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文献,归纳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并从这些原因出发,提出了积极扶持地方性银行、差别化监管、推动信贷技术进步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资本监管 差别化监管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除法律规章的限制、部分行业禁止准入、专业人才缺乏外,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往往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目前,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但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与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并不成比例。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解释出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金融市场的分割是市场主体各自优化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林毅夫和孙希芳,200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道德风险
金融机构并不参与借款人的日常经营,借款人比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信息。他们就有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的过程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贷款人的利益,使金融机构承担过多的风险。金融机构一般通过贷后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和贷后检查)来监督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额度一般较小,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每单位信贷资金进行贷后检查的成本就必然高于大型企业,使得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更高的管理成本。
(二)逆向选择
中小企业融资出现问题贷款的概率大于大型企业,在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高贷款成本,使得利润可以覆盖问题贷款的成本。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愿意接受更高的贷款成本的借款人中风险爱好者的比例会变大,借款人质量下降。
(三)担保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缺乏土地使用权、房产等抵押物,不易得到信贷资金。另外中小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因此金融机构在实务中往往要求中小企业在抵质押物之外,由实际控制人提供无限责任担保。无限责任担保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借款人违反约定使用信贷资金,但是又会给实际控制人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得中小企业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
(四)成本特点
每笔信贷业务的成本包括金融机构的调查成本、审查审批成本、贷后管理成本等运营成本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抵质押物登记等中介机构服务成本,因此使得对中小企业投放每单位信贷资金的成本远高于对大型企业投放。
(五)资本监管
目前银监会对各类型金融机构制订了相应的资本充足率目标。中小企业贷款因为有着更高的不良贷款比率,不仅要求金融机构计提更多的损失准备金,而且风险资产计算方法使得同样规模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更大量的风险资产,占用更多的资本金。可以说中小企业贷款实际上是资本消耗型信贷业务。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分析
(一)积极扶持地方性银行
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在于信息不对称。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差别化监管
差别化监管包括业务流程和资本约束的差别化监管。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指出,银行应尽量实现贷款产品和运作流程的标准化,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为了控制风险,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执行包括“三查”(即贷前调查、信贷审查、贷后检查)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业务流程监管。
中小企业是资本消耗型信贷业务,这要求监管部门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约束实施差别化监管。《指导意见》指出,“银监会将抓紧商量有关部门,制订小企业贷款在贷款风险分类、损失准备金计提、损失类贷款核销及资本充足率计算等方面的差别政策,为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差别化监管的问题,亟需提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措施。
(三)丰富担保方式
借鉴国外金融市场的经验,探索推广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动产质押或权利质押,扩大抵质押物范围,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积极促进担保公司的发展,探索担保公司资本补充机制,引导担保公司在对外担保时注重对被担保人的审查和评价,防止信贷风险从金融机构转嫁到担保公司。
(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初步探索并推广了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等业务,这些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五)推动信贷技术进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时从单一偏重抵质押物向抵质押物、自偿性贸易融资等混合型信用结构转变,从单一倚重财务报表转向主要分析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个人信息及家庭资信情况、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行业状况及市场前景等非财务信息。
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创造中小企业融资的软环境:完善法律制度、信用体系等,更加明确权利质押的登记机关和办理程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涵盖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履约记录和其在商务活动中的履约记录)。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R].北京: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
[3]Berger, A.N., Saunders, A., Scalise, J. M., Udell, G.F., 1998,“The effec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0.
[4]李志贇.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06).
[5]Stiglitz,Joseph E. and Weiss, Andrew, 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03): 393-410.
作者简介:范娜(1981-),女,河南商水人,本科,就职于河南省外贸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商法、国际贸易。
(责任编辑:陈岑)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资本监管 差别化监管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除法律规章的限制、部分行业禁止准入、专业人才缺乏外,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往往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目前,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但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与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并不成比例。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解释出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金融市场的分割是市场主体各自优化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林毅夫和孙希芳,200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道德风险
金融机构并不参与借款人的日常经营,借款人比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信息。他们就有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的过程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贷款人的利益,使金融机构承担过多的风险。金融机构一般通过贷后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和贷后检查)来监督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额度一般较小,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每单位信贷资金进行贷后检查的成本就必然高于大型企业,使得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更高的管理成本。
(二)逆向选择
中小企业融资出现问题贷款的概率大于大型企业,在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高贷款成本,使得利润可以覆盖问题贷款的成本。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愿意接受更高的贷款成本的借款人中风险爱好者的比例会变大,借款人质量下降。
(三)担保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缺乏土地使用权、房产等抵押物,不易得到信贷资金。另外中小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因此金融机构在实务中往往要求中小企业在抵质押物之外,由实际控制人提供无限责任担保。无限责任担保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借款人违反约定使用信贷资金,但是又会给实际控制人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得中小企业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
(四)成本特点
每笔信贷业务的成本包括金融机构的调查成本、审查审批成本、贷后管理成本等运营成本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抵质押物登记等中介机构服务成本,因此使得对中小企业投放每单位信贷资金的成本远高于对大型企业投放。
(五)资本监管
目前银监会对各类型金融机构制订了相应的资本充足率目标。中小企业贷款因为有着更高的不良贷款比率,不仅要求金融机构计提更多的损失准备金,而且风险资产计算方法使得同样规模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更大量的风险资产,占用更多的资本金。可以说中小企业贷款实际上是资本消耗型信贷业务。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分析
(一)积极扶持地方性银行
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在于信息不对称。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差别化监管
差别化监管包括业务流程和资本约束的差别化监管。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指出,银行应尽量实现贷款产品和运作流程的标准化,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为了控制风险,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执行包括“三查”(即贷前调查、信贷审查、贷后检查)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业务流程监管。
中小企业是资本消耗型信贷业务,这要求监管部门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约束实施差别化监管。《指导意见》指出,“银监会将抓紧商量有关部门,制订小企业贷款在贷款风险分类、损失准备金计提、损失类贷款核销及资本充足率计算等方面的差别政策,为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差别化监管的问题,亟需提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措施。
(三)丰富担保方式
借鉴国外金融市场的经验,探索推广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动产质押或权利质押,扩大抵质押物范围,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积极促进担保公司的发展,探索担保公司资本补充机制,引导担保公司在对外担保时注重对被担保人的审查和评价,防止信贷风险从金融机构转嫁到担保公司。
(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初步探索并推广了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等业务,这些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五)推动信贷技术进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时从单一偏重抵质押物向抵质押物、自偿性贸易融资等混合型信用结构转变,从单一倚重财务报表转向主要分析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个人信息及家庭资信情况、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行业状况及市场前景等非财务信息。
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创造中小企业融资的软环境:完善法律制度、信用体系等,更加明确权利质押的登记机关和办理程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涵盖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履约记录和其在商务活动中的履约记录)。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R].北京: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
[3]Berger, A.N., Saunders, A., Scalise, J. M., Udell, G.F., 1998,“The effec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0.
[4]李志贇.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06).
[5]Stiglitz,Joseph E. and Weiss, Andrew, 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03): 393-410.
作者简介:范娜(1981-),女,河南商水人,本科,就职于河南省外贸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商法、国际贸易。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