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7~2012年入区人数总体是稳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是减少的。3个景区以北景区游客量最多,南景区游客量最少,游客数量以夏季最多。长白山一年四季都适合一日游(一日游对天气和季节选择要求不大),对于长线旅游的游客,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合适的天气出行。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长白山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特殊景观旅游。灾害性天气对旅游有不利影响,因此,天气预警与预报服务非常重要,根据气象信息,景区进行合理调度,增加景区接待能力与规避气象风险能力。
关键词:入区人数;降水;温度;暴雨
中图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
1长白山简介
长白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山岳型旅游景区,具有完好、稀缺的森林生态系统,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是一座复合式盾状的休眠火山,已入选“国家火山地质公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国境内最高峰为白云峰,海拔2691m。在火山锥体顶部中央处的火山口,经久积水而成长白山天池,面积982km2,呈椭圆形,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水面海拔21891m,平均水深204m。长白山土壤和植被呈垂直带谱分布,景点以长白山主峰天池为代表,开发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景观,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为一体。
2长白山入区人数分析
为了加大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2006年1月正式成立,更名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白山管委会成立至今,旅游、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展迅猛。
2007~2012年入区人数总体是稳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是减少的。3个景区以北景区游客量最多,南景区游客量最少,游客数量以夏季最多。图1长白山三景区2007~2012年入区人数及总人数变化图
3入区人数与气候条件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 长白山的年平均气温为-69℃,只有6、7、8、9 4个月温度在零上,其它时间平均温度均较低,人体感觉寒冷。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从10月至第2年4月,长白山基本处于漫长的冬季,降水是纯雪,体感温度低,舒适度较差,其中人体感觉舒适的季节为6月、7月、8月、9月,这4个月入区游客量占全年总数的818%,最舒适的季节为7月、8月,这2个月入区游客量占全年总数的612%,由此可见旅游人数与体感温度有较大关系,与降水量关系不密切。
由于长白山漫长的冬季,主峰积雪覆盖的时间长达半年以上,随着冰雪游项目的不断开发,冬季来长白山赏雪的游客数量也逐年增加,长白山特殊的地理环境、高森林覆盖率及一定的气象条件,可以形成雪淞、雾凇等景观。
因此长白山一年四季都适合一日游(一日游对天气和季节选择要求不大),对于长线旅游的游客,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合适的天气出行。图2长白山景区2007~2012年入区总人数变化图及30年气候变化图
表1长白山1981~2010逐月气候资料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温度-219-204-156-74-09398280〖〗14-55-134-196降水12615134973210931933366331281425592447208适宜度冷冷冷冷冷舒适舒适舒适舒适冷冷冷
4特殊气象因素的长白山旅游的影响
长白山辖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气候的特点外,还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多雾凉爽。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可形成云海、佛光等奇妙景观,气象条件是长白山风景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特殊的气象因素对旅游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大雾、大风、暴雨。
长白山主峰的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一年大风天数有240多天,大风对主峰景点的观光游览影响最大,对其它景点影响较小。
暴雨是影响长白山旅游观光的另一個不利因素。例如2010年长白山游客数量与其它年份相比是减少的,主要是受2010年728暴雨天气的影响。
2010年728暴雨天气是罕见的东北冷涡暴雨,暴雨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500hPa冷涡形势建立与稳定维持,鄂霍次克海阻高的稳定维持使冷涡移动缓慢;850hPa强冷空气南侵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条件;地面冷、暖锋缓慢移动使冷暖空气长时间在吉林省交汇并维持。暴雨致使长白山通讯中断,进入长白山的道路被损毁,长时间未修复完善,导致2010年夏季游客数量锐减。
5建议
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长白山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特殊景观旅游。
灾害性天气对旅游有不利影响,因此,天气预警与预报服务非常重要,根据气象信息,景区进行合理调度,增加景区接待能力与规避气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彩彬,陆营.太姥山风景区旅游气侯资源综合评价[J].2009年福建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
[2]余珊,戴文远.福建省旅游气候评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02):103-106.
关键词:入区人数;降水;温度;暴雨
中图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
1长白山简介
长白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山岳型旅游景区,具有完好、稀缺的森林生态系统,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是一座复合式盾状的休眠火山,已入选“国家火山地质公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国境内最高峰为白云峰,海拔2691m。在火山锥体顶部中央处的火山口,经久积水而成长白山天池,面积982km2,呈椭圆形,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水面海拔21891m,平均水深204m。长白山土壤和植被呈垂直带谱分布,景点以长白山主峰天池为代表,开发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景观,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为一体。
2长白山入区人数分析
为了加大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2006年1月正式成立,更名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白山管委会成立至今,旅游、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展迅猛。
2007~2012年入区人数总体是稳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是减少的。3个景区以北景区游客量最多,南景区游客量最少,游客数量以夏季最多。图1长白山三景区2007~2012年入区人数及总人数变化图
3入区人数与气候条件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 长白山的年平均气温为-69℃,只有6、7、8、9 4个月温度在零上,其它时间平均温度均较低,人体感觉寒冷。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从10月至第2年4月,长白山基本处于漫长的冬季,降水是纯雪,体感温度低,舒适度较差,其中人体感觉舒适的季节为6月、7月、8月、9月,这4个月入区游客量占全年总数的818%,最舒适的季节为7月、8月,这2个月入区游客量占全年总数的612%,由此可见旅游人数与体感温度有较大关系,与降水量关系不密切。
由于长白山漫长的冬季,主峰积雪覆盖的时间长达半年以上,随着冰雪游项目的不断开发,冬季来长白山赏雪的游客数量也逐年增加,长白山特殊的地理环境、高森林覆盖率及一定的气象条件,可以形成雪淞、雾凇等景观。
因此长白山一年四季都适合一日游(一日游对天气和季节选择要求不大),对于长线旅游的游客,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合适的天气出行。图2长白山景区2007~2012年入区总人数变化图及30年气候变化图
表1长白山1981~2010逐月气候资料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温度-219-204-156-74-09398280〖〗14-55-134-196降水12615134973210931933366331281425592447208适宜度冷冷冷冷冷舒适舒适舒适舒适冷冷冷
4特殊气象因素的长白山旅游的影响
长白山辖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气候的特点外,还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多雾凉爽。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可形成云海、佛光等奇妙景观,气象条件是长白山风景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特殊的气象因素对旅游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大雾、大风、暴雨。
长白山主峰的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一年大风天数有240多天,大风对主峰景点的观光游览影响最大,对其它景点影响较小。
暴雨是影响长白山旅游观光的另一個不利因素。例如2010年长白山游客数量与其它年份相比是减少的,主要是受2010年728暴雨天气的影响。
2010年728暴雨天气是罕见的东北冷涡暴雨,暴雨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500hPa冷涡形势建立与稳定维持,鄂霍次克海阻高的稳定维持使冷涡移动缓慢;850hPa强冷空气南侵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条件;地面冷、暖锋缓慢移动使冷暖空气长时间在吉林省交汇并维持。暴雨致使长白山通讯中断,进入长白山的道路被损毁,长时间未修复完善,导致2010年夏季游客数量锐减。
5建议
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长白山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特殊景观旅游。
灾害性天气对旅游有不利影响,因此,天气预警与预报服务非常重要,根据气象信息,景区进行合理调度,增加景区接待能力与规避气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彩彬,陆营.太姥山风景区旅游气侯资源综合评价[J].2009年福建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
[2]余珊,戴文远.福建省旅游气候评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0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