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家庭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父母离异对于儿女心理上的影响。这些学生在性格上常常表现出孤僻、叛逆、自卑等问题,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尝试在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希望能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够重视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激励理论;班级管理;离异家庭学生;应用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离异家庭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增多。他们由于缺乏了一部分的爱,在学校里常常出现郁郁寡欢或者霸道倾向。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有异常的心理状况,极大影响着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予以他们更多的关怀,尝试使用激励理论让他们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走出阴霾,能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一、激励机制理论
(一)概念分析
我们常说的激励是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让他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而在班级上实施激励理论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激励,让他们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中职生而言,教师应当要注重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坚定好好学习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不再畏惧学习,对生活也充满希望。让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心理条件下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激励的作用分析
随着中职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很难保持住学习的动力,难以让自己充满斗志,对于离异家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采用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维持上进的状态,让学生能较为充分地調动自己的学习热情,提高班级的学习质量进而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离异家庭学生能够在激励中感受到部分缺失的温暖,能够意识到生活还是有很多的诗和远方,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奠基。
二、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应用期望教育进行激励
或多或少,每一位学生都会对自己有所期待,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所帮助的。同时,他人的期望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如果期望者希望被期望者能在成绩上有所进步,被期望者会付出一定的努力达到期望者的期望;如果期望者希望被期望者能乐观的面对生活,被期望者会做出一定的尝试等等。除此之外,被期望者能够从期望者那里接收到心理暗示,他会在心里默默立下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争取不辜负他人期望。
在通常情况中,学生会受到很多人的期待,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得到了尊重,他们会更认真和自信地开展相关活动。因此,期待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应对学生做出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期待,尤其是对于离异家庭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过高,他们在长期的努力后仍达不到教师的期待,这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不利影响,甚至造成打击。因此,教师实施期望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每一个人的情况。
如在平常学习中,每个人的成绩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经常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的期待应该是继续保持甚至更进一步;对于偶尔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应当是期望他们能够稳定自己的成绩,不要让成绩的波动幅度过大;对于基本上从未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不应当要求他们取得一次或者两次优异成绩,而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先在已有的基础上进步,让自己的成绩在比原来更高的范围内波动。对于离异家庭学生来说,教师不应追求拔高他们的成绩,而是照顾他们的心理状况,根据每个人不同性格予以不同程度的期望教育,在保持心理健康的情况下,让他们做好人做好事,再是追求读书方面的进步。另外也要防止出现一味的宽容使个别有霸道倾向的孩子得寸进尺欺负其他学生的现象,对多次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离异家庭学生,教师需要通过严肃批评来激发该生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
(二)应用关爱教育进行激励
在教师间相互讨论彼此班上的学生时,很多时候会以成绩作为讨论的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难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更为弱的离异家庭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陷入自卑情绪,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对学习也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极大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日渐成熟,成绩的波动对他们心情的影响也渐渐变大。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应采用关爱的态度,用温和的语气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成绩不佳的原因。对于离异家庭学生而言,教师应保持耐心,从心理疏导开始做起,让学生能够走出自卑情绪,多加引导,帮助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能以较为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再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能够主动地做出努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加强平时与离异家庭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他们目前所处的状态、遇到的麻烦等,能够基于他们人文关怀,结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勉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变得更为勇敢,能主动同教师交流生活或学习上的难题,让他们在未来遇到麻烦时也能有勇气同他人分享和商量,这对于离异家庭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幸福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学生,还是在单亲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学生,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不断发展的动力,因此,他们的发展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激励理论有助于加强对于他们的保护,让他们拥有更为健康的心态,能够在学习中更为上进,在生活中更为乐观。愿他们早日走出阴霾,迎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立平.让世界充满爱 ——班级管理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教育的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9,(10):253.
[2]吕朗欣."让离异家庭的孩子重获快乐"研究报告[J].新课程·上旬,2019,(4):56.
[3]喻国忠.一名离异家庭学生的变形计——谈以社团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成长[J].才智,2017,(30):18.
浙江省新昌技师学院 邮编 312500
关键词:激励理论;班级管理;离异家庭学生;应用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离异家庭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增多。他们由于缺乏了一部分的爱,在学校里常常出现郁郁寡欢或者霸道倾向。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有异常的心理状况,极大影响着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予以他们更多的关怀,尝试使用激励理论让他们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走出阴霾,能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一、激励机制理论
(一)概念分析
我们常说的激励是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让他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而在班级上实施激励理论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激励,让他们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中职生而言,教师应当要注重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坚定好好学习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不再畏惧学习,对生活也充满希望。让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心理条件下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激励的作用分析
随着中职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很难保持住学习的动力,难以让自己充满斗志,对于离异家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采用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维持上进的状态,让学生能较为充分地調动自己的学习热情,提高班级的学习质量进而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离异家庭学生能够在激励中感受到部分缺失的温暖,能够意识到生活还是有很多的诗和远方,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奠基。
二、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应用期望教育进行激励
或多或少,每一位学生都会对自己有所期待,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所帮助的。同时,他人的期望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如果期望者希望被期望者能在成绩上有所进步,被期望者会付出一定的努力达到期望者的期望;如果期望者希望被期望者能乐观的面对生活,被期望者会做出一定的尝试等等。除此之外,被期望者能够从期望者那里接收到心理暗示,他会在心里默默立下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争取不辜负他人期望。
在通常情况中,学生会受到很多人的期待,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得到了尊重,他们会更认真和自信地开展相关活动。因此,期待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应对学生做出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期待,尤其是对于离异家庭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过高,他们在长期的努力后仍达不到教师的期待,这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不利影响,甚至造成打击。因此,教师实施期望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每一个人的情况。
如在平常学习中,每个人的成绩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经常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的期待应该是继续保持甚至更进一步;对于偶尔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应当是期望他们能够稳定自己的成绩,不要让成绩的波动幅度过大;对于基本上从未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不应当要求他们取得一次或者两次优异成绩,而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先在已有的基础上进步,让自己的成绩在比原来更高的范围内波动。对于离异家庭学生来说,教师不应追求拔高他们的成绩,而是照顾他们的心理状况,根据每个人不同性格予以不同程度的期望教育,在保持心理健康的情况下,让他们做好人做好事,再是追求读书方面的进步。另外也要防止出现一味的宽容使个别有霸道倾向的孩子得寸进尺欺负其他学生的现象,对多次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离异家庭学生,教师需要通过严肃批评来激发该生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
(二)应用关爱教育进行激励
在教师间相互讨论彼此班上的学生时,很多时候会以成绩作为讨论的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难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更为弱的离异家庭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陷入自卑情绪,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对学习也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极大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日渐成熟,成绩的波动对他们心情的影响也渐渐变大。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应采用关爱的态度,用温和的语气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成绩不佳的原因。对于离异家庭学生而言,教师应保持耐心,从心理疏导开始做起,让学生能够走出自卑情绪,多加引导,帮助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能以较为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再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能够主动地做出努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加强平时与离异家庭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他们目前所处的状态、遇到的麻烦等,能够基于他们人文关怀,结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勉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变得更为勇敢,能主动同教师交流生活或学习上的难题,让他们在未来遇到麻烦时也能有勇气同他人分享和商量,这对于离异家庭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幸福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学生,还是在单亲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学生,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不断发展的动力,因此,他们的发展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激励理论有助于加强对于他们的保护,让他们拥有更为健康的心态,能够在学习中更为上进,在生活中更为乐观。愿他们早日走出阴霾,迎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立平.让世界充满爱 ——班级管理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教育的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9,(10):253.
[2]吕朗欣."让离异家庭的孩子重获快乐"研究报告[J].新课程·上旬,2019,(4):56.
[3]喻国忠.一名离异家庭学生的变形计——谈以社团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成长[J].才智,2017,(30):18.
浙江省新昌技师学院 邮编 3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