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具有规律性的学习行为方式。培养初中新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够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其受益终身。因此,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联合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学会学习”思想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七年级学生来说,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就能在数学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大胆创造,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七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实践证明,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一般要超过智力因素,而学习习惯又属于非智力因素。教学的重要工作不完全在于让学生学多少知识、让学生背多少定理公式,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意义重大。心理学告诉我们,一般人的先天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才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形成完美的个性。而在众多的习惯中,学生个性的形成是最容易受学习习惯影响的。
二、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2)培养记笔记的习惯。做笔记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参与课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到掌握的过程中,把在听课中得到的知识(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对课本知识的补充以及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疑难)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本身对知识的积累、运用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笔记,切忌成为简单抄教师板书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3)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预习时应认真研读预习内容,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阅读标记,以便课堂学习时更加有的放矢。
课后复习能防止遗忘,巩固新学的知识;同时,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系统的复习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复习要做到及时、全面、完整,先复习后作业。
(4)培养拟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做任何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科目增多,内容增加,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起小学来更具成人化;如果学生还是“跟着感觉走”,随意应付,势必造成手忙脚乱,心烦意乱,甚至丢三落四,顾此失彼,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相反,如何能制定一个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一切就可以按部就班。即使时间紧任务重,也能做到忙而不乱,考试成绩也必将节节攀升。
(5)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6)培养观察的习惯。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7)培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习惯培养。进出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应用数学知识习惯的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善于把问题与已有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积极进行思考,主动的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能否以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反映了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二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强化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第三,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过程,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多的,但往往是在教学的细微末节之中,容易被忽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细心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且要耐心培养,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可以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兵.浅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J].成功·教育,2012(03)
[2]朱雅晶.浅析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联合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学会学习”思想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七年级学生来说,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就能在数学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大胆创造,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七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实践证明,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一般要超过智力因素,而学习习惯又属于非智力因素。教学的重要工作不完全在于让学生学多少知识、让学生背多少定理公式,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意义重大。心理学告诉我们,一般人的先天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才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形成完美的个性。而在众多的习惯中,学生个性的形成是最容易受学习习惯影响的。
二、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2)培养记笔记的习惯。做笔记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参与课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到掌握的过程中,把在听课中得到的知识(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对课本知识的补充以及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疑难)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本身对知识的积累、运用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笔记,切忌成为简单抄教师板书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3)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预习时应认真研读预习内容,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阅读标记,以便课堂学习时更加有的放矢。
课后复习能防止遗忘,巩固新学的知识;同时,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系统的复习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复习要做到及时、全面、完整,先复习后作业。
(4)培养拟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做任何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科目增多,内容增加,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起小学来更具成人化;如果学生还是“跟着感觉走”,随意应付,势必造成手忙脚乱,心烦意乱,甚至丢三落四,顾此失彼,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相反,如何能制定一个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一切就可以按部就班。即使时间紧任务重,也能做到忙而不乱,考试成绩也必将节节攀升。
(5)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6)培养观察的习惯。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7)培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习惯培养。进出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应用数学知识习惯的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善于把问题与已有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积极进行思考,主动的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能否以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反映了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二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强化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第三,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过程,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多的,但往往是在教学的细微末节之中,容易被忽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细心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且要耐心培养,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可以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兵.浅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J].成功·教育,2012(03)
[2]朱雅晶.浅析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