《淮南子》汉语言文字研究综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成书于西汉景帝与武帝之际,具有重要文化史价值。其博奥深宏的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出发,梳理《淮南子》近年来研究成果。
  关键词:《淮南子》;语言文字;综述
  对于《淮南子》的研究,开始较晚,始于清代,这是因为历代对其创作目的的不确定性。以庄逵吉、王念孙、俞樾为代表,他们基本上扫平了文本上的障碍。庄逵吉的《<淮南子>校本》成为了后世研究《淮南子》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王念孙对《淮南子》内篇订正字句错误九百余条,用归纳法从这些误例中得出古书“致误之由”,凡得620例。俞樾《诸子平议》也是研究《淮南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参考书。
  到了晚清,对《淮南子》的研究从“重考据”发展到“考据和义理并重”。刘文典《淮南鸿烈集注》、刘家力《淮南子集证》、吴承仕《淮南旧注集校》、杨树达《淮南子证闻》等,都是此期研究《淮南子》的重要研究成果。胡适的《淮南王安》是第一部专事思想研究的著作,主要研究《淮南子》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许地山、陈炳焜等人也开始着手研究各方面思想。
  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淮南子》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义理阐释。八十年代以后,《淮南子》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热度,对《淮南子》的总结回顾也取得了相关成果:于大成《六十年来之淮南子学》,杨栋、曹文杰《二十世纪<淮南子>研究》,陈丽桂《<淮南子>研究八十年》、马州庆博士论文《淮南子研究》等相关成果。21世纪,《淮南子》的研究呈现新趋势,其中最明显的趋势就是研究者、研究成果数量急剧增长。目前,学界对《淮南子》语言文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词汇、语音、训诂等方面。
  一、词的研究
  实词研究的有马芳《<淮南子>中的量词》(2002)分析《淮南子》中出现的64个量词,这些量词主要是对先秦量词的继承,但在某些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齐瑞霞《<淮南子>副词研究》(2002)整理出《淮南子》中的122个副词,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对副词的用法进行总结。王淑怡《<淮南子>重言词研究》(2005),对《淮南子》的重言词进行了调查统计,辨析了重言与重言词,分析了《淮南子》重言词的词性及修辞作用,并探究了其构造及意义。王淑怡《<淮南子>助动词研究》(2006),将《淮南子》中14个助动词分类,确定上古后期助动词的句法结构。把《淮南子》中的助动词与先秦著作中的助动词进行了纵向比較。刘绽霞《<淮南子>反义词研究》(2006)指出全书共有502对反义词语,按不同角度分为不同小类。蒋洪峰《<淮南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2007)得出《淮南子》名物类词汇和形容词词汇的发展较为稳定,动词类词汇的发展变化较大的结论。王琦《<淮南子>双音节动词研究》(2009)首先确定双音节动词语法类型数量的多少并分析出双音节动词充当句子成分能力很强的特点。牛彦慧《<淮南子>形容词研究》(2010)确定《淮南子》形容词可充当的各种句子成分并对其兼类与活用作出区分。张宏磊《<淮南子>单音节动词研究》(2011),得出《淮南子》中具有一个义项的单音节动词所占比例最大,几乎占到五分之四。罗小如《<淮南子>双宾语动词及其句式研究》(2012),以《淮南子》中出现的40个双宾语动词为纲,穷尽性地分析了《淮南子》中各类双宾语句式。刘文明《<淮南子>成语研究》(2013)主要通过对《淮南子》成语的查证、分类、阐述与分析,结合语言学、词汇学与文化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中挖掘出《淮南子》成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呈现出其语法作用与修辞功能的运用规律。并为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提供一些语料与参考价值。
  对某个具体实词的研究如赵宗乙的《<淮南子·俶真训>语辞管见》(2005)、《<淮南子·俶真训>语辞札记》(2007)、《<淮南子·地形训>语辞札记》(2008)、《<淮南子·时则训>语辞札记》(2009)对一些词语的具体解释给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意见。许廷桂《<淮南子·女娲补天> “四极废”之“极”为“柱”代用字》(2010)认为《淮南子》一书“极”、“栋”、“柱”三字存在相互“代用”的情况。
  虚词研究有分析全书的某类虚词,如赵琴《<淮南子>连词研究》(2010)、《<淮南子>介词研究》(2015)。也有对某个虚词的具体分析,如马静恒《<淮南子>介词“以”“于”“於”“乎”研究》(2001)、罗小如《<淮南子>中的“莫”字考查》(2013)。
  除此之外,研究《淮南子》中的合成词构词法、复音词、同义连用、词序等语法现象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二、语音研究
  语音方面的研究较少,一般《淮南子》注、校中的语音部分。吴先文《<淮南子>高诱注之注音研究》(2005)从《淮南子》高诱注以本字标音和以他字标音两个方面,对其标音作一番梳理,以了解此两种标音方法的得失以及对高诱标音中的本字与标音字之间的声韵概况经行分析。
  三、训诂研究
  训诂方面,一般研究各个版本的注、校,也可以将不同版本注、校进行对比。相关研究成果有罗国强《<淮南子>高诱注训诂研究》(2004)、《<淮南子>东汉注研究》(2004)、《<淮南子>高诱注析疑》(2004)、《<淮南子>高诱注与许慎注的区分》(2006)、傅山<淮南子评注>研究》(2015)。这些文章或分别研究高诱注和许慎注,或是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空间和研究方法都有待于继续探索。
  其它方面的研究如《高诱注<淮南子><吕氏春秋>急气言与缓气言》(1991)、《<淮南子>许注与<说文解字>字义之比较》(2007)、《论<淮南子>语言思想》(2010)《王念孙与<淮南子杂志书后>研究》(2013)、《<吕氏春秋><淮南子>校读研究》(2015)、等,这些文章或分析《淮南子》的语言思想,或将其与不同著作进行比较,开拓了研究《淮南子》的新视角。
  总结
  综观《淮南子》研究历史,语言、文学、思想、文化等方面均有涉及,可以说具有相当的研究广度和深度。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语法、语音、词汇、训诂、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修辞均有所涉及。其中语法研究的比较透彻、深入,研究的广度和深入都已初具规模,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只是研究了《淮南子》其中的某一类词,没有系统的语法研究著作。再如研究方法上,缺乏系统的论证,虽也有学者涉及定量、定性分析,但是也因为定性的主观性而使量的统计失去应有的意义。词汇的研究不如语法深入,主要集中在某一种词或单个词的研究,角度狭窄,系统性不强,研究方法单一。训诂的研究则因为开始时间较早而相对成熟,主要表现在各类专著的出现。语音的研究较少,各方面继续挖掘的空间都较大。研究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淑怡.《淮南子》助动词研究[D]. 西南大学,2006.
  [2]王琦.《淮南子》双音节动词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09.
  [3]蒋洪峰.《淮南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疆多民族聚居的生活环境,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和风俗都在不断的碰撞和融合,以此产生更加绚丽的火花,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并且成长的少数民族作家,尤其是个人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特殊的少数民族作家以阿舍和帕蒂古丽为例,她们不断经历着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这种种的撞击,不论在从小生长的故土还是在以后工作的内地,这种表现在其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关键词:民族身份;文化认同;阿舍;帕蒂古丽  一、民族身份和认同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基础教育机制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初中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地位,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健全学生的历史认知架构,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和爱国情操。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其次介绍了建立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重要性,最后就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
期刊
摘 要:《刮痧》中于大同为了表示对上司的尊重,当着上司一家的面扇打自己儿子,而上司对此却并不认同,甚至反感。本文以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为视角,分析《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中的礼貌问题。  关键词:《刮痧》;跨文化冲突;礼貌原则  Abstract:The Treatment is a film reflecting cross-cultural conflicts. In one scene
期刊
摘 要: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人民群众凭借自己的双手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在当代社会,重提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把它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群众文化;美育;特征  文化起源于劳动,人类文化的早期,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制约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类处于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藏茶的需求越来越高,雅安藏茶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其产品的类型和外存在同质化问题,如何规避以上问题寻找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并合理运用在包装设计中成为现在藏茶包装设计的一个难点。而木雅文化作为藏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风俗,提取其文化元素并运用在雅安藏茶包装设计中,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点。  关键词:木雅文化元素;雅安藏茶;包装设计;地域元素  一、雅安藏
期刊
摘 要: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从他的历史文化来看,堪称一个艺术宝库:古老神秘的东巴教经文,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绚丽古朴的东巴教绘画,融汇宗教与人文的纳西古乐,独特的宗教雕塑及用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舞谱等等,无不围绕着东巴教而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东巴文化。  一、东巴经和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指纳西古代传统文化,因保存东巴教而得名,是过去纳西族全民信仰的民族宗教
期刊
摘 要:哈尼族是云南省红河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特征,而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本身的外在标志,最直接的纪录与传承着古老民族文化。云南省金平县的哈尼族服饰,身为一种特殊的地理文化,集中在服饰文化中体现了红河地区哈尼族的审美情趣、社会特点、生活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本文主要从哈尼族服饰款式结构特征、图案纹样、面料色彩、服饰工艺等方面,对云南金平县哈尼族服饰特征进
期刊
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说来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我国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观念的更新。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新突破,必须从群众文化建设入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文化成果,弘扬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才能得到很大发展,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的民族政策,不同阶段,不同的统治阶层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各自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总的来说存在“大汉族主义”等弊端,没有真正保证各民族的平等。  关键词: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民族政策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第一枪,随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期刊
(五)汪派  是我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形成的琵琶艺术流派,其创始人是汪昱庭,汪昱庭成名后力戒琵琶艺术门户之见的陋习,鼓励他的学生向其他琵琶大师学习技艺,其传人众多。  三、结语  笔者通过对我国明清以来南派琵琶(江南五大流派)的梳理,引发以下思考。  第一,流派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得到社会认同。经过历史考验,被广大观众接受且承认,是一个集表演者、欣赏者、继承者与社会审美意识基于一体的艺术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