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改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经历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虽然各地都在深入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领悟其理念与精髓,并使课改呈现出“喜人”的一面。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和陈旧滞后的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方法等很难使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法获得全新的认识。因此课改中又出现了让教师陷入迷惘的一面。下面几则例子给我的感触颇深:
  案例一:在上完公开课进行评课时,一位老教师这样告诉年轻老师:“教材的内容、编排的顺序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审定出来的。他们在编写时必定经过深思熟虑、 精心安排,自有贯穿其中的科学道理。所以,你在上课时一般不要轻易去改变它。” 教材是不是就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案例二:在一次一年级教师座谈会上, 一位颇有经验的老师说:“新课程课程目标变了,教材编排新了。我们在课堂上教学更开放了,但学生成绩却没以前好了。因此,我决定让家长自己去抓成绩,让孩子自己去买本《每课一练》做做,以便提高孩子成绩。” ——课堂开放和提高成绩矛盾吗?
  案例三:一次听某教师在执教第一册 “物体的认识”,教师导人新课后,立即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可以分成几类,并说说每一类有什么特点?”(学生带来了许多实物,如球、药盒等)此时课堂上就会发现有个别优生还能说几句,其他的学生有的当听众,有的在玩盒子,有的去捡掉在地上的球……到全班交流时只有个别学生回答 说:“圆柱(实物)是长长的,圆圆的。”教师看着学生举起来的茶叶罐,也只好“嗯”了一下。最后老师在评课时说:“我已经按照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的玩,充分的说,并进行了合作讨论,可学生就是不配合,课堂里乱糟糟的。怎么办?” ——难道合作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的讲解了吗?
  案例四:在第一册“整理房间”中,这节 课老师要同学四人一组讨论合作来学习整理房间……到课快结束时,老师问:“今天的课你们是怎样学的?”生1说:“我是认真学的”;生2说:“我是专心学的”;生3说:“是老师教我们学的”;最后一个同学说:“我是和同桌一块儿学的。”老师连忙表扬他,说:“你说得对,是你们小组一起合作学习的。” 这样的评价公平吗?讨论有实效吗?
  面对如此复杂的课改,在经历长期传统教育的一线老师究竟该怎样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我们千万次地追问,不停地思考,答案终于越来越明朗。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或困惑,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问题的症结。
  
  迷惘中——我们要坚持学习和反思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博学和善于反思的人,这里的学习不仅是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独立学习,还需要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学校文化环境的“团队学习”。因此,在课改中我们特别强调,通过“独立学习”和“团队学习”来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让新课标的理念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从而提高理论素养。反之,如果对课标理念理解不深,分析不透彻,抓不住要害,抓不住本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么我们的教学肯定会更加迷惘而没有实效,误导学生。
  如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观:“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数学教学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过程。”那么案例一中老师的教材观,就过于僵化、偏颇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时间,更改教材的编排顺序,自己设计作业等来使用教材,使所调整的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加有利于教学。
  
  反思后——我们要勇于在实践中创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虽然轰轰烈烈,但毕竟是在起步阶段,在进一步探索中。我们相信课改能够成功。因此我们在反思的基础上 还要不断实践,要勇于创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想法。
  1.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不是一定要教师按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教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挖掘教材知识内在的联系,对教材的组织、呈现方式进行灵活地调整,并构建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否则很容易使教学呆板、不流畅、学生没有兴趣。
  2.要勇于创设开放的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形式开放”是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体现,但在实际课堂中不能生搬硬套、追逐潮流,而要讲究实效。这里的实效指的是在课堂上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的生命原生态。
  总之,更新观念,贵在落实;迷惘中反思,贵在创新。只要我们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相信小学数学教师会很快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从而迈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可以预见,我们的数学教学也会更精彩、更生动。
其他文献
【摘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参加的机会;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自主建构知识,参与小结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其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现代数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积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使小组合作收到实效,我校连续两个学期数学课堂研究的主题都是“小组合作”,经过大家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整理出来,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小组合作前,做好准备。    小组合作前,一定要明确提出合作目的、要求和方法等,可以是教师以语言的形式或文字的形式直接提出来,也可以师生交流、大家互相补充形成
期刊
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操作方法要恰当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
期刊
进入高中阶段,许多学生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由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那么成绩落后的原因何在?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同学应怎样顺利度过适应期呢?初高中数学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让学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形成?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发展的。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认为立足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尝试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探究、自主学习,并加强情感和个性教育,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一、立足数学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习效应   在学习过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会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来谈点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新知引入中,提供积极参与机会     计算是小学数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通过例题教给
期刊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重大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就是去探求,发现还没有出现过的观念事物。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现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主动学习的关键。我
期刊
【摘要】 本文就如何克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时代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及就如何构建与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新教材基本叙述模式相适应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1.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特点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式的协
期刊
高中学生普遍害怕学数学,甚至是厌恶学数学。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和老师都普遍的陷入了一种怪圈中:就是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最优化的教,忽视学生最优化的学;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忽视学生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情感因素的培养。这样就没有将数学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随着
期刊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概括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现剖析如下: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