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1.学会吟诵诗歌;2.理解诗句意思,学习品味诗句的方法;3.体会诗人情感,初步领略毛泽东诗词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通过推敲富有独特表现力的字词,学习品味诗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初步领略毛泽东诗词创作风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征线路图、电影片段、歌曲《长征》、毛泽东诗词;2.学生准备:收集长征资料、了解作者。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观题质疑;2.思考解疑;3.讲述长征的故事。
二、读诗文、晓诗意
1.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2.讲平仄。强调:平——长,仄——短;3.练习:读出诗歌的韵味。
第二课时
一、巧概括、抓诗眼
1.请用一个字概括,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难)
2.长征是无比艰难的,毛泽东笔下又是怎样描述的呢?再读读这首诗,看看还有哪些词语值得我细细品味?(板书关键词)
这节课,我们就透过这些文字,进一步体会这首诗的味道。
二、品诗韵、悟诗情
(一)品味首联
1.读读前两行,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 把这千难万险,把这千山万水看作平平常常的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品味“万水”
1.词中写到了哪些水?读读这两行,你发现了什么?
2.先来看看金沙江。(指名读第五行)读到这里,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什么是“云崖”?巨浪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听,那是怎样的声音?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概括。我们觉得心惊胆寒,而毛主席却用了一个字——“暖”,为什么呀?(想想巧渡)一个“暖”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喜悦)读出红军战士的喜悦。
3.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示图片)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说说你的感受吧。别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江边看一眼,那也是不寒而栗,更何况还有敌人的机枪在对面疯狂扫射。(播放录像)一个“寒”字,你读出了什么?
4.两场战斗,虽然都胜利了,但心情是否一样?一暖一寒,两种心情,两种感受,能表现出来吗?(读五六行)
5.大江大河挡不住红军的脚步,那是因为——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味“千山”
1.千山万水、万水千山,词中写到了哪些山?
2.山是怎样的山?把你想到的画下来(生板画)。这是我们眼中的五岭和乌蒙,毛泽东眼里又是什么样呢?(读三四行)
3.有没有注意到其中的两个动词?(板书:腾、走)山是动的还是静的?而此处却说山在奔腾、山在滚动,这叫做——以动写静,把山写活了。再读读这两个词(板书:细浪、泥丸),“细浪”什么样?“泥丸”什么样?(同时板画)这是什么修辞?用他们来写高大雄伟的山,其用意何在呀?
4.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假如你就是毛泽东,来读读这两行。(读出山的气势,可它们在红军眼里,不过如此而已,又要读出对困难的蔑视。)
5.词中还写到了哪座山?自己读读后两行,看看透过哪些字词,能品出什么味道来?“更喜”,喜从何来?这样的大雪山是那么好翻的(下转117页)吗?(播放录像)翻过了这长年积雪的大雪山,长征终于胜利了,红军战士怎能不尽开颜。此时,红军战士会是什么心情?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七八行)
6.高山挡不住红军的脚步,那是因为——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情感升华
1.远征难啊!长征途中仅仅是万水千山的阻挡吗?如此艰难,红军都等闲视之,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这是有了这种勇敢、乐观、无畏的精神,才有了——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带着对历史的缅怀,对红军的崇敬,来齐读《七律·长征》。
三、诵诗文、探风格
1.概括写法。一“腾”一“走”,以动写静,体现了诗歌的动态之美;一“暖”一“寒”,“细浪”“泥丸”,表现了诗歌的修辞之美;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杰出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好多豪迈的诗篇,欣赏他的另外几首词。(示 :《十六字令三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清平乐 ·六盘山》)
2.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他的诗有什么特点?
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3. 诗歌诗歌,诗情如歌,诗韵如歌,但它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而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歌,让我们带着这种磅礴的气势,再来吟诵《七律·长征》。(配乐吟诵)
教学目标:1.学会吟诵诗歌;2.理解诗句意思,学习品味诗句的方法;3.体会诗人情感,初步领略毛泽东诗词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通过推敲富有独特表现力的字词,学习品味诗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初步领略毛泽东诗词创作风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征线路图、电影片段、歌曲《长征》、毛泽东诗词;2.学生准备:收集长征资料、了解作者。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观题质疑;2.思考解疑;3.讲述长征的故事。
二、读诗文、晓诗意
1.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2.讲平仄。强调:平——长,仄——短;3.练习:读出诗歌的韵味。
第二课时
一、巧概括、抓诗眼
1.请用一个字概括,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难)
2.长征是无比艰难的,毛泽东笔下又是怎样描述的呢?再读读这首诗,看看还有哪些词语值得我细细品味?(板书关键词)
这节课,我们就透过这些文字,进一步体会这首诗的味道。
二、品诗韵、悟诗情
(一)品味首联
1.读读前两行,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 把这千难万险,把这千山万水看作平平常常的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品味“万水”
1.词中写到了哪些水?读读这两行,你发现了什么?
2.先来看看金沙江。(指名读第五行)读到这里,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什么是“云崖”?巨浪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听,那是怎样的声音?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概括。我们觉得心惊胆寒,而毛主席却用了一个字——“暖”,为什么呀?(想想巧渡)一个“暖”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喜悦)读出红军战士的喜悦。
3.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示图片)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说说你的感受吧。别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江边看一眼,那也是不寒而栗,更何况还有敌人的机枪在对面疯狂扫射。(播放录像)一个“寒”字,你读出了什么?
4.两场战斗,虽然都胜利了,但心情是否一样?一暖一寒,两种心情,两种感受,能表现出来吗?(读五六行)
5.大江大河挡不住红军的脚步,那是因为——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味“千山”
1.千山万水、万水千山,词中写到了哪些山?
2.山是怎样的山?把你想到的画下来(生板画)。这是我们眼中的五岭和乌蒙,毛泽东眼里又是什么样呢?(读三四行)
3.有没有注意到其中的两个动词?(板书:腾、走)山是动的还是静的?而此处却说山在奔腾、山在滚动,这叫做——以动写静,把山写活了。再读读这两个词(板书:细浪、泥丸),“细浪”什么样?“泥丸”什么样?(同时板画)这是什么修辞?用他们来写高大雄伟的山,其用意何在呀?
4.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假如你就是毛泽东,来读读这两行。(读出山的气势,可它们在红军眼里,不过如此而已,又要读出对困难的蔑视。)
5.词中还写到了哪座山?自己读读后两行,看看透过哪些字词,能品出什么味道来?“更喜”,喜从何来?这样的大雪山是那么好翻的(下转117页)吗?(播放录像)翻过了这长年积雪的大雪山,长征终于胜利了,红军战士怎能不尽开颜。此时,红军战士会是什么心情?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七八行)
6.高山挡不住红军的脚步,那是因为——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情感升华
1.远征难啊!长征途中仅仅是万水千山的阻挡吗?如此艰难,红军都等闲视之,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这是有了这种勇敢、乐观、无畏的精神,才有了——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带着对历史的缅怀,对红军的崇敬,来齐读《七律·长征》。
三、诵诗文、探风格
1.概括写法。一“腾”一“走”,以动写静,体现了诗歌的动态之美;一“暖”一“寒”,“细浪”“泥丸”,表现了诗歌的修辞之美;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杰出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好多豪迈的诗篇,欣赏他的另外几首词。(示 :《十六字令三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清平乐 ·六盘山》)
2.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他的诗有什么特点?
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3. 诗歌诗歌,诗情如歌,诗韵如歌,但它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而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歌,让我们带着这种磅礴的气势,再来吟诵《七律·长征》。(配乐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