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欣赏为载体 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本文阐述了音乐欣赏对中职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倾听中的对比法、倾听中的想象联想法、讨论归纳法、创作表现法、激发兴趣法五个有效途径来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
  一、音乐欣赏课中培养中职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中职教学中,对音乐的学习是比较少的,大部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薄弱,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根本无从谈起。但是,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满足。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审美想象力、审美判断能力的发展,在当前中职学校里,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学校也加大了对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中职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中职教学过程中应当加以重视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易于审美能力发展的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重要学科。
  二、提高中职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1、倾听中的对比法
  没有对比就没有艺术,对比是音乐创作的一种技巧,也是表现音乐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往往是在对比中呈现和进行。要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手段,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这种手段,运用于音乐审美教学之中,就应引导学生在倾听中用对比的方法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从而理解音乐形象。如“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这一课题的教学,我应用对比法,先从单个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倾听入手,进行对比;进而对两段旋律做对比欣赏:①约翰.施特劳斯《雷鸣电闪波尔卡》中减五度的运用;②斯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序奏中小提琴演奏主和弦。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减五度音程刺耳紧张效果,令人不安的感觉;而《蓝色多瑙河》中协和音的演奏塑造了安宁和平的气氛,多瑙河的景色令人神往。又如同一乐曲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可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色彩的美。例:舒曼《梦幻曲》用钢琴和大提琴的演奏,听众的欣赏感受会有所差异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作品加深印象。再如《二泉印月》用二胡演奏的效果和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奏的效果,一中一洋,差异明显,可以借此介绍乐器的性能和特点。同一乐曲主题,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学生在对比的倾听中,通过这样的学习会不断地提高素质、审美意识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2、倾听中的想象联想法
  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的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情节故事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
  音乐作品总是与一定的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一定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所以音乐过程总是造成并非只有音乐一种存在的综合反应关系,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想象联想,体验音乐作品。
  如:在讲解“力度”课中安排听赏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和古曲《十面埋伏》。听赏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对比法听辨乐曲中力度变化。想象《春节序曲》中的欢乐场面,并用语言叙述出来。他们会说:“音乐一开始我们看到游行队伍到达了闹市,锣鼓喧天,歌声、笑声载着人们的喜庆心情。最后是锣鼓鞭炮声引来了热闹的舞龙队伍。”学生听《<十面埋伏》后,就会想到战斗场面,想到战场上“军营如林,旌簱蔽空,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战斗场面。这些说明,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在想象联想中理解作品的力度起伏,和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
  3、讨论归纳法
  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的理论,音乐作品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认真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感性体验和想象联想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刻更高级的阶段。因此,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及时指导学生讨论归纳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把对作品感性的体验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上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4、创作表现法
  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创作活动中,巩固应用已学过的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发挥音乐想象能力,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完《北京喜讯传边寨》后,请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三角铁、铃鼓、沙锤、响板为乐曲设计伴奏,并在课堂上即兴演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也锻炼了大家的协作能力。
  要体验音乐内在的美离不开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积累。在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从一个小动机小乐句写起,点点滴滴,逐渐发展到一个乐段、二段体、三段体等等,在创作中激起学生的兴趣,树立创作的自信心。在学生看到自己能象作曲家一样写出乐曲时,必然会兴高采烈、乐趣无穷。
  5、激发兴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音乐也是听不进去的,对学生来说也只是无意义的声音,根本谈不上接受音乐审美教育,更不可能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课拓展部分中,学生先是对故事剧情所吸引,然后又对委婉质朴的越剧《十八相送》唱腔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边听边跟唱起来,并且还要求分角色进行表演唱,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学生的审美兴趣得到了培养,即成为培养审美能力的动力。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地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优秀的教学方法、完善、实践与总结。
  参考文献:
  [1]黄晓梅.音乐审美教育方式改革初探.教育导刊,2004.2
  [2]范中洲.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天地,2008.12
  [3]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出版社,2002.12
其他文献
摘要:自1951年在我国的各中小学实施开展课间广播体操后,广播体操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了,课间操对我国各年级学生的身体的素质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原有的课间操编排已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了,为了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国家政策,就需要对现有的课间操进行改革。  关键词:室内操;课间操;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室内课间操是在室外课
摘要:中国的应试教育早已成为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教育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前途,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摆脱传统的教学,追求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的心声。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是很多中职院校都会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学习很多课程的起点。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来探讨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的创新教学。  关键字:中职教育;美术设计基础;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摘要: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开设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高中生可以很好地结合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对所看见的艺术作品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分析,进而对艺术家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初衷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进行理解,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了一种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高中美术课程的教育现状不容太乐观。本文结合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实施科学与艺术方法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美术;
摘要: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开设艺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趣,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这里简要说明了艺术欣赏的作用的意义,也规定了艺术欣赏课的目的与任务。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欣赏;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一、小学美术欣赏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有别于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姐妹艺术,是一门造型的、  空间的、视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