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也要讲究艺术和技巧。作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设计 技巧和艺术
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加涅
我国学者乌美娜教授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因此,与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相比,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课堂是一个学习的课堂,也是一个生命的课堂,需要教师激活。而激活的关键在于教师有全面严密的预设,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求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课堂教学设计,也要讲究技巧和艺术。下面,我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经验谈谈看法。
一、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新课程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一要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在课时允许的前提下,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最充分地表现自己,完善自己,创造自己。所以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设计出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案,让物理学习充满乐趣。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一节课中,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小实验,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设疑提问:将漏斗口朝下,用手将乒乓球托在漏斗口内,然后从漏斗颈部向下吹气,这是把手拿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掉下来。”紧接着让学生做此实验探究自己的猜想。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乒乓球没有掉下来,心中充满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这样导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式学习中去。
二、教学设计要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多设计“情境”,少设计“平静”。
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但不能“满堂灌”,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多地设计点拨。真正有效的点拨,能使学生将“已知”和“未知”建立联系,能让学生开启一个崭新的视角。教师通过各种情境,用启发性、刺激性的语言去点拨,力争通过简捷的信号刺激,在学生的思维中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节中,对于噪声的来源我是这样设计的。
情境创设
活动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活动2:用泡沫塑料刮黑板,听听产生的声音。
活动3:大家来唱一首歌。
活动4: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学生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通过对比活动1和活动2,提问:你喜欢那一种声音?通过对比活动3和活动4,提问: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根据学生说出的理由,非常自然地进入“噪声”的学习。
又如在研究“摩擦力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那当然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我用一很光滑木板在不太光滑的木板上滑动,测出摩擦力,然后将木板放在玻璃上滑动,测出摩擦力,并不比前者小。这样引导,学生一下子有了探究的欲望,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然后乘势问:如何测摩擦力?如何实验?如何改变压力?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刚才的实验如何解释?沿着这样的思路,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这样做既能创造性地完成本实验,又能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设计要容量饱满、适中。
新课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充分挖掘物理课程的多种教育功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通过物理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描述。在教学活动中,每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一节课的容量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多了教不完,势必“蜻蜓点水”;少了又太单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我认为:在把握学生能否接受的前提下,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广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深度,即教学容量要根据全班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确定,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在设计时,教师要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设计时,教师要把握住本节课知识的最基本的结构框架,把握住显性和隐性的智能因素。当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
教学设计还要减轻学生负担,不能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作业等。
总之,在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中,课堂教学仍是关键,只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认真钻研教材,仔细设计教学环节,就一定会有精彩的课堂呈现。
参考文献:
[1]邵清艳主编.教学设计技巧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杰斌主编.教师上好课的秘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设计 技巧和艺术
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加涅
我国学者乌美娜教授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因此,与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相比,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课堂是一个学习的课堂,也是一个生命的课堂,需要教师激活。而激活的关键在于教师有全面严密的预设,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求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课堂教学设计,也要讲究技巧和艺术。下面,我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经验谈谈看法。
一、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新课程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一要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在课时允许的前提下,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最充分地表现自己,完善自己,创造自己。所以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设计出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案,让物理学习充满乐趣。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一节课中,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小实验,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设疑提问:将漏斗口朝下,用手将乒乓球托在漏斗口内,然后从漏斗颈部向下吹气,这是把手拿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掉下来。”紧接着让学生做此实验探究自己的猜想。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乒乓球没有掉下来,心中充满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这样导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式学习中去。
二、教学设计要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多设计“情境”,少设计“平静”。
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但不能“满堂灌”,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多地设计点拨。真正有效的点拨,能使学生将“已知”和“未知”建立联系,能让学生开启一个崭新的视角。教师通过各种情境,用启发性、刺激性的语言去点拨,力争通过简捷的信号刺激,在学生的思维中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节中,对于噪声的来源我是这样设计的。
情境创设
活动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活动2:用泡沫塑料刮黑板,听听产生的声音。
活动3:大家来唱一首歌。
活动4: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学生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通过对比活动1和活动2,提问:你喜欢那一种声音?通过对比活动3和活动4,提问: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根据学生说出的理由,非常自然地进入“噪声”的学习。
又如在研究“摩擦力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那当然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我用一很光滑木板在不太光滑的木板上滑动,测出摩擦力,然后将木板放在玻璃上滑动,测出摩擦力,并不比前者小。这样引导,学生一下子有了探究的欲望,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然后乘势问:如何测摩擦力?如何实验?如何改变压力?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刚才的实验如何解释?沿着这样的思路,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这样做既能创造性地完成本实验,又能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设计要容量饱满、适中。
新课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充分挖掘物理课程的多种教育功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通过物理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描述。在教学活动中,每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一节课的容量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多了教不完,势必“蜻蜓点水”;少了又太单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我认为:在把握学生能否接受的前提下,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广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深度,即教学容量要根据全班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确定,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在设计时,教师要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设计时,教师要把握住本节课知识的最基本的结构框架,把握住显性和隐性的智能因素。当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
教学设计还要减轻学生负担,不能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作业等。
总之,在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中,课堂教学仍是关键,只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认真钻研教材,仔细设计教学环节,就一定会有精彩的课堂呈现。
参考文献:
[1]邵清艳主编.教学设计技巧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杰斌主编.教师上好课的秘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