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学生的节奏能力,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点。
关键词:生活;节奏;兴趣;发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286
古希腊人认为:"音乐是我们的感觉和精神机能的汇合,是永远变化的感情交响,它被自然而然的创造出来,被想象力加以变形,由节奏加以整理,由意识加以和谐化"。是的,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如何讲生活艺术更加形象化,更加美化,节奏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欣赏水平,必须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但是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自然、有趣的进行节奏的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节奏符号更加生动、明了、便于学生记忆、领悟,让只是小学生,专注力较弱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节奏知识。是音乐老师们必须重视的,枯燥无味的节奏灌输可能让孩子对音乐课堂失去兴趣。而从生活中发现节奏,发掘节奏,会让节奏训练变得轻松有趣!
1.从生活常用口语中发现节奏
生活中,一些常用口语总是我们最熟悉的,如果从这些我们经常说的语言中发掘节奏,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学习,让原本神秘的节奏型脱下神秘的外衣。在运动场上我们总是会听到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五二班,加油!大家看看,这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就是前十六后八和八分音符的组合呢?(X X X X X),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号口令!向前,看起!(X. X X X),司机叔叔倒车的时候会打开倒车口令:请注意,倒车!(X X X X X )等,这些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语言,很自然的融入到我们的节奏训练中,会让学生更直接、更快速的学习节奏!
2.从生活音效中探索节奏
孩子们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一切音响都充满了乐趣,如果能将这些自然界的音响,巧妙的与我们音乐中的节奏结合起来,那么如果我们通过生活中孩子们随处可听的音响中发掘节奏,引导孩子学习,是不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大钟和小钟》的教学中,就是通过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为出发点,训练孩子们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认识。课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
2.1节奏导入:今天小鸡、小狗还有小猫向举办一场音乐会,现在他们正在为音乐会的演唱练声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2.2学拍节奏:学生跟老师一起看图模仿小动物唱歌练习节奏,教师讲解八分音符拍一次手唱两个音、四分音符拍一次手唱一次、二分音符唱一次拍两次手,提醒学生,要恒速拍击,打开电子琴节拍器。
2.3节奏编创:小鸡、小狗、小猫他们打算合唱一首歌曲,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演唱的?(通过编创让学生熟练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
在上面的训练中,我还加入了二声部节奏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模仿中掌握二分、四分以及八分音符,整个课堂非常活跃。还有很多自然音响都是很好的节奏训练,比如火车的鸣笛声:x 一|x 一(呜 一|呜 一)、自行车打铃声X X X X X X(叮铃铃 叮铃铃)等。
3.从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乐曲中学习节奏
妈妈教的歌谣,姐姐爱听的歌曲,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很多音乐是我们在无意识中学会,并且在脑海里根深蒂固的,通过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或者儿歌中学习节奏,同样会让节奏的学习变得简单起来。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 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
“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 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
二、 儿歌法
把难记的基础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记清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四、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節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
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生活;节奏;兴趣;发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286
古希腊人认为:"音乐是我们的感觉和精神机能的汇合,是永远变化的感情交响,它被自然而然的创造出来,被想象力加以变形,由节奏加以整理,由意识加以和谐化"。是的,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如何讲生活艺术更加形象化,更加美化,节奏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欣赏水平,必须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但是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自然、有趣的进行节奏的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节奏符号更加生动、明了、便于学生记忆、领悟,让只是小学生,专注力较弱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节奏知识。是音乐老师们必须重视的,枯燥无味的节奏灌输可能让孩子对音乐课堂失去兴趣。而从生活中发现节奏,发掘节奏,会让节奏训练变得轻松有趣!
1.从生活常用口语中发现节奏
生活中,一些常用口语总是我们最熟悉的,如果从这些我们经常说的语言中发掘节奏,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学习,让原本神秘的节奏型脱下神秘的外衣。在运动场上我们总是会听到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五二班,加油!大家看看,这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就是前十六后八和八分音符的组合呢?(X X X X X),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号口令!向前,看起!(X. X X X),司机叔叔倒车的时候会打开倒车口令:请注意,倒车!(X X X X X )等,这些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语言,很自然的融入到我们的节奏训练中,会让学生更直接、更快速的学习节奏!
2.从生活音效中探索节奏
孩子们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一切音响都充满了乐趣,如果能将这些自然界的音响,巧妙的与我们音乐中的节奏结合起来,那么如果我们通过生活中孩子们随处可听的音响中发掘节奏,引导孩子学习,是不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大钟和小钟》的教学中,就是通过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为出发点,训练孩子们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认识。课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
2.1节奏导入:今天小鸡、小狗还有小猫向举办一场音乐会,现在他们正在为音乐会的演唱练声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2.2学拍节奏:学生跟老师一起看图模仿小动物唱歌练习节奏,教师讲解八分音符拍一次手唱两个音、四分音符拍一次手唱一次、二分音符唱一次拍两次手,提醒学生,要恒速拍击,打开电子琴节拍器。
2.3节奏编创:小鸡、小狗、小猫他们打算合唱一首歌曲,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演唱的?(通过编创让学生熟练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
在上面的训练中,我还加入了二声部节奏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模仿中掌握二分、四分以及八分音符,整个课堂非常活跃。还有很多自然音响都是很好的节奏训练,比如火车的鸣笛声:x 一|x 一(呜 一|呜 一)、自行车打铃声X X X X X X(叮铃铃 叮铃铃)等。
3.从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乐曲中学习节奏
妈妈教的歌谣,姐姐爱听的歌曲,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很多音乐是我们在无意识中学会,并且在脑海里根深蒂固的,通过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或者儿歌中学习节奏,同样会让节奏的学习变得简单起来。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 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
“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 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
二、 儿歌法
把难记的基础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记清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四、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節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
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