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负担着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和行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近几年出现一种教学模式,它的运用,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得到了广大的教师的肯定。文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必要性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必要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91—03
思想政治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五年制高师必修课,负担着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和行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重任,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要是以“灌输式”单一方法,手段落后的弊端,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理论知识掌握轻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倾向。近年来一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看到“社会”的课内实践方式被政治教师运用在教育教学中,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和环节,逐步得到各方面的肯定。
一、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其内涵的理解,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从而制约着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形式实施,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是实施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依据“05方案”,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运用理论的同时,使所学所得内化为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对国家现行的政策、路线、方针的认识和认同;(2)通过一系列学生可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的双向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现实,养成学生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品质,学会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尽早找到自己发展目标和方向。
依据所述目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涵义界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把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场景和生活中的现实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增强感受,在探讨与争论中体验理论真谛,在亲力亲为中接受思想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探索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这一涵义,必须厘清两个关系: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方法,不是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教学对立起来,或者偏重哪一方面。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实现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用来印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并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其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枯燥与乏味,而是把“理论”与“实践”整合发生在每一节课中。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不论是开展理论教学还是组织实践教学,其内容都应该统一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前者注重理论知识的诠释和分析,后者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与实践课程的关系。由于对实践教学的内涵以及方式方法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必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生活实践,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实践课程,等同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这是不正确的。实践教学发生于课堂内,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理论教学的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针对性地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熟悉的或者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作为素材引入课堂,以强调学生的参与,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两者相互促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明显的课程特征,同时具有针对性强、时间短、效率高等特点。
社会实践课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深化与运用。它以社会生活为题材,以学生自觉参与为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有益的延伸与必要的补充,具有自觉能动性、广泛社会性、内容开放性和形式专业性等特点。虽然他们在教学中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内容、形式和管理以及运用过程上还是有差异的,不可混淆。
总之,只有高水平的理论教学与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互补的良性循环,才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可靠保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新需要
从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价值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负担着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和行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重任。就其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来看,现实并不乐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道德素养并没能随经济快速增长而提升,这不能不从教育角度来考察其中的原因。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国民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不仅仅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而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提高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事关社会、国家的健康发展。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不失是一种好的选择。 (二)教育对象新特点
高师学生入校时年龄大都在16、17岁左右,正是世界观逐步形成、巩固、稳定的关键时期,对人和社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政治倾向等也趋于成熟。他们带着家人的期盼,远离父母,进入高师学习,要独立面对处理个人的学习、生活、交际等诸多问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但是他们在入学态度、学习方式、人生阅历以及年龄特征等有别于中学时期,也有别于高中时期,有其自身特点。在入学态度上,由于大多数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没能升入高中学习,而进入高师学习,实属无奈。因此学习态度不积极,情绪比较低落,从而影响入学后的学习态度。同时,由于这几年就业形势不好,学校又不存在升学的压力,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再者,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性格倾向于叛逆,自尊心强,想做成年人,但人生阅历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缺乏深刻的了解,对社会充满好奇,渴望早日走入社会。面对这些新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创新。但仅凭思想灌输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有这样认识的学生不仅起不到引导和教育作用,反而会加剧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的抵触情绪。把生活和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课堂内实践环节中探讨,对教育者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灌输,利于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标准的思考和接受,从而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
(三)教育环境新变化
我国正处在一个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种种复杂问题,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良好的社会风气,并没有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而形成,社会现实中某些影响德育教育环境的因素还存在,如传播媒介对主流思想的报道、宣传力度不够,商业氛围太重,时有不健康的内容掺杂其中;网络传媒、文化市场不规范,暴力、色情影视占据着网络、影视等传媒的重要位置,污染了德育教育的社会环境;学校不再是文化“孤岛”,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在冲击学校的教育环境,一些非主流文化形态活跃在校园,如“课桌文化”,其内容大多格调低俗,消极颓废,折射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加之德育教育观念陈旧,没能紧跟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德育方法单一,注重理论的灌输,忽视道德实践。这些问题的存在,破坏了学校应有的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从而也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着对国家、社会负责,对学生的未来及家长负责的态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投身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初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不少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实践教学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教学对象和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实践教学模式选择上,应依据各自学校和学生自身条件灵活运用,不可盲目追求统一。可以使用的几种模式有:
(一)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性地看问题,端正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讨论的素材以从近期发生的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形成共同的的感悟。如在教学《政治与生活》时,提出“看新闻,学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为题,要求学生列举一周来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来解释政治学的原理。如运用“黄岩岛”事件,学习关于“国家主权”、“外交政策”等知识,不仅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理解国家所采取的理性处理政策和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内容繁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完所有内容,必须有一部分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这种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认知和情感协调,并在体验中改造和重获道德价值评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依据高师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可行的、效果较好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点:1、内容不宜过难,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补充些相关资料,弥补教材的不足;3、认真而严格的学习效果检查,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在教学《教育教学法规》时,把第七章中“教育教学的法律责任”让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违反教育教学法律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既增强了法律意识,也实现了教学目的。
(三)影视教学
影视教学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推荐并组织学生参与观看经过剪辑或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再由学生讨论、辩论,写出观后体会。影视教学是学生最为喜爱的实践教学方式,易于组织,教学效果好。影视教学关键在于对影视作品的选择,具体要求影视作品要与教学内容相符或接近,有教育性,同时教师要提出观看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如在教学《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时,推荐了电影《美丽的大脚》,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从主人公张老师身上反映出什么样的品质?3、结合学习的内容,谈谈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观后感。从教学效果看,比较理想,达到教学要求。
(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旨在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创设一个高度仿真的情境。教师引导,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创造了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目标。案例教学重点是在所采用的案例上,案例选择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内事例,如“课桌文化”、“考试诚信”等问题。二是选取改革开放以来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如“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公信力问题”等。三是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教育意义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孔融让梨”等。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内容具体而真实,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一种感染性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
诚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对象特点的不断被变化,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不断创新,所谓是“辛勤耕耘,乐在其中”、“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希望拙文能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马全江,贾荣.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吴殿华.对思想政治课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J].教育与研究,2008,(4).
[4]钱结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J].凯里学院学报,2011,(2).
[5]袁越.浅论德育环境的构建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性[J].学园,2011,(11).
[6]刘向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必要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91—03
思想政治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五年制高师必修课,负担着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和行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重任,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要是以“灌输式”单一方法,手段落后的弊端,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理论知识掌握轻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倾向。近年来一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看到“社会”的课内实践方式被政治教师运用在教育教学中,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和环节,逐步得到各方面的肯定。
一、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其内涵的理解,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从而制约着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形式实施,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是实施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依据“05方案”,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运用理论的同时,使所学所得内化为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对国家现行的政策、路线、方针的认识和认同;(2)通过一系列学生可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的双向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现实,养成学生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品质,学会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尽早找到自己发展目标和方向。
依据所述目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涵义界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把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场景和生活中的现实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增强感受,在探讨与争论中体验理论真谛,在亲力亲为中接受思想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探索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这一涵义,必须厘清两个关系: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方法,不是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教学对立起来,或者偏重哪一方面。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实现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用来印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并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其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枯燥与乏味,而是把“理论”与“实践”整合发生在每一节课中。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不论是开展理论教学还是组织实践教学,其内容都应该统一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前者注重理论知识的诠释和分析,后者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与实践课程的关系。由于对实践教学的内涵以及方式方法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必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生活实践,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实践课程,等同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这是不正确的。实践教学发生于课堂内,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理论教学的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针对性地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熟悉的或者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作为素材引入课堂,以强调学生的参与,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两者相互促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明显的课程特征,同时具有针对性强、时间短、效率高等特点。
社会实践课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深化与运用。它以社会生活为题材,以学生自觉参与为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有益的延伸与必要的补充,具有自觉能动性、广泛社会性、内容开放性和形式专业性等特点。虽然他们在教学中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内容、形式和管理以及运用过程上还是有差异的,不可混淆。
总之,只有高水平的理论教学与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互补的良性循环,才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可靠保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新需要
从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价值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负担着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和行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重任。就其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来看,现实并不乐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道德素养并没能随经济快速增长而提升,这不能不从教育角度来考察其中的原因。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国民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不仅仅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而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提高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事关社会、国家的健康发展。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不失是一种好的选择。 (二)教育对象新特点
高师学生入校时年龄大都在16、17岁左右,正是世界观逐步形成、巩固、稳定的关键时期,对人和社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政治倾向等也趋于成熟。他们带着家人的期盼,远离父母,进入高师学习,要独立面对处理个人的学习、生活、交际等诸多问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但是他们在入学态度、学习方式、人生阅历以及年龄特征等有别于中学时期,也有别于高中时期,有其自身特点。在入学态度上,由于大多数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没能升入高中学习,而进入高师学习,实属无奈。因此学习态度不积极,情绪比较低落,从而影响入学后的学习态度。同时,由于这几年就业形势不好,学校又不存在升学的压力,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再者,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性格倾向于叛逆,自尊心强,想做成年人,但人生阅历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缺乏深刻的了解,对社会充满好奇,渴望早日走入社会。面对这些新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创新。但仅凭思想灌输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有这样认识的学生不仅起不到引导和教育作用,反而会加剧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的抵触情绪。把生活和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课堂内实践环节中探讨,对教育者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灌输,利于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标准的思考和接受,从而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
(三)教育环境新变化
我国正处在一个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种种复杂问题,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良好的社会风气,并没有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而形成,社会现实中某些影响德育教育环境的因素还存在,如传播媒介对主流思想的报道、宣传力度不够,商业氛围太重,时有不健康的内容掺杂其中;网络传媒、文化市场不规范,暴力、色情影视占据着网络、影视等传媒的重要位置,污染了德育教育的社会环境;学校不再是文化“孤岛”,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在冲击学校的教育环境,一些非主流文化形态活跃在校园,如“课桌文化”,其内容大多格调低俗,消极颓废,折射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加之德育教育观念陈旧,没能紧跟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德育方法单一,注重理论的灌输,忽视道德实践。这些问题的存在,破坏了学校应有的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从而也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着对国家、社会负责,对学生的未来及家长负责的态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投身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初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不少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实践教学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教学对象和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实践教学模式选择上,应依据各自学校和学生自身条件灵活运用,不可盲目追求统一。可以使用的几种模式有:
(一)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性地看问题,端正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讨论的素材以从近期发生的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形成共同的的感悟。如在教学《政治与生活》时,提出“看新闻,学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为题,要求学生列举一周来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来解释政治学的原理。如运用“黄岩岛”事件,学习关于“国家主权”、“外交政策”等知识,不仅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理解国家所采取的理性处理政策和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内容繁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完所有内容,必须有一部分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这种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认知和情感协调,并在体验中改造和重获道德价值评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依据高师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可行的、效果较好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点:1、内容不宜过难,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补充些相关资料,弥补教材的不足;3、认真而严格的学习效果检查,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在教学《教育教学法规》时,把第七章中“教育教学的法律责任”让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违反教育教学法律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既增强了法律意识,也实现了教学目的。
(三)影视教学
影视教学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推荐并组织学生参与观看经过剪辑或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再由学生讨论、辩论,写出观后体会。影视教学是学生最为喜爱的实践教学方式,易于组织,教学效果好。影视教学关键在于对影视作品的选择,具体要求影视作品要与教学内容相符或接近,有教育性,同时教师要提出观看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如在教学《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时,推荐了电影《美丽的大脚》,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从主人公张老师身上反映出什么样的品质?3、结合学习的内容,谈谈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观后感。从教学效果看,比较理想,达到教学要求。
(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旨在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创设一个高度仿真的情境。教师引导,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创造了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目标。案例教学重点是在所采用的案例上,案例选择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内事例,如“课桌文化”、“考试诚信”等问题。二是选取改革开放以来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如“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公信力问题”等。三是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教育意义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孔融让梨”等。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内容具体而真实,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一种感染性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
诚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对象特点的不断被变化,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不断创新,所谓是“辛勤耕耘,乐在其中”、“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希望拙文能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马全江,贾荣.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吴殿华.对思想政治课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J].教育与研究,2008,(4).
[4]钱结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J].凯里学院学报,2011,(2).
[5]袁越.浅论德育环境的构建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性[J].学园,2011,(11).
[6]刘向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