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逻辑发展节点 助成数学独特培育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学习活动最起码有这样的两个关键词:自主经历、互动生成。可是,纵观当下的数学教学,仍有一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课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动发展被教师的“一言堂”所代替,学生不能从“学会”的圈子里跳到“会学”,难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核心素养,创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良广大教师生长的土壤,变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通过对数学特有的逻辑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使他们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表达,提升思维品质,从而拥有自身发展的力量。
  学生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生与形成”“巩固与深化”“建构与发展”三个阶段。为了使学生真实、有效的发展,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思维过程,引导他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丰富发生之初,引导“感性形成理性”。
  小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达到一定数量和一定程度,抽象思维就悄悄地开始了。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感悟新知、体验新知,就要提供充分准备的感性材料,突出本质属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如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形成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经历了如下的思考过程:
  1.问题引领
  教师提出猜想:同学们,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怎么找到的呢?它的大小,同哪些因素有关?猜一猜,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同哪些因素有关,我们该怎么去寻找呢?
  通过开放问题的设计,激起每位同学主动思考的心向,并带着这样的思考探究,主动开始探究之旅。
  2.主动学习
  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主动迁移,动手实践。他们自主选择身边的活动材料,分别用体积为l立方厘米的立方体填补长方体空间,并想办法纪录实验的结果。同学们探究的热情很高涨,人人投入了思考与实践中,不少同学自主作表,整理和统计数据。
  教师课前提供了许多不同规格的长方体,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猜想有了依据,学生的思考开始走向深刻。
  3.自主发现
  依据学生们对数据极为敏感,他们不仅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所用长方体总个数,还学会了下结论,提炼出既然长方体总个数等于长、宽、高三者的乘积,那么长方体体积就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在这样的归纳、分析、概括中学生们自主发现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4.问题解决
  此时,学生用这个公式试算长方体体积,验证公式,尝试用字母表示公式。这样,学生在猜想、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较好地形成了新知,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f生认识的飞跃。
  二、沟通内在关联。促进“已知形成未知”。
  数学知识纷繁复杂,学生也不可能都能经历“感性形成理性”的抽象概括。这时,抓住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就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捷径。虽然它是从理性到理性的,但其进程却反映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其实质是从已经获得的判断中进行逻辑推理去获得新的判断。
  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可组织如下过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1.问题解决、唤起经验
  新课伊始,组织学生常规积累。解答有关的整数、小数应用题,唤起相关知识,明晰数量间关系,说明问题解决的道理。
  (1)有苹果40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千克?
  (2)有苹果40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1.5倍,梨有多少千克?
  2.创设情境、激起冲突
  此时,教师及时创设问题情境,梨的重量不再是苹果的3倍、1.5倍了,而是苹果的1/2。梨有多少千克?激起矛盾冲突。
  3.讨论交流、形成新知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新旧知识的沟通,从而概括出此类问题也用乘法计算。
  以上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沟通整数、小数、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基于意义关联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充满了生长与发展的气息,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三、精选有效练习,助推“建构与发展”。
  知识初步形成以后,还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提供变式、反例,进行比较等,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从一般到特殊的具体演绎,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更高程度的概括,从而日益深化,实现建构与发展。
  1.提供相宜材料,完成“特殊到一般”
  数学学习中,很多时候都经历着“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过程,学生通过推理获得新发现。如“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等知识,都经历着这样的思维过程。
  再如“乘法交换律”的学习活动,学生们经历了大量材料的积累、发现。如学生计算15×404、404×15、23×30、30×23、80×200、200×80等算式,比较中归纳形成:a×b=b×a的公式。
  2.注重说理训练,外化“一般到特殊”
  当然,学生理解概念、领会原理、掌握方法、形成新的结构群,不仅要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还要经历回归特殊的演绎过程。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说出的结论或结果是否正确,忽略对于怎样把一般原理运用于个例的演绎推理的观察,而应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求学生说算理,则是发挥语言这一表达思维的工具的作用,完善知识、能力等建构的有效途径。
  如学习分数应用题:“食品店有苹果96千克,橘子是苹果的7/12,橘子有多少千克?”,追问“为什么要用96×7/12?”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求橘子有多少千克,就是求96千克的7/12是多少,从而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有意义、有层次的语言表达。
  当然,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历程,它总是与邻近知识、事物发生着各种联系,逐渐组建成独特的结构或系统。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正是希望我们的数学教师,能够凭借丰富的专业素养,引领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借助人类文明的经验、智慧,在探究陛学习活动中,学会沟通、梳理、分析、综合,从而获得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生力量。抓住了逻辑发展的节点,也就拥有了开放课堂的新质,有效地实现着数学学习的独特培育。
其他文献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建于2017年,至今只有3年的办学史。但是这所学校的起点高,她是著名民办校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的分校。家长和学生人群对教育的高质量、高品质有多面性的要求,决定了学校需要办出特色,办出亮点,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口碑。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秉承“润泽童心”的办学理念,提出“让世界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向世界”的发展理念,将教师队伍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为学生量身定
一、教材解读与学情调研  1.教材解读  “数字编码”是人教版修订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而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则作为“数学广角”的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整整提前了两年。教材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分两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个层次,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编码的规则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数还可以用来编码,感受数字编码的简洁、规范、唯一、有效等特性;第二个层次,
孩子天生就是活泼好动的,都有主动探索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课堂应是他们表演的舞台。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里自由地遨游,使他们乐于充当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和体验中陡乐的学习数学。  一、有效参与学习材料的设计。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触发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学习材料总是教师提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使掌握了,因为是被“逼”着
摘要: 疫情突如其来,防控是首要任务,立德树人不可耽误。无畏困难,积极应对,停课不停学。  关键词: “空中德育文化” 珍爱生命 真情守护  “我们在一起,坚守不放弃,胜利定有望,战役创奇迹”这是我在接到学校要求师生坚守在家,线上齐心“战役”的任务后,第一时间写给孩子们的一首小詩,也算是和孩子们的一个共同约定,相互鼓励的知心话。的确,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突袭了2020年的春天;一场猝不及防的新
【摘要】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诸多不同,一年级新生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有很多一年级新生在入学时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成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学校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新生入学阶段家长、学生、教师的现状;组织开发和实施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让一年级新生在入学阶段就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小学生活;通过开展一年级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为每一个新生扣好小学
[摘要]我校数学教研组一直在沿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特色的教研之路前行,基本形成学校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研究体系和相关资源。教研组每一学年都围绕一个相同的大主题进行研究,贯穿在一学年教研活动的各个项目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诠释。研究、展示、评价等各方面都以团队合作共建的途径展开,促进了学生、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单元主题 团队 评价 发展  近几年,我校数学教研组一直在沿以“单元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创造并不多见,形式也不丰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面对数字化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在数字信息化、数字音乐教室、电脑及iPad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恰当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为音乐教学服务呢?我们发现,可适当使用“库乐队”辅助教学,该软件有以下特点:  “库乐队”软件拥有一套完整的声音资源库,在“库乐队”上学习
【摘要】实施责任教育,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与培养。要强化责任认知,唤醒责任意识。要组织责任体验,培养责任情感,责任体验的内容力求全面,体验的过程力求充分。要坚持责任评价,形成责任行为,发挥学校、班级、教师、家长评价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自律的责任行为。  【关键词】责任认知 责任体验 责任评价  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学校一直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
1970年的秋天,同样是个正常的秋天。  9月1日,年仅7岁的我正常上学。天上,太阳正常。地上,万物正常。天地之间,人也正常。三角街离村小就里把路,一条朝北的直路通到头。出门时,母亲让父亲送我去,我摇头;村小,那是连瞎子都认识的。村里每年放两三场露天电影,就在村小操场上,我去过的次数多了去了,我才不要木头木脑的父亲跟去学校丢人呢。我拔腿就跑。母亲嚷嚷着让大我两岁的二哥带我去,但我和他才出门一炮仗路
【摘要】“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可见,思是为学之本,启思是为教之本。课堂设疑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设疑不当,必然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氛围,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设疑得法,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实施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结合绘本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标题、提问、品读、续尾设疑,让学生在好奇、参与、感悟、创编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讨论、辨析和解疑,并以此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