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针灸配合推拿保守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推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推病96例,治疗方法以针灸采用针刺颈推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推拿采用按操捏拿和拔伸牵引手法;针、推并用。结果:治疗脊髓型颈推病96例,经过治疗,按我国40分计分法30分以上者80例(83.33%),平均计分提高13.2分,改善率为66.67 %(64/96)。结论:通过采用针灸配合推拿作为治疗脊髓型颈推病的保守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脊髓型颈推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344-0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中老年多见,逐渐起病,多有下肢沉重,麻木,行走困难,肌肉发紧,抬步缓慢,不能快走,更不能跑,步态不稳易于跌倒,不能跨越障碍,双脚有踏在棉花上的感觉。颈发僵,颈后伸时易引起四肢麻木。手动作笨拙,细小动作失灵,穿针写字困难[1]。上肢麻木、疼痛,无力,拿小物件常落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甚至出现踝阵挛、髌阵挛。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2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推病96例,男67例,女29例;年龄2 -68岁,平均年龄42.7岁。
1.2 治疗方法 推拿保守疗法,并采用针灸治疗,取风池、风府、哑门、大椎、内关、合谷、阿是穴。每次取3—4穴,针用泻法,中强度刺激,留针5~10分钟。针后,可配合艾条温针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 结果
治疗脊髓型颈推病96例,经过治疗,按我国40分计分法30分以上者80例(83.33%),平均计分提高13.2分,改善率为66.67 %(64/96)。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痉”、“痿”、“痹”等范畴。一是由于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致使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二是由于人到中老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致气血痹阻发而为病。由于肝肾亏虚、督脉瘀滞、瘀血内阻而出现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伸屈等不利症状,故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以补益肝肾,温通督脉,益气活血,祛风湿热,疏通气血筋络为治疗原则[2]。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早期、中期,由于脊髓受压后,出现较为强烈的脊髓压迫症,肢体僵硬,项背强痛,躯体裹束感,腹胀便秘,尿闭肢肿,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出现阵挛现象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痉证”范畴[3]。施杞教授提出了颈椎病“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祛,肝脾肾同治”的治疗原则,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痉证)为“本虚标实”。手法按摩推拿治疗对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其治疗作用有:①疏通脉络,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②增大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纠正患椎移位,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③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④缓解肌肉痉挛,平衡肌应力,恢复颈椎活动;⑤对瘫痪患者,可减轻肌肉僵缩,防止关节僵直及畸形,调节机体内外平衡,有利于功能康复[4]。如行頸部痛点按摩,运用分筋、弹拨、推压、理筋、镇定等手法,充分松解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颈椎棘突两侧软组织;点按风池、大椎、肩井、项强、颈中、膻中、后顶、前顶、百会、上星、手三里、合谷穴等;并结合主动或被动颈部功能活动。每次手法治疗15~20分钟。
本型多表现为运动障碍,如果是皮质脊髓束(锥体束)受挤压,可出现下肢运动障碍,如下肢无力、沉酸感、步态笨拙、迈步发紧、颤抖、脚尖不能离地而渐发展为肌肉抽动、痉挛性无力及跌跤,晚期可形成痉挛性瘫痪。若是脊髓丘脑束受累,可造成感觉异常,但单纯感觉障碍者并不多见,多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同时出现。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本型较难治,首选应为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针灸为首选。针刺方法如下。①主穴:颈椎第1侧线排刺为主,可配合第3侧线排刺,1线必须深刺,视患者体型胖瘦选2~3寸毫针,进针1.5~2.5寸,针尖通过上下两横突间深至横突前缘效果更佳。②配穴:腰部背俞穴如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受累肢体的部分要穴如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承筋、陵后、悬钟、昆仑、太溪等。常规针刺深度,用捻转或提插泻法。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采用针灸配合推拿作为治疗脊髓型颈推病的保守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岳晨,李国庆,肖东波,等.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8:1537-1539.
[2] 刘勇,樊成虎. 中药湿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0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4,02:95-96.
[3] 周靓,王莹.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01:34-36.
[4] 倪慧英,张一鸣,张学民. 颈前路手术配合补阳还五汤薰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 中医正骨,2014,02:34-37.
关键词:针灸;脊髓型颈推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344-0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中老年多见,逐渐起病,多有下肢沉重,麻木,行走困难,肌肉发紧,抬步缓慢,不能快走,更不能跑,步态不稳易于跌倒,不能跨越障碍,双脚有踏在棉花上的感觉。颈发僵,颈后伸时易引起四肢麻木。手动作笨拙,细小动作失灵,穿针写字困难[1]。上肢麻木、疼痛,无力,拿小物件常落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甚至出现踝阵挛、髌阵挛。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2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推病96例,男67例,女29例;年龄2 -68岁,平均年龄42.7岁。
1.2 治疗方法 推拿保守疗法,并采用针灸治疗,取风池、风府、哑门、大椎、内关、合谷、阿是穴。每次取3—4穴,针用泻法,中强度刺激,留针5~10分钟。针后,可配合艾条温针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 结果
治疗脊髓型颈推病96例,经过治疗,按我国40分计分法30分以上者80例(83.33%),平均计分提高13.2分,改善率为66.67 %(64/96)。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痉”、“痿”、“痹”等范畴。一是由于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致使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二是由于人到中老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致气血痹阻发而为病。由于肝肾亏虚、督脉瘀滞、瘀血内阻而出现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伸屈等不利症状,故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以补益肝肾,温通督脉,益气活血,祛风湿热,疏通气血筋络为治疗原则[2]。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早期、中期,由于脊髓受压后,出现较为强烈的脊髓压迫症,肢体僵硬,项背强痛,躯体裹束感,腹胀便秘,尿闭肢肿,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出现阵挛现象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痉证”范畴[3]。施杞教授提出了颈椎病“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祛,肝脾肾同治”的治疗原则,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痉证)为“本虚标实”。手法按摩推拿治疗对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其治疗作用有:①疏通脉络,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②增大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纠正患椎移位,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③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④缓解肌肉痉挛,平衡肌应力,恢复颈椎活动;⑤对瘫痪患者,可减轻肌肉僵缩,防止关节僵直及畸形,调节机体内外平衡,有利于功能康复[4]。如行頸部痛点按摩,运用分筋、弹拨、推压、理筋、镇定等手法,充分松解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颈椎棘突两侧软组织;点按风池、大椎、肩井、项强、颈中、膻中、后顶、前顶、百会、上星、手三里、合谷穴等;并结合主动或被动颈部功能活动。每次手法治疗15~20分钟。
本型多表现为运动障碍,如果是皮质脊髓束(锥体束)受挤压,可出现下肢运动障碍,如下肢无力、沉酸感、步态笨拙、迈步发紧、颤抖、脚尖不能离地而渐发展为肌肉抽动、痉挛性无力及跌跤,晚期可形成痉挛性瘫痪。若是脊髓丘脑束受累,可造成感觉异常,但单纯感觉障碍者并不多见,多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同时出现。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本型较难治,首选应为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针灸为首选。针刺方法如下。①主穴:颈椎第1侧线排刺为主,可配合第3侧线排刺,1线必须深刺,视患者体型胖瘦选2~3寸毫针,进针1.5~2.5寸,针尖通过上下两横突间深至横突前缘效果更佳。②配穴:腰部背俞穴如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受累肢体的部分要穴如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承筋、陵后、悬钟、昆仑、太溪等。常规针刺深度,用捻转或提插泻法。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采用针灸配合推拿作为治疗脊髓型颈推病的保守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岳晨,李国庆,肖东波,等.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8:1537-1539.
[2] 刘勇,樊成虎. 中药湿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0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4,02:95-96.
[3] 周靓,王莹.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01:34-36.
[4] 倪慧英,张一鸣,张学民. 颈前路手术配合补阳还五汤薰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 中医正骨,2014,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