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长期以来其工具性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一种人类文学符号,其文学性经常被教育者所忽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情感与态度是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导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长期缺失。本文在概述情感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的情感特点,为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的实施提出方案。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渗透
引 言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明确指出,课程目标的实施有赖于情感态度,并在2004年再次确立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离不开情感态度,语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文化符号,在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发展,使学生逐步的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高中阶段,考试成了教学的主角,学生的情感教育严重缺失,以致学生在进入高校后,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性格孤僻,各类校园事故频发。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的提出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直到1994年,英国研究者才对情感教育做出了阐述,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情感教育学生逐步的发展自身情感控制力,使学生逐步的认识社会,真正的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国内教育的特点,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控制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完整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贯彻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二、高中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逐渐完善,逐渐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品质逐步的沉积下来,社会道德感逐渐加深,感情也逐步丰富,自我调控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职业危机感,有了朦胧的爱情体验。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情感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情感的社会化逐渐加深,成人意识也不断增强,能够更加全面的去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但是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的欠缺,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易受外界的影响,情绪波动明显,意志力不够坚定,面对挫折或失败的时候,易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学内容包含有大量的情感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充分的把握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品质、意志力的逐步完善。
三、高中语文课堂情感渗透策略
(一)融合知识与情感,设置主题单元
现阶段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教学内容是以主题单元形式排版的,教材中内容或思想上接近的几篇文章构成一个单元,有利用语文课堂情感渗透。如第三单位的文言文,如《兰亭集序》、《赤壁赋》等,都属于游记类文章,这样的编排有利于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渗透,但是这样的主题单元,更多的老师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情感教学被忽略;还有一些文章零散的存在于语文教材中,需要教师稍加整理,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将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有效的融合;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重新设置单元教学,将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二)注重隐性情感教育
婚恋是高中学生的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说教往往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依托于教学内容而加以设计,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语文教材中有关婚恋的文章有《孔雀东南飞》、《氓》等,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从恋爱到绝决整个过程中人物心理的变化;亦或是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所包含的心理情感,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思想的基础上,能够体验不同的恋爱观,让学生体验爱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责任。
(三)紧密联系实际
高考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高中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热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不能脱离现实。今年的我国与菲律宾的南海的争端是时下的热点,因此教师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的时候,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对中国受到外敌的入侵而感到气氛,学生的爱国热情固然重要,但是要有正确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疏解心理的气愤,教会学生要理智爱国。
(四)提炼名言警句,让语文活跃于生活中
对于名言警句,人们往往更多记起的是伟大人物所说的有意义的话,而在语文课文中,却有一些发人深省的语境,意义非凡。如果能够有效的提炼这些语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切体会到名人的行为习惯和感情阅历。在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作者对梦想的追求,让学生看见梦想的颜色,让学生看见了人生的目标,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再对梦想感到胆怯。
(五)注重朗读教学
朗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现阶段,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充斥着语法分析,段落划分等,而忽略了朗读教学,导致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感知方面严重不足。而教学朗读的方式多样,可分为晨读、分角色朗读、教师师范读等。让学生有节奏的大声朗读,让学生把“死”的文章读活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采用播放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诵者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体会徐志摩对康桥的爱和依恋之情。
参考文献:
[1]刘玉鸣.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N].学知报,2010.
[2]杜桂凤.反思高中语文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5.
[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耿红卫.教师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语文学刊,2006,16.
[5]郭惠琼.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渗透
引 言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明确指出,课程目标的实施有赖于情感态度,并在2004年再次确立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离不开情感态度,语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文化符号,在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发展,使学生逐步的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高中阶段,考试成了教学的主角,学生的情感教育严重缺失,以致学生在进入高校后,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性格孤僻,各类校园事故频发。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的提出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直到1994年,英国研究者才对情感教育做出了阐述,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情感教育学生逐步的发展自身情感控制力,使学生逐步的认识社会,真正的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国内教育的特点,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控制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完整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贯彻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二、高中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逐渐完善,逐渐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品质逐步的沉积下来,社会道德感逐渐加深,感情也逐步丰富,自我调控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职业危机感,有了朦胧的爱情体验。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情感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情感的社会化逐渐加深,成人意识也不断增强,能够更加全面的去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但是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的欠缺,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易受外界的影响,情绪波动明显,意志力不够坚定,面对挫折或失败的时候,易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学内容包含有大量的情感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充分的把握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品质、意志力的逐步完善。
三、高中语文课堂情感渗透策略
(一)融合知识与情感,设置主题单元
现阶段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教学内容是以主题单元形式排版的,教材中内容或思想上接近的几篇文章构成一个单元,有利用语文课堂情感渗透。如第三单位的文言文,如《兰亭集序》、《赤壁赋》等,都属于游记类文章,这样的编排有利于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渗透,但是这样的主题单元,更多的老师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情感教学被忽略;还有一些文章零散的存在于语文教材中,需要教师稍加整理,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将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有效的融合;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重新设置单元教学,将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二)注重隐性情感教育
婚恋是高中学生的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说教往往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依托于教学内容而加以设计,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语文教材中有关婚恋的文章有《孔雀东南飞》、《氓》等,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从恋爱到绝决整个过程中人物心理的变化;亦或是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所包含的心理情感,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思想的基础上,能够体验不同的恋爱观,让学生体验爱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责任。
(三)紧密联系实际
高考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高中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热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不能脱离现实。今年的我国与菲律宾的南海的争端是时下的热点,因此教师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的时候,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对中国受到外敌的入侵而感到气氛,学生的爱国热情固然重要,但是要有正确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疏解心理的气愤,教会学生要理智爱国。
(四)提炼名言警句,让语文活跃于生活中
对于名言警句,人们往往更多记起的是伟大人物所说的有意义的话,而在语文课文中,却有一些发人深省的语境,意义非凡。如果能够有效的提炼这些语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切体会到名人的行为习惯和感情阅历。在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作者对梦想的追求,让学生看见梦想的颜色,让学生看见了人生的目标,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再对梦想感到胆怯。
(五)注重朗读教学
朗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现阶段,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充斥着语法分析,段落划分等,而忽略了朗读教学,导致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感知方面严重不足。而教学朗读的方式多样,可分为晨读、分角色朗读、教师师范读等。让学生有节奏的大声朗读,让学生把“死”的文章读活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采用播放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诵者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体会徐志摩对康桥的爱和依恋之情。
参考文献:
[1]刘玉鸣.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N].学知报,2010.
[2]杜桂凤.反思高中语文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5.
[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耿红卫.教师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语文学刊,2006,16.
[5]郭惠琼.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