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的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生考试的自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专业技能呢?现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提倡精讲多练、即学即用的方法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改的对象,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较为简明、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所以授课过程中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传授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pOWerPorint2003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新建、动作按钮、幻灯片切换,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图片的插入由于学生有Word2003的基础,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教师不必满堂灌,而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上机课只是演示难懂的、不宜掌握的操作让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摸索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的安排下学习好得多。
而对于较基础的知识。例如Windows2003的操作,则边讲解边上机练习。同时设计一些环节来让学生显示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例如,笔者在上Windows中“画图”的第一节课时,就让学生将他们用计算机画的第一幅作品做成Windows桌面的“墙纸”,当学生看到“桌面”上摆的是他自己的作品时,心中自然兴奋不已。几节课后,又让学生在“画图”中制作自己的名片,并为他们印制出来。当学生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名片时,一定会将它珍藏。在这里不仅仅是知识的应用,更多的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在教学中将所授知识在作业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文件密码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的文件被别的班的同学改动,笔者就问:“你们想把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气氛下,笔者开始演示,学生们都屏住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等我操作完毕后,学生们才长出一口气。接着笔者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并回答出来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高涨起来。
三、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一些应用软件,例如。fooce2003: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Windows2003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笔者认为较合适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将理论转化为一种技能。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不再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们前面说过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完全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笔者在检验word2003(手抄报的制作)的教学效果时,考核方法就是给学生2节课的上机时间,给出制作要求,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自己的构思完成自己的手抄报,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手抄报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结果笔者发现学生制作了很多有个性化的手抄报。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手抄报。而笔者也把这些精美手抄报作为资料保存,以激励今后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
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应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能够做到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例如,笔者给学生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张扇面,要求内容文字为一首唐诗。版面设计不拘一格,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艺术字或图画需要用不同的样式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这些要求。
在上述制作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使得图片和文字能够重叠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显乱。最后将图片设置为“水印”,这样的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实践证明。若在教学过程中能多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后,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总之,一个好的老师。不光是上好一节课,而更应当是把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这样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将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机也是最佳的。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一、提倡精讲多练、即学即用的方法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改的对象,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较为简明、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所以授课过程中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传授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pOWerPorint2003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新建、动作按钮、幻灯片切换,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图片的插入由于学生有Word2003的基础,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教师不必满堂灌,而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上机课只是演示难懂的、不宜掌握的操作让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摸索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的安排下学习好得多。
而对于较基础的知识。例如Windows2003的操作,则边讲解边上机练习。同时设计一些环节来让学生显示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例如,笔者在上Windows中“画图”的第一节课时,就让学生将他们用计算机画的第一幅作品做成Windows桌面的“墙纸”,当学生看到“桌面”上摆的是他自己的作品时,心中自然兴奋不已。几节课后,又让学生在“画图”中制作自己的名片,并为他们印制出来。当学生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名片时,一定会将它珍藏。在这里不仅仅是知识的应用,更多的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在教学中将所授知识在作业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文件密码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的文件被别的班的同学改动,笔者就问:“你们想把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气氛下,笔者开始演示,学生们都屏住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等我操作完毕后,学生们才长出一口气。接着笔者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并回答出来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高涨起来。
三、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一些应用软件,例如。fooce2003: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Windows2003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笔者认为较合适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将理论转化为一种技能。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不再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们前面说过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完全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笔者在检验word2003(手抄报的制作)的教学效果时,考核方法就是给学生2节课的上机时间,给出制作要求,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自己的构思完成自己的手抄报,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手抄报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结果笔者发现学生制作了很多有个性化的手抄报。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手抄报。而笔者也把这些精美手抄报作为资料保存,以激励今后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
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应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能够做到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例如,笔者给学生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张扇面,要求内容文字为一首唐诗。版面设计不拘一格,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艺术字或图画需要用不同的样式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这些要求。
在上述制作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使得图片和文字能够重叠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显乱。最后将图片设置为“水印”,这样的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实践证明。若在教学过程中能多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后,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总之,一个好的老师。不光是上好一节课,而更应当是把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这样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将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机也是最佳的。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