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支撑跳跃教学中的心理障碍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心理障碍是支撑跳跃教学中的“拦路虎”,它直接影响学生正确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消除心理障碍在支撑跳跃教学中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运动伤害,加强动作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文从教法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心理机能和自我控制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条件、运动基础等,消除学生练习支撑跳跃时心理障碍在教学中的影响和干扰。
  
  一、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
  
  1、客观因素。主要是受器械、动作困难程度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不良反映。受器械的高度、宽度、长度以及动作难度超过自己心理的承受力,在力不从心的心态下形成的一种见难生畏的消极情绪。
  2、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以及气质特点而引起的一种不良反映,如学生对学习体操不感兴趣,在练习中难于忍受高度紧张用力的疼痛感,在克服难度大而复杂的动作时产生惧怕而引起的极大心理负担,产生一种自卑感和沮丧感。
  3、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的方法和手段选择不合理,出现过早的超载和抢先现象,过早的创设困难情景,没有正确把握好脱保时机,另外,场地与器械的不标准,天气变化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势必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消除心理障碍的手段与方法
  
  1、消除思想顾虑,建立学习自信心
  建立学习自信心,首先必须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放在首位。制定出解决由于学生的个性、气质、身体条件,活动能力等引起的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如针对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勇敢完成动作,培养大胆果断的无畏精神,做好保护与帮助,消除胆小害怕心理,练习中及时发现进步并且加以鼓励,采用热情、节奏感强的音乐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正确的示范和重点的讲解,教师在教学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很快领会动作要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动作的复杂和惊险,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最后就是要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避免盲目尝试,提高练习效果。如学习屈腿腾越可按照“助跑踏跳——第一次腾空——支撑屈腿——第二次腾空落地”的分解进行练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运动基础,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动作的。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取积极保护与帮助措施
  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与帮助措施,使学生消除顾虑,增强自信心,顺利完成动作,应把保护与帮助结合起来,还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方法。保护与帮助者的位置,以不防碍学生做动作,而且有利于学生完成动作为原则。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脱保时机,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对于一些掌握动作尚不熟练以及胆怯的学生,除保护与帮助外,还要借助语言(口令、提示)进行帮助,使学生的心态与完成动作的速度、力量、节奏同步活动,转移和分散学生的障碍心理。
  3、应用视觉错差转移动作练习
  应用视觉错差可用改变器械的形状和结构,采取一些转移性的动作进行诱导练习,让学生体会完整的技术动作,壮大胆量,增强越过器械的信心。如横马分腿腾越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第一,采用平常学生喜欢的“跳背”游戏练习;第二,可改变器械的形状和结构,用“山羊”做分腿腾越练习;第三,降低跳箱的高度,然后逐渐升高。
  4、利用正诱导刺激,转移动作失败情景
  学生练习时,有时会使原来的动作突然发生危险,从而不敢再跳了,正确应用比较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技能以及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充分发挥已有知识技能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迁移,防止干扰。另外,教师的言行举动要尽量温和平静,以安定情绪为主,过多的责备,会适得其反。反复做练习时,加强在失手环节上的保护,直到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消除失败后的心理障碍。
  5、发挥群体作用,带动个性心理
  在教学中要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采取有趣新颖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障碍进行诱导,促进良性心理的形成,加速掌握动作技能。在学生心理障碍情况基本相似的,可组织好学生练习的前后顺序,将技术好的、胆量大的安排在前面,有希望的安排在中间,技术差而胆怯的学生安排在后面进行练习,这种“带、促、赶”的教学秩序可使群体气氛带动个性心理,深刻感染胆怯的学生,互相鼓励,消除胆怯一跃而过。
  总之,造成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一种心理障碍的消除,可能會有另一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因此,消除心理障碍的手段和方法要做到“对症下药”,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排除不良因素的影响。注意改变作业条件,降低练习难度和运用各种保护及帮助的手段进行练习,让对象反复实践。学生安全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以后,技术问题、心理障碍就比较顺利的解决和克服。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整堂课以老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由于方法单一,所以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在新一轮的课堂改革中,将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是“科學探究”的具体体现。创设问题情景探究式学习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优化。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该符合学生的实
期刊
品德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改革力度最大的课程之一。对于如何对这样一门课程进行有效评价,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很有成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从自已的实践和研究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真实性评价    假如你在指导学生学习《漫话邮政》这一内容,涉及到现代通信和相关法律,要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邮政是怎么回事、怎样寄一封信、为什么要集邮、怎样集邮等等作为补充,加以阐释说明。
期刊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有利于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目标来说,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高。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
期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自私、人性使他们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和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如果
期刊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以前许多人常常认为它只是指身体的强健和没有疾病。而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的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我们要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
期刊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前提。抛开语文而去学其他学科,就好象要盖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但是,面对国内越来越热的“英语风”,面对着越来越歪的“广告风”,面对着越来越奇的“网络风”,我们的语文竟然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似乎一夜之间,点菜的时候喊个“WAITER”,聊天时候说个“默默无蚊”(蚊香广告),作文时写个“恐龙、MM、偶”竟成为“时尚”!悲哀!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不会写中国字,
期刊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傅乐(Fuller)以其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开始,人们对此做了系统的研究,由此形成了异彩缤纷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阶段论。下面对这些观点做一概述。    一、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有关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研究大都是从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开始的。他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他认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事物是
期刊
自我服务是一项简单的日常劳动,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获得一项技巧,也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当今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是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日常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了,从而失去了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机会。这样往往造成幼儿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弱、生活能力和运手能力差,并养成不爱劳动、懒惰等不良习惯,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有研究表明:2
期刊
美是人人向往和追求的,它吸引人们崇尚美好事物,告诉人们以美的眼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因而,在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对他进行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语文科有如此多的美育内容,那么如何利用它们为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通过美读,进入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审美主体(学生)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美学家朱光潜也曾说“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