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将建构主义科学有效地融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富有趣味且轻松的教学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与协作,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要求,实现教学研究新课程理念的充分内化,在信息化社会中不断进步,学习好、运用好信息技术,实现个人价值。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基本上都以计算机原理和操作为主,并且课程基本内容也是从传统意义上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再加上一些基本操作。其教学理念是建立在行为主义之上,强调教育者对学生传递客观世界知识。学习者目标是在这种传递客观世界知识中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目标,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现今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越来越重视,并且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技术意识,利用建构主义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学习策略。
一、兴趣引导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多维的思考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有效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不断累积知识,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接受这门较为枯燥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教师不能总是按部就班,局限于课本或者软件使用说明书。而是应该将自己和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享受收获知识的快乐。
二、教师引导策略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術课堂中是发挥主导作用的,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有效教学。比如在进行《动画制作初步》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因为这一节的操作性非常强,教师要舒缓学生既想尝试又畏难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教导有方。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现有存在的问题,探究出适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从导入开始,第一,先向同学们提问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并说出他们的名字,进而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一副翻书的视频;第二,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动画的形成,由简到难地带领学生进行操作;第三,在进行翻书视频的简单之作后,教师便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任务。比如,任务一,让“豹子”跑进计算机;任务二,让球进行弹跳。教师承担“工程师”的角色,注重操作与评价等教学相长的方法运用,启发学生对动画制作本质的认识,完成一系列动画技术操作。又比如教学“选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时,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扮演好“程序员”这个角色,带领学生完成编辑文档、封面设计等技术性实践。因此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枯燥无聊的课堂中机械地学习,而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自己的目标,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合作探究策略
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将建构主义的深刻本质融汇于教学方法中,以更好地践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实际中的表现。在“趣味情境”中进行“交流协作”,在“有效对话”中进行“意义建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氛围。
比如,在《程序设计及算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创设去建立支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往古时候比武时常常采用的“打擂台”的方式上想。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打擂的过程可以怎么描述:首先确定一个擂主并讨论擂主是如何确定的;然后,挑战者上台;上台后,擂主和挑战者比较。如果挑战者胜利的话,挑战者做擂主;否则擂主卫冕。以此类推,重复执行第二个和第四个步骤,直到最后一个挑战者。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需要通过什么结构实现,学生可以马上想到循环结构,最后师生可以得出打擂算法和流程图。通过这些案例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学生通过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用自然语言及流程图描述算法的过程,理解并建立程序设计与算法的思想。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和讨论有效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
又比如在“如何制作电子板报”时先向学生展示精美的电子板报,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制作电子板报,最后进行分组制作并展示、评价。完整的制作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把握和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对于高中信息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发展。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建构主义学习中,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是意义的建构者。教师促进学生成为意义建构的主体者,向学生传递多维思考的理念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李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基本上都以计算机原理和操作为主,并且课程基本内容也是从传统意义上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再加上一些基本操作。其教学理念是建立在行为主义之上,强调教育者对学生传递客观世界知识。学习者目标是在这种传递客观世界知识中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目标,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现今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越来越重视,并且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技术意识,利用建构主义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学习策略。
一、兴趣引导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多维的思考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有效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不断累积知识,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接受这门较为枯燥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教师不能总是按部就班,局限于课本或者软件使用说明书。而是应该将自己和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享受收获知识的快乐。
二、教师引导策略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術课堂中是发挥主导作用的,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有效教学。比如在进行《动画制作初步》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因为这一节的操作性非常强,教师要舒缓学生既想尝试又畏难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教导有方。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现有存在的问题,探究出适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从导入开始,第一,先向同学们提问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并说出他们的名字,进而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一副翻书的视频;第二,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动画的形成,由简到难地带领学生进行操作;第三,在进行翻书视频的简单之作后,教师便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任务。比如,任务一,让“豹子”跑进计算机;任务二,让球进行弹跳。教师承担“工程师”的角色,注重操作与评价等教学相长的方法运用,启发学生对动画制作本质的认识,完成一系列动画技术操作。又比如教学“选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时,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扮演好“程序员”这个角色,带领学生完成编辑文档、封面设计等技术性实践。因此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枯燥无聊的课堂中机械地学习,而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自己的目标,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合作探究策略
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将建构主义的深刻本质融汇于教学方法中,以更好地践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实际中的表现。在“趣味情境”中进行“交流协作”,在“有效对话”中进行“意义建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氛围。
比如,在《程序设计及算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创设去建立支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往古时候比武时常常采用的“打擂台”的方式上想。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打擂的过程可以怎么描述:首先确定一个擂主并讨论擂主是如何确定的;然后,挑战者上台;上台后,擂主和挑战者比较。如果挑战者胜利的话,挑战者做擂主;否则擂主卫冕。以此类推,重复执行第二个和第四个步骤,直到最后一个挑战者。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需要通过什么结构实现,学生可以马上想到循环结构,最后师生可以得出打擂算法和流程图。通过这些案例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学生通过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用自然语言及流程图描述算法的过程,理解并建立程序设计与算法的思想。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和讨论有效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
又比如在“如何制作电子板报”时先向学生展示精美的电子板报,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制作电子板报,最后进行分组制作并展示、评价。完整的制作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把握和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对于高中信息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发展。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建构主义学习中,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是意义的建构者。教师促进学生成为意义建构的主体者,向学生传递多维思考的理念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李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