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7年我校正式引入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博导的“自然分材教学研究”。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习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旨在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最大可能的持续发展,对学生而言,合作探究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在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中实现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最高价值,凸显了自主的智慧。
【关键词】 自然分材 个体智慧 小组智慧 集体智慧
随着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一改过去课堂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同时适应课改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发展,2007年我校正式引入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博导的“自然分材教学研究”。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习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合作探究的能力。自然分材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校构建了“自然分材,四环节”教学模式,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的“自学——互帮——点拨——检测”四个教学环节,其中讨论互帮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凸显了自主的智慧。
1自学中凸显个体智慧
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要看全体学生参与的状态,如果学生的参与不到位,那就凸显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改以来历史与社会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出现:好学生讨论问题较认真,相对参与性较高,而学困生在参与讨论过程中常常会脱离讨论问题,甚至有说说闹闹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自然分材教学,强调学科集体备课,每一个讨论题目的设计都立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当课堂上进入讨论环节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讨论问题前要求首先每题都先由学生安静地思考,把思考的结果写在讨论题的答案处,采用三色牌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度,三色牌中红色为学习中遇到困难、黄色为正在进行中、绿色为完成了学习任务,则可以进入“知者提速”。这种沟通方式既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又能使暂时不懂的学生免于举手“公示”的尴尬,既科学又人文。由此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考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每个班的学情不同)。改变了过去教师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目前以六人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搭建起了表演的舞台,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课堂上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
2互帮中凸显小组智慧
反思课改以来的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生搬硬套,摆空架子;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表面热热闹闹,却缺乏实效等现象,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自然分材教学中的互帮环节解决了上述问题。
互帮,主要借助小组内同学间的讨论而进行,解决自主学习环节中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一个环节能否有效实施,需要做到:一是要形成相对稳定的互帮群体,有得力具体的负责人(一号组长)。二是小组成员(二至六号)团结,氛围和谐,有强烈的上进精神。三是有明确的互帮对象和具体的互帮内容。四是互帮时间能得到保证。五是有“互帮显示板”,即小黑板。用可视的方式解决口头讨论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话题分散的情况,也便于老师监控与检查。
为了解决好互帮的群体,提高互帮的效能,我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的方法来分组。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考试成绩的一至八名学生任命八个小组长,定位一号,九至十六名学生编为二号,以此类推“之”型安排到八个小组,最后各个小组名次总和基本一致,形成了以一号学生为核心,二至六号成员的六人小组,全班共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由好中差组成,组间的竞争自然公平,消除了过去分组不公的现象,课堂充满了和谐的氛围。
在互帮中,对于不能积极参与讨论的学困生(讨论时显示红牌者),规定一号帮助六号,二号帮助五号,师徒结对开展互帮,即做到优生帮差生,优生扮演小老师角色,培养责任心,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综合能力越来越强;差生在优生帮助下端正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成绩逐步提升。在互帮中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人思考问题的程度不同,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因其能改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帮中凸显了小组的智慧,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而备受大家青睐。
3探究展示中凸显班级集体智慧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们集体备课中设计的讨论问题往往是启发性开放式的。教学中,只有遇到“疑难杂症”时,学生才会积极地反复思考,力求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组间在展示中,各小组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候答案互相交融,优势互补,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时候各个小组为了论证本小组答案的正确性,争先恐后,当仁不让,由此产生了碰撞火花,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解放了思想,培养了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中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社会中舞台的角色”时,自我测评题:不同的社会角色之间是有联系的,“在家里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也不是好学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本人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们结合课本知识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合作探讨可能出现的观点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答案。学生马上行动起来,首先自己先思考两分钟,写出观点理由,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确定观点扮演角色,进行小品表演。台上表演“在家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也不会是好学生”情景,台下学生在观看小品表演后,围绕两种不同观点,分组展开热烈的合作探究。五分钟的讨论后,各组代表表述了本组的观点,“同意”组认为:我们从一般意义说这种说法是成立的。因为一些基本的角色规范、角色责任是适用于各种角色的,一个没有基本角色的规范与不尽角色责任的人很难扮演好各种角色。“反对”组则认为:个别情况也会出现“在校在家,两样表现的人”。因为人们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在一个舞台上扮演得好,在另一个舞台上却不一定扮演好。通过同学们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在探究中凸显了小组间的集体智慧。
总之,事实证明:2008年我教毕业班,在教学中初三没有推行自然分材教学,2009年我校全面推行自然分材教学,我所教班级中考成绩的提升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自然分材教学”的优势。
2009与2008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成绩分析对比表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入,是教学的依托。自然分材教学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最大可能的持续发展,对学生而言,合作探究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在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中实现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最高价值。
【关键词】 自然分材 个体智慧 小组智慧 集体智慧
随着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一改过去课堂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同时适应课改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发展,2007年我校正式引入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博导的“自然分材教学研究”。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习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合作探究的能力。自然分材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校构建了“自然分材,四环节”教学模式,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的“自学——互帮——点拨——检测”四个教学环节,其中讨论互帮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凸显了自主的智慧。
1自学中凸显个体智慧
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要看全体学生参与的状态,如果学生的参与不到位,那就凸显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改以来历史与社会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出现:好学生讨论问题较认真,相对参与性较高,而学困生在参与讨论过程中常常会脱离讨论问题,甚至有说说闹闹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自然分材教学,强调学科集体备课,每一个讨论题目的设计都立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当课堂上进入讨论环节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讨论问题前要求首先每题都先由学生安静地思考,把思考的结果写在讨论题的答案处,采用三色牌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度,三色牌中红色为学习中遇到困难、黄色为正在进行中、绿色为完成了学习任务,则可以进入“知者提速”。这种沟通方式既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又能使暂时不懂的学生免于举手“公示”的尴尬,既科学又人文。由此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考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每个班的学情不同)。改变了过去教师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目前以六人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搭建起了表演的舞台,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课堂上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
2互帮中凸显小组智慧
反思课改以来的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生搬硬套,摆空架子;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表面热热闹闹,却缺乏实效等现象,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自然分材教学中的互帮环节解决了上述问题。
互帮,主要借助小组内同学间的讨论而进行,解决自主学习环节中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一个环节能否有效实施,需要做到:一是要形成相对稳定的互帮群体,有得力具体的负责人(一号组长)。二是小组成员(二至六号)团结,氛围和谐,有强烈的上进精神。三是有明确的互帮对象和具体的互帮内容。四是互帮时间能得到保证。五是有“互帮显示板”,即小黑板。用可视的方式解决口头讨论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话题分散的情况,也便于老师监控与检查。
为了解决好互帮的群体,提高互帮的效能,我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的方法来分组。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考试成绩的一至八名学生任命八个小组长,定位一号,九至十六名学生编为二号,以此类推“之”型安排到八个小组,最后各个小组名次总和基本一致,形成了以一号学生为核心,二至六号成员的六人小组,全班共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由好中差组成,组间的竞争自然公平,消除了过去分组不公的现象,课堂充满了和谐的氛围。
在互帮中,对于不能积极参与讨论的学困生(讨论时显示红牌者),规定一号帮助六号,二号帮助五号,师徒结对开展互帮,即做到优生帮差生,优生扮演小老师角色,培养责任心,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综合能力越来越强;差生在优生帮助下端正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成绩逐步提升。在互帮中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人思考问题的程度不同,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因其能改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帮中凸显了小组的智慧,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而备受大家青睐。
3探究展示中凸显班级集体智慧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们集体备课中设计的讨论问题往往是启发性开放式的。教学中,只有遇到“疑难杂症”时,学生才会积极地反复思考,力求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组间在展示中,各小组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候答案互相交融,优势互补,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时候各个小组为了论证本小组答案的正确性,争先恐后,当仁不让,由此产生了碰撞火花,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解放了思想,培养了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中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社会中舞台的角色”时,自我测评题:不同的社会角色之间是有联系的,“在家里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也不是好学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本人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们结合课本知识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合作探讨可能出现的观点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答案。学生马上行动起来,首先自己先思考两分钟,写出观点理由,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确定观点扮演角色,进行小品表演。台上表演“在家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也不会是好学生”情景,台下学生在观看小品表演后,围绕两种不同观点,分组展开热烈的合作探究。五分钟的讨论后,各组代表表述了本组的观点,“同意”组认为:我们从一般意义说这种说法是成立的。因为一些基本的角色规范、角色责任是适用于各种角色的,一个没有基本角色的规范与不尽角色责任的人很难扮演好各种角色。“反对”组则认为:个别情况也会出现“在校在家,两样表现的人”。因为人们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在一个舞台上扮演得好,在另一个舞台上却不一定扮演好。通过同学们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在探究中凸显了小组间的集体智慧。
总之,事实证明:2008年我教毕业班,在教学中初三没有推行自然分材教学,2009年我校全面推行自然分材教学,我所教班级中考成绩的提升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自然分材教学”的优势。
2009与2008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成绩分析对比表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入,是教学的依托。自然分材教学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最大可能的持续发展,对学生而言,合作探究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在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中实现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最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