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论述“画话”(即画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中“画”与“话”的关系,传递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地位。画在表现话语时,不仅能让受众者感受到画作的形式美、色彩美等,更能体会到内容美、精神美。
【关键词】画;话
画话,当这两个字出现在视野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说,这是个错别字。但我想要说的是,这两字不但没有错,并且是对的,而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是我在创作时,灵感突现自创出的一个词语,现在我就先来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及内涵。画话,顾名思义,这与“画”和“话”相关。画自己的话,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想要传递的、想要传承的东西。这些或呈于色彩,或显于光影,或现于肌理,表达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但归其实质,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画的内容、题材、含义等与自己的心中的话息息相关。多少人执著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话语,多少人喜于模仿复制,而忘却了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自身的表达,又有多少人画画了大半辈子,却没有把自己的话画在画里。所以,画画重要,画话更重要。
一、画时代的话,阐述时代现象的呈现
画时代的话,鲍传江曾说过,“不能在有问题的年代,画没问题的画”。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画时代表现出来的话,这个时代要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我们应该用画呈现出来。
很多人在谈到当代艺术时,总有很多话想要一吐为快,有直面抨击的,有想借助市场名声鹊起的,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说,这是一个存在问题的年代,欲望、名声、地位等等充斥着混沌的时代,若有人想“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也会有人嗤之以鼻,说他伪清高。这个年代有个字时常被提起,那就是“装”,装的很懂艺术,装的很有学问,装的振振有词,装的……既然这是一个有问题的年代,不论是急功近利,还是寻求市场认可,画没问题的画,画没问题的话,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愈来愈多当代艺术下的各种形式对这个年代的怒吼,有的用夸张变形扭曲的事物来表现内心的挣扎痛苦,有的以鲜明强烈的色彩冲击人们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躁动的情绪,有的运用肌理的放大或重组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生命的怒放。
时代,把一些艺术家推到了风口浪尖,让他们饱受众人的洗礼,或受人追崇,或受于白眼不屑,或淡然处之。愈来愈多的行为艺术家,把自己的话语付诸行为,赤裸裸地展现于大众,他们在用一个不为人知却又显为人知的方式说出时代的话语。很多人看不懂,弄不明白,也不愿意去知道,其实不是不明白,只是太多的人不明白这个时代,不知道这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在艺术的画里,话不出道不明那个理。
二、画自己的话,剖析自己内心世界的潜在语言
画自己的话,对同一客观事物,每个人的感知感受都是不同的,继而表达出来的方式形式也不同,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画来表达自己的话,这样在普遍性中才能体现出个性。
大多人喜欢临摹,国画尤为甚者,临古人、追求传统,我记得我的导师曾经说过,“传统,之所以能称之为传统,是因为它在它所属的那个时代做到了最好,达到了极致,符合当时一切的内在、外在因素,继而才能保留下来成为传统。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是学习,更应该是结合所处时代的再创造,那么这才是往后的传统,如果只是一味的临古迹,而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这个时代的语言,那么就成不了传统。”细想这话,着实在理。就如八大山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破山河,壮志未酬,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他独有的绘画风格,他的画作中充满了他自己的话语,就如李苦禅先生这样说,“他悲愤凄凉的心灵像一面寒光逼人的镜子,在极凝练的形象,极菁萃的笔墨之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那是徘徊悱恻的吁叹,是内心巨壑里隐隐的呼喊,因此冷逸的艺术形象中蕴含着奔突的热情。他的画之所以感人,就由于他的笔墨真正能表现其哀乐,非为画而画。”①八大山人之所以成为了传统,是由于他改变了传统经验和视觉感知中的物性,一变而为情感信息的象征造型和符号引申,由“塑形”的适合表现跃为“象征性”的视觉裂变。②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深,呈现就有多深。画作中表现表达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你自己的呈现与展现。就如一个充满戾气的人,是怎么都画不出柔和纯真的色彩,饱经风霜的人,经历了世事变迁的人,即便再简洁的表达,你看到的也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很多东西隐于画,藏于画,却显于话。
画和话,话与画,都蕴涵在每一幅作品中,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当代绘画艺术者,不论是写实,还是抽象形式,画面里都必须存在自己的语言和话,不然,就算如何好的画作,也缺失了灵气,缺少鲜活的生命气息。即便是对同一客观景象,但不同的艺术家表现的方式手法形式都不相同,因为客观事物呈现给他们的感受不同,有的或浓墨重彩、气势滂沱;有的或娓娓道来、气韵回响于笔触之中;有的喜好庄重华丽的色调,如北方那宫殿般庄严肃穆;有的则清新淡雅,好似一幅江南小景,回荡在青石板路之间。这仅仅只是形式,一种表现内容与情感的方式,我们需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艺术家所想表达的话语,所传递的精神,所呈现的概念。
三、画减的简画,从显现之象看潜在之话
形式语言的“减”和“简”是近现代艺术发展的趋势。有时候我们会为了画面的效果,不停的添加笔触、色彩等,到最后会发现多则乱,主次则不分,视觉中心分散,让受众者不能很好的感知艺术者所要传递的东西。目前,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尤其是年长的艺术家,在他们的画作中东西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寥寥数笔就完成。追溯到梁楷,一副《泼墨仙人图》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仙人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再如吴冠中先生的《凹凸》,其作品就做了极简,吴冠中先生有感于书法的陈陈相因,开始研究汉字的构成与美感,揣摩文字的内涵与间架结构之间的关联与“清脉”。吴老认为“汉字春秋意在汉字本身而不是写法。”汉字本身可以传达一种情感脉络,希望从汉字里发掘新的造型,表达文字本身的意境。他们都体现出一种减至简的笔法,极简是用最精炼的笔法墨色表达深刻的内在含义与精神,用显现出来的减笔呈现出简的精妙之处。③
加法原则,我们都并不陌生,从小学时的扩句开始,我们在加法的路上渐行渐远,每每在关键重点的轨迹上,添加那些似有似无,可有可无的,就如那天空上纵横交错的电线,分割着天空和我们仰望的视野。
减法原则,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另看似复杂繁琐的一切归于简洁明了,让浮杂的形式褪去那一层层外衣,留下最为本真,最为深处的语言。
简化用笔的关键是取舍,简化用笔多表现出一种共同的倾向:取本舍末。
四、结束语
减去多余的东西,简化形式的繁杂,留下纯粹的精华。画话,画时代的话,画自己的话,画减去的简画,画潜在与显现之下的话。当艺术家执著于把“画”与“话”联系起来时,艺术方能承昔之芳华,烁今之异彩。
注释:
①李苦禅序言.八大山人画集[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85
②胡光华.八大山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93
③吴冠中新作展要进798“汉字春秋”将是最大看点[N].北京青年报.2008-02-21
【关键词】画;话
画话,当这两个字出现在视野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说,这是个错别字。但我想要说的是,这两字不但没有错,并且是对的,而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是我在创作时,灵感突现自创出的一个词语,现在我就先来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及内涵。画话,顾名思义,这与“画”和“话”相关。画自己的话,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想要传递的、想要传承的东西。这些或呈于色彩,或显于光影,或现于肌理,表达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但归其实质,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画的内容、题材、含义等与自己的心中的话息息相关。多少人执著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话语,多少人喜于模仿复制,而忘却了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自身的表达,又有多少人画画了大半辈子,却没有把自己的话画在画里。所以,画画重要,画话更重要。
一、画时代的话,阐述时代现象的呈现
画时代的话,鲍传江曾说过,“不能在有问题的年代,画没问题的画”。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画时代表现出来的话,这个时代要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我们应该用画呈现出来。
很多人在谈到当代艺术时,总有很多话想要一吐为快,有直面抨击的,有想借助市场名声鹊起的,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说,这是一个存在问题的年代,欲望、名声、地位等等充斥着混沌的时代,若有人想“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也会有人嗤之以鼻,说他伪清高。这个年代有个字时常被提起,那就是“装”,装的很懂艺术,装的很有学问,装的振振有词,装的……既然这是一个有问题的年代,不论是急功近利,还是寻求市场认可,画没问题的画,画没问题的话,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愈来愈多当代艺术下的各种形式对这个年代的怒吼,有的用夸张变形扭曲的事物来表现内心的挣扎痛苦,有的以鲜明强烈的色彩冲击人们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躁动的情绪,有的运用肌理的放大或重组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生命的怒放。
时代,把一些艺术家推到了风口浪尖,让他们饱受众人的洗礼,或受人追崇,或受于白眼不屑,或淡然处之。愈来愈多的行为艺术家,把自己的话语付诸行为,赤裸裸地展现于大众,他们在用一个不为人知却又显为人知的方式说出时代的话语。很多人看不懂,弄不明白,也不愿意去知道,其实不是不明白,只是太多的人不明白这个时代,不知道这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在艺术的画里,话不出道不明那个理。
二、画自己的话,剖析自己内心世界的潜在语言
画自己的话,对同一客观事物,每个人的感知感受都是不同的,继而表达出来的方式形式也不同,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画来表达自己的话,这样在普遍性中才能体现出个性。
大多人喜欢临摹,国画尤为甚者,临古人、追求传统,我记得我的导师曾经说过,“传统,之所以能称之为传统,是因为它在它所属的那个时代做到了最好,达到了极致,符合当时一切的内在、外在因素,继而才能保留下来成为传统。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是学习,更应该是结合所处时代的再创造,那么这才是往后的传统,如果只是一味的临古迹,而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这个时代的语言,那么就成不了传统。”细想这话,着实在理。就如八大山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破山河,壮志未酬,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他独有的绘画风格,他的画作中充满了他自己的话语,就如李苦禅先生这样说,“他悲愤凄凉的心灵像一面寒光逼人的镜子,在极凝练的形象,极菁萃的笔墨之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那是徘徊悱恻的吁叹,是内心巨壑里隐隐的呼喊,因此冷逸的艺术形象中蕴含着奔突的热情。他的画之所以感人,就由于他的笔墨真正能表现其哀乐,非为画而画。”①八大山人之所以成为了传统,是由于他改变了传统经验和视觉感知中的物性,一变而为情感信息的象征造型和符号引申,由“塑形”的适合表现跃为“象征性”的视觉裂变。②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深,呈现就有多深。画作中表现表达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你自己的呈现与展现。就如一个充满戾气的人,是怎么都画不出柔和纯真的色彩,饱经风霜的人,经历了世事变迁的人,即便再简洁的表达,你看到的也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很多东西隐于画,藏于画,却显于话。
画和话,话与画,都蕴涵在每一幅作品中,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当代绘画艺术者,不论是写实,还是抽象形式,画面里都必须存在自己的语言和话,不然,就算如何好的画作,也缺失了灵气,缺少鲜活的生命气息。即便是对同一客观景象,但不同的艺术家表现的方式手法形式都不相同,因为客观事物呈现给他们的感受不同,有的或浓墨重彩、气势滂沱;有的或娓娓道来、气韵回响于笔触之中;有的喜好庄重华丽的色调,如北方那宫殿般庄严肃穆;有的则清新淡雅,好似一幅江南小景,回荡在青石板路之间。这仅仅只是形式,一种表现内容与情感的方式,我们需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艺术家所想表达的话语,所传递的精神,所呈现的概念。
三、画减的简画,从显现之象看潜在之话
形式语言的“减”和“简”是近现代艺术发展的趋势。有时候我们会为了画面的效果,不停的添加笔触、色彩等,到最后会发现多则乱,主次则不分,视觉中心分散,让受众者不能很好的感知艺术者所要传递的东西。目前,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尤其是年长的艺术家,在他们的画作中东西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寥寥数笔就完成。追溯到梁楷,一副《泼墨仙人图》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仙人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再如吴冠中先生的《凹凸》,其作品就做了极简,吴冠中先生有感于书法的陈陈相因,开始研究汉字的构成与美感,揣摩文字的内涵与间架结构之间的关联与“清脉”。吴老认为“汉字春秋意在汉字本身而不是写法。”汉字本身可以传达一种情感脉络,希望从汉字里发掘新的造型,表达文字本身的意境。他们都体现出一种减至简的笔法,极简是用最精炼的笔法墨色表达深刻的内在含义与精神,用显现出来的减笔呈现出简的精妙之处。③
加法原则,我们都并不陌生,从小学时的扩句开始,我们在加法的路上渐行渐远,每每在关键重点的轨迹上,添加那些似有似无,可有可无的,就如那天空上纵横交错的电线,分割着天空和我们仰望的视野。
减法原则,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另看似复杂繁琐的一切归于简洁明了,让浮杂的形式褪去那一层层外衣,留下最为本真,最为深处的语言。
简化用笔的关键是取舍,简化用笔多表现出一种共同的倾向:取本舍末。
四、结束语
减去多余的东西,简化形式的繁杂,留下纯粹的精华。画话,画时代的话,画自己的话,画减去的简画,画潜在与显现之下的话。当艺术家执著于把“画”与“话”联系起来时,艺术方能承昔之芳华,烁今之异彩。
注释:
①李苦禅序言.八大山人画集[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85
②胡光华.八大山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93
③吴冠中新作展要进798“汉字春秋”将是最大看点[N].北京青年报.200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