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时效性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的时效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同时,在数学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分類号】G633.6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时效性已成为日前大力倡导的学科主题。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从而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即向45分钟要效率。而追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质量也曾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说到怎样去提高实效性,有句话说得非常贴切: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也就是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再结合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情况,逐渐摸索并制定出最适合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的教学设计的最有效方法。而且要避免一成不变,要针对每堂课的内容灵活运用才是上策。正如《学记》所说: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的难易不同来看出学生的差距,然后做到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而只有能够多方面地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
一、教材内容的设计
领会课标,认真备课。上课之前,首先通读本课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内容要求的课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集中集体优势、亮点,因材施教。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是低效的。此外,研究学生也很重要,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在教材内容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信息,并加以筛选、整理、加工,变成学生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这样你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要想使学生听你讲,就需要讲的精彩,需要平时的积累,锤炼自己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完全在你的控制范畴之内,即所谓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1、巧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人的思维活动是与一定的问题和任务相联系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没有问题,没有任务,就不会产生积极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授课中就要不断地设置疑点,设置思考题,问几个“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看了这些问题,必然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形成了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阅读、思考,教师的指点引导,问题就能得到迎刃而解。
2、妙引导,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要疏通障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只有导之有方,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使其畅通无阻。反之,则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设疑要通观全局,富有预见性,要选好新颖的角度,符合逻辑的顺序。
3、多联想,发散学生思维的广度。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而扩大思路,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要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发散点。
4、勤训练,养成学生思维的习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依据教师及学生的思维水平,来抓思维训练点,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训练,同时辅以适量的习题进行训练,每节课结束后都应该配以一定的练习,但练习的设计要精心筛选,而课程标准是最好的依据,题型也要灵活多样。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运用和强化,使学生养成善于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思维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看到效果的。
一堂好课,导语设计至关重要,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走进本节课学习的殿堂。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核心所在,体现出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情,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兴趣,如讨论、辩论会、故事会、小制作展示、小论文等,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体会合作学习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开放型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做到这些,要求老师事先做好准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预期效果。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适合学生
1、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一个人只有对所学的事物产生兴趣,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较高的效率。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当前,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对读书普遍感到厌倦,基本上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基础。多媒体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声音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由于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由不爱学转变为爱学,想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记得快,记得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只能是教师手中的演示工具,不能取代教师。所以应合理、周密地安排教学过程,做到既有利于教,更有利于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自终地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动地相结合,以求视听并举,相辅相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也许在课堂上我们无力控制外来事件,但我们可以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头脑活跃,如利用课前一分钟活跃课堂气氛,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并让学生知道本课的目的,使他们知道应该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什么。在教学中,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开来,按一定的逻辑顺序逐步向学生介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人分享他们的知识和观点,并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已知的事情联系起来。让同学们总是心怀希望,充满激情,走进学科课堂。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同时,在数学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的时效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同时,在数学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分類号】G633.6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时效性已成为日前大力倡导的学科主题。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从而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即向45分钟要效率。而追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质量也曾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说到怎样去提高实效性,有句话说得非常贴切: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也就是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再结合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情况,逐渐摸索并制定出最适合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的教学设计的最有效方法。而且要避免一成不变,要针对每堂课的内容灵活运用才是上策。正如《学记》所说: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的难易不同来看出学生的差距,然后做到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而只有能够多方面地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
一、教材内容的设计
领会课标,认真备课。上课之前,首先通读本课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内容要求的课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集中集体优势、亮点,因材施教。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是低效的。此外,研究学生也很重要,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在教材内容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信息,并加以筛选、整理、加工,变成学生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这样你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要想使学生听你讲,就需要讲的精彩,需要平时的积累,锤炼自己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完全在你的控制范畴之内,即所谓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1、巧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人的思维活动是与一定的问题和任务相联系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没有问题,没有任务,就不会产生积极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授课中就要不断地设置疑点,设置思考题,问几个“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看了这些问题,必然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形成了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阅读、思考,教师的指点引导,问题就能得到迎刃而解。
2、妙引导,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要疏通障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只有导之有方,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使其畅通无阻。反之,则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设疑要通观全局,富有预见性,要选好新颖的角度,符合逻辑的顺序。
3、多联想,发散学生思维的广度。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而扩大思路,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要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发散点。
4、勤训练,养成学生思维的习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依据教师及学生的思维水平,来抓思维训练点,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训练,同时辅以适量的习题进行训练,每节课结束后都应该配以一定的练习,但练习的设计要精心筛选,而课程标准是最好的依据,题型也要灵活多样。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运用和强化,使学生养成善于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思维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看到效果的。
一堂好课,导语设计至关重要,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走进本节课学习的殿堂。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核心所在,体现出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情,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兴趣,如讨论、辩论会、故事会、小制作展示、小论文等,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体会合作学习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开放型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做到这些,要求老师事先做好准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预期效果。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适合学生
1、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一个人只有对所学的事物产生兴趣,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较高的效率。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当前,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对读书普遍感到厌倦,基本上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基础。多媒体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声音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由于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由不爱学转变为爱学,想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记得快,记得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只能是教师手中的演示工具,不能取代教师。所以应合理、周密地安排教学过程,做到既有利于教,更有利于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自终地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动地相结合,以求视听并举,相辅相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也许在课堂上我们无力控制外来事件,但我们可以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头脑活跃,如利用课前一分钟活跃课堂气氛,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并让学生知道本课的目的,使他们知道应该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什么。在教学中,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开来,按一定的逻辑顺序逐步向学生介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人分享他们的知识和观点,并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已知的事情联系起来。让同学们总是心怀希望,充满激情,走进学科课堂。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同时,在数学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