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lyc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同时,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情、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提高自身修养,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创造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发挥教师情绪的感染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应该始终是快乐和饱满的。当教师面带微笑进入教室,学生就会倍感亲切,从而思维活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还要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情感因素,用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的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自然的表情、和谐得当的体态语言传递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同时,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定理的和谐美、数学推理的完全美、数学语言的简约美、数学构思的创新美,介绍与命题、定理、公式有关的科学家的资料,将数学知识与人的富有情感的创造性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学习科学家们努力、认真、坚持不懈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当然,对于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教师也尽可能地赋予其情感因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数学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大都停留在直观兴趣和操作兴趣上,而且,学生对自己提出或回答的问题往往是期待教师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因素,充分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尽力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件,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探求知识的热情,并针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用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或简短、幽默风趣的肯定性评价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开发学生智力。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攻克难点,掌握重点,进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应让学生阅读教材,对于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重点的条件,关键的字词句或图形的性质等作出标记,也可设问,进行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准确掌握,并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教材,加深巩固。一章内容结束,要求学生以图表等形式归纳本章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深入到每堂课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由浅入深,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层层剖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重视数学语言的准确表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语言的组合,通过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听、说能力;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教材课内、课外的阅读,习题的练习,指导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答题说理要素、逻辑推理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听、说、写等运用数学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准确性、完整性、流畅性,培养其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就是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再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数学教材中设计的应用题,既考虑了普遍性,又考虑了它的典型性和特殊性,挖掘了知识内容的应用价值,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应用题大都来源于生活,是一个简化了的实际问题,是“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良好题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或选取一些活动材料,把学生带到现实生活去,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观察、试验、抽象、概括,学习如何去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如何去比较、检验等等。由此,学生逐渐养成留心周围的现实世界、关心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的习惯,进而从生活各个方面,提炼出具有以社会应用价值为背景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阅读分析,抽象后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工具加以解决。教师可通过解题,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缜密的思维方
  式、规范的解题过程和认真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六、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离不开图形,而图形的掌握和利用又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必要的教具演示指导教学外,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或立体几何模型,让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发现空间线面关系和数量关系的特点,建立空间概念,抽象、概括、总结出同类模型的一般性质外,还可发现其个别性质和规律,从而深刻理解掌握。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条件作出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正确分析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教师还可通过活动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综合并灵活的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人本原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运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科学方法,围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中心,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学生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根本转变,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促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会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来谈点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新知引入中,提供积极参与机会     计算是小学数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通过例题教给
期刊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重大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就是去探求,发现还没有出现过的观念事物。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现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主动学习的关键。我
期刊
【摘要】 本文就如何克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时代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及就如何构建与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新教材基本叙述模式相适应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1.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特点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式的协
期刊
高中学生普遍害怕学数学,甚至是厌恶学数学。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和老师都普遍的陷入了一种怪圈中:就是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最优化的教,忽视学生最优化的学;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忽视学生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情感因素的培养。这样就没有将数学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随着
期刊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概括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现剖析如下: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经历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虽然各地都在深入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领悟其理念与精髓,并使课改呈现出“喜人”的一面。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和陈旧滞后的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方法等很难使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法获得全新的认识。因此课改中又出现了让教师陷入迷惘的一面
期刊
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老师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基本途径,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在真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态:教案是上课的剧本,教师不敢越“案”半步,并习惯于用一连串的发问“牵”着学生,一厢情愿地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尽快接受知识的“绿色通道”;学生则只能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又一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过去那种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探讨、又灵活生动的思
期刊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真正设计好却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一个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不仅涉及到教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认识,对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掌握 ;而且还涉及到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笔者认为,要设计好一个数学教育活动,必须根据以下的步骤进行充分考虑和安排。     一、确实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发展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
期刊
“诱思探究”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要求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按照这种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应是启发诱导;数学学习应是主体在头脑中建立和发展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动的“再创造”行为。这种行为应从主体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只起到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因此,“诱”是思维的基点,“动”是思维训练的关键,“思”是思维训练的主攻方向,以诱达思。下面分别从引趣诱导、设疑诱导、演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