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角的设置是作为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最方便的场所。幼儿通过每天的观察、比较、讨论和记录成长过程,不断地发现、探索身边事物。《纲要》中多处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自然角;幼儿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背景下,要求自然角活动关注幼儿生活需要,贴近生活;要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为幼儿创建了近距离观察和研究自然的机会,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通过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亲身经历,达到或促进幼儿自身的感知和学习探索,从而使得幼儿生活和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下自然角活动开展中的实践反思
在观察和实践中,笔者总结了自然角活动开展过程中一般遇到的四个问题:
(一)自然角价值忽略生活实际本身
自然角活动是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但现实中的自然角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未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思考,忽略了对幼儿好奇心、探究兴趣、问题解决等学习品质,独立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以及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自然角主题远离班级幼儿生活
主题来源于生活,是教师开展自然角活动的依据。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对该年龄段幼儿生活经验“应然”判断得多,对眼前幼儿“实然”解读得少。
(三)自然角创设多表现为“教师主导”
自然角创设尚未摆脱教师主导的局面。教师主导的自然角,很难实现教师的“观察支持”与幼儿的“实际需求”的有效链接。教师缺乏对幼儿探究的持续关注和耐心倾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四)自然角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力
教师对自然角活动的认识不明确,没有深入挖掘自然角活动的价值,忽视其潜在价值,只注重学期初的环境创设,不重视自然角中幼儿的探索和发现,造成自然角活动虎头蛇尾。自然角有姹紫嫣红的花卉、摆放规矩的材料、教师大写的区域牌,却很难找到幼儿的痕迹,就算有,也只是简单重复的活动,似乎这里是一个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神圣角落。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下自然角活动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四个比较典型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反思一一分析,提供一些有经验基础的解决办法。
(一)自然角主题贴合“儿童生活”,以儿童兴趣点为主线
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基于生活”是自然角内容选择、开发和组织的依据。自然角活动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自然角的主题应把儿童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活动主题,在追随幼儿自主探究中孕育,即从幼儿的生活需求与发展需要中产生。基于幼儿生活的自然角应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以实现主题的延伸、活动的延展、经验的迁移。
1.激发兴趣是前提
大自然鬼斧神工,一年四季,草木鱼虫、江河湖海,风景多姿多采,每个季节精彩纷呈、丰富有序。在春天里孕育,在夏天里成长,在秋天里收获,在冬天里安详,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与周期。顺应自然规律,贴合幼儿生活,极大地激發了幼儿兴趣。
2.自主探究是基础
大胆探究是打破自然角“科学实验论”的前提,使幼儿的多元体验成为可能。生活化课程视域下的自然角活动,需要成为幼儿发展的“探究场”,以更好的实现完整儿童。自由的“探究场”为幼儿自主建构、积极探究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完整儿童的实现。
(二)自然角创设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激励幼儿持续探究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探究、个别探究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真正能打动幼儿内心、并且能通过适宜的指导让研究过程持续深入的活动。班级是个大集体,分组探究、个别探究的经历和成果是小组的、个人的,也可以是班级的;也可以跨出班级的框架,成为年级的甚至是整个幼儿园的探究成果。通过探究过程呈现、案例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同伴的个别经验也可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更多数量的幼儿参与。或者在同伴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或者重新推翻再来一次,要知道重复和重建就是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善于转换角色,真正发挥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幼儿持续、投入地开展自然角活动。
(三)重视师幼互动,发挥自然角的力量
倡导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自然角是实现师幼互动角色的转变的关键。 此过程,建议教师站在儿童发展的视角,更多地去倾听与追随幼儿生活, 去观察与解读幼儿探究行为,去尊重幼儿不同的探究方式,才能有效支持、有力回应。
1.察“言”观“色”
倾听幼儿言语,解读幼儿行为。 静心聆听幼儿对于自然角的谈论, 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解读幼儿参与自然角时的行为表现。徐则民老师强调,在游戏中教师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站稳十分钟”,运用到自然角观察,同样受益。教师的目光不再随意和游移,就有希望捕捉到关键信息和细节, 帮助我们进行持续性观察与追踪。
2.幼“聊”师“随”
追随幼儿脚步,该出手时再出手。了解幼儿的自然角探究主题和需求,我们仍要尊重幼儿静待花开。 教师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式进行探究, 在幼儿需要支持时给予适当的支持与鼓励。
(四)重整教育观念,发现自然角的教育价值
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是教师看待幼儿和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发展的指南针。教师要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自然角的价值和活动规划进行阶段性的反思。环境创设、活动设计、评价反思要基于幼儿学习特点。正确的观念指向正确的道路,一旦教师能够意识到自然角的价值,那么自然角也将在幼儿的心中发光。
希望不断地反思与实践能让自然角的活动在认识、发现儿童中不断生成与调整、追随与支持。自然角活动能在生活化课程的支撑下,成为一种注重体验的综合性活动,成为幼儿运用语言、绘画、歌唱、数学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探索的多样体验。
参考文献
1.浅谈陶行知生活化思想下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策略[J].刘荣嘉.明日风尚.2018(07)
2.在主题活动的引领下创设自然角[J].王浙丽.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2)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自然角;幼儿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背景下,要求自然角活动关注幼儿生活需要,贴近生活;要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为幼儿创建了近距离观察和研究自然的机会,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通过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亲身经历,达到或促进幼儿自身的感知和学习探索,从而使得幼儿生活和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下自然角活动开展中的实践反思
在观察和实践中,笔者总结了自然角活动开展过程中一般遇到的四个问题:
(一)自然角价值忽略生活实际本身
自然角活动是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但现实中的自然角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未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思考,忽略了对幼儿好奇心、探究兴趣、问题解决等学习品质,独立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以及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自然角主题远离班级幼儿生活
主题来源于生活,是教师开展自然角活动的依据。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对该年龄段幼儿生活经验“应然”判断得多,对眼前幼儿“实然”解读得少。
(三)自然角创设多表现为“教师主导”
自然角创设尚未摆脱教师主导的局面。教师主导的自然角,很难实现教师的“观察支持”与幼儿的“实际需求”的有效链接。教师缺乏对幼儿探究的持续关注和耐心倾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四)自然角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力
教师对自然角活动的认识不明确,没有深入挖掘自然角活动的价值,忽视其潜在价值,只注重学期初的环境创设,不重视自然角中幼儿的探索和发现,造成自然角活动虎头蛇尾。自然角有姹紫嫣红的花卉、摆放规矩的材料、教师大写的区域牌,却很难找到幼儿的痕迹,就算有,也只是简单重复的活动,似乎这里是一个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神圣角落。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下自然角活动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四个比较典型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反思一一分析,提供一些有经验基础的解决办法。
(一)自然角主题贴合“儿童生活”,以儿童兴趣点为主线
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基于生活”是自然角内容选择、开发和组织的依据。自然角活动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自然角的主题应把儿童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活动主题,在追随幼儿自主探究中孕育,即从幼儿的生活需求与发展需要中产生。基于幼儿生活的自然角应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以实现主题的延伸、活动的延展、经验的迁移。
1.激发兴趣是前提
大自然鬼斧神工,一年四季,草木鱼虫、江河湖海,风景多姿多采,每个季节精彩纷呈、丰富有序。在春天里孕育,在夏天里成长,在秋天里收获,在冬天里安详,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与周期。顺应自然规律,贴合幼儿生活,极大地激發了幼儿兴趣。
2.自主探究是基础
大胆探究是打破自然角“科学实验论”的前提,使幼儿的多元体验成为可能。生活化课程视域下的自然角活动,需要成为幼儿发展的“探究场”,以更好的实现完整儿童。自由的“探究场”为幼儿自主建构、积极探究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完整儿童的实现。
(二)自然角创设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激励幼儿持续探究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探究、个别探究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真正能打动幼儿内心、并且能通过适宜的指导让研究过程持续深入的活动。班级是个大集体,分组探究、个别探究的经历和成果是小组的、个人的,也可以是班级的;也可以跨出班级的框架,成为年级的甚至是整个幼儿园的探究成果。通过探究过程呈现、案例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同伴的个别经验也可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更多数量的幼儿参与。或者在同伴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或者重新推翻再来一次,要知道重复和重建就是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善于转换角色,真正发挥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幼儿持续、投入地开展自然角活动。
(三)重视师幼互动,发挥自然角的力量
倡导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自然角是实现师幼互动角色的转变的关键。 此过程,建议教师站在儿童发展的视角,更多地去倾听与追随幼儿生活, 去观察与解读幼儿探究行为,去尊重幼儿不同的探究方式,才能有效支持、有力回应。
1.察“言”观“色”
倾听幼儿言语,解读幼儿行为。 静心聆听幼儿对于自然角的谈论, 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解读幼儿参与自然角时的行为表现。徐则民老师强调,在游戏中教师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站稳十分钟”,运用到自然角观察,同样受益。教师的目光不再随意和游移,就有希望捕捉到关键信息和细节, 帮助我们进行持续性观察与追踪。
2.幼“聊”师“随”
追随幼儿脚步,该出手时再出手。了解幼儿的自然角探究主题和需求,我们仍要尊重幼儿静待花开。 教师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式进行探究, 在幼儿需要支持时给予适当的支持与鼓励。
(四)重整教育观念,发现自然角的教育价值
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是教师看待幼儿和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发展的指南针。教师要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自然角的价值和活动规划进行阶段性的反思。环境创设、活动设计、评价反思要基于幼儿学习特点。正确的观念指向正确的道路,一旦教师能够意识到自然角的价值,那么自然角也将在幼儿的心中发光。
希望不断地反思与实践能让自然角的活动在认识、发现儿童中不断生成与调整、追随与支持。自然角活动能在生活化课程的支撑下,成为一种注重体验的综合性活动,成为幼儿运用语言、绘画、歌唱、数学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探索的多样体验。
参考文献
1.浅谈陶行知生活化思想下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策略[J].刘荣嘉.明日风尚.2018(07)
2.在主题活动的引领下创设自然角[J].王浙丽.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