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性”信息技术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和谐社会环境下创建和谐性信息技术课堂、什么是和谐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性信息技术课堂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1.实现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2.实现学生多元性发展;3.营造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最后强调了和谐性信息技术课堂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和谐课堂 多元性 和谐 赏识教育
  现在我们国家正创建和谐社会,在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教育教学必须也进行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也成为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方向,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从课堂抓起,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是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怎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其中课堂的“和谐”乃重中之重,我们完全可以在和谐社会中构建出和谐课堂。
  一、如何创设和谐性信息技术课堂
  1.实现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的活动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只有构建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命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互动”不仅指“师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影响。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探讨、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目标。这样的互动教学不但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情、教师的爱、教师的可亲可敬,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更加认真思考、自觉思维、主动练习、积极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师生互动的同时,生生互动也不可忽视。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消除学生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很自然地缓和紧张关系。
  2.实现学生多元性的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供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性”是指教学活动中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同时存在和相互作用,是当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突出标志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应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学校里没有“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形成正确的“智力观”,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营造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差异造成了基础的不同,由于理解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对任务完成程度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实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巩固自己知识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体验助人为乐的满足感;对基础差的同学也要及时鼓励,以免造成自卑心理。要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在上课,而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大家在一起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来解决共同问题。这样既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又培养了学生集体的氛围,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快乐成长。
  二、和谐性信息技术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和谐性信息技术课堂,绝非一日就能形成,它是学生与教师长期课堂教学交流、交往、合作的精神产物。因此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着手,同时注意外部因素的衔接。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情感的衔接
  老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亦称为“情感定势效应”。在第一次师生见面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吸引学生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热情、外表,我们更需要思考策略,用教学的智慧、巧妙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有的老师在学生初学信息技术之时并不是像一般老师一样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学习技巧、要求,而是与最近新闻中发生的高科技网络犯罪联系起来,既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乐趣,又可以引导他们如何正确、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打消信息技术学习难的顾虑,从而树立其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充满信心地去学习,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欣赏每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排除学生学习心理上的焦虑与挫折,在处理上体现关心、体贴与平等交流。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努力构建好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在和谐的课堂中,变教与学的过程为师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让和谐的课堂不断激活灵感,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迈出新的一步。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认为:学习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马列主义也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主动 兴趣 内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以德治国”的方略,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力求提高整个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学生是祖国的未
期刊
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不断增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差。为此,我们探索实践 “学案导学”,以突破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
期刊
情景再现:在上历史新课之前,我们应当备好学情和教材,从而进一步拟定授课的三维目标。例如人教版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的三维目标为:  本课的三维目标已经确立了,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到“有所教,有所不教”,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授课中得到体现?本文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拟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问题解决:何兆武在《对历史学的若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偏僻,父母外出打工,学前教育跟不上,入学后学习识字困难重重,因而不能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以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要达到“多识字”、“会识字”的目的,还
期刊
近几年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如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应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本质”、“巩固”、“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
期刊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就能达到整体记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因此,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下面我就初三语文复习课的设计、组织与方法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语文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  笔者根据不少老师和自己长期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认为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有效课堂提出了明确要求,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围绕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下面笔者谈几点实践中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要有深度。在这一方面,专家们有四点共识:其一,“深度”课堂不是难度课堂;其二,“深度”课堂是对常态课的超越;其三,“深度”课堂是“生本”课堂;其四,“深度”课堂是有“后招”的课堂。
期刊
学习每一学科都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也不例外,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合适自己的方法可能就要事倍功半了。  进入初三年级,我们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即化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
期刊
摘 要: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围绕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组织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有知识、能力二维目标,那么新课程标准就向所有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在落实好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要加强情感培养目标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作用  语文学科历来被认为是中小学的基础学科或工具学科,基于这一点,人们往往忽视了其中的情感因素。其实,课本中大量的内容是进行情感(德育、情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