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重新审视了学校的管理发展之路,引发了对新课程下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学校发展的本质是学校中“人”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人生幸福的丰盈。教师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不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创新。让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是我们学校对教师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
关键词:创造性 新课程 多媒体 学习氛围
一.关心教师的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实现人生价值。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我们既建立动态的用人机制,激发教师的活力,更关注教职工的心灵成长需求,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创造发展平台,快速从新教师到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发展,从一般教师到走上管理岗位,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提升职业幸福感。我们的做法是:
1.在培训中注入成长。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各级培训,如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参加省、市、县组织开展的新课程学科培训、“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的专题学习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特别在校内开展了基本功的培训,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与教学,优秀教学软件应用等。教师们积极进修,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转变,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2.在互助中共同进步。采取“一对一”师徒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等传帮带活动,以更新教育观念、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活动重点,引导教师从别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走向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行列。特别对新入校的教师进行辅导培养,使他们尽快融入素质教育岗位角色,使青年教师崭露头角,也促进优秀教师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
3.在锻炼舞台上提高。开展好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活动的举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实验解剖演示,是一种范例引领,不论成功与失败,执教教师是一次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无疑也是有助于其他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在名师工程中成长。通过“创优”、“评优”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开设讲座、专题研讨、教学比武、城乡挂钩教研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教师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一大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
二.关心教师的学习,为第一位教师锻铸坚实基础。
教师如果不重新学习,将无法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在全体教师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由“单一型”教师逐步转变为“复合型”教师,做“优秀的学习者”、“勤勉的实践者”、“清醒的研究者”。
1.学校积极鼓励和倡导广大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在职函授、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
2.注重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参加全国许多高规格大型研讨会,与教育大师零距离接触,目睹教育大师教学风采,聆听教育名家精彩教诲,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超前教育意识,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名优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3.以课题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师成长。加强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组建学科专题实验小组,确定教改实验课题,拟定教改实验方案,认真总结与推广经验等方式推动学校的教改工作。并提倡每一位教师从问题出发,制定小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让细节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方式。
4.开展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织”的活动,发挥教研组功能。学校成立了读书社,分各学科各年级成立小型读书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安排系统学习,并要求每位教师制定学习规划,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进行摘抄或者写出读书感悟;教学实践中相互学:采用“集体备课——上课——同行评课——再备课——再上课——小结回顾”的教研策略,强化评课后的再上课,教研过程中“角色互换”,注重反思,共同提高;提供自学条件:开设各种读书沙龙,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关心教师的生活,让每一位教师体会到家庭温暖。
教师的奉献多于索取,大都崇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物质生活条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我们不能只片面强调教师的自我牺牲精神。把教师当作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当作亲人,以情感为纽带,全面关心教师的生、老、病、死、难、吃、住、乐、忧、烦。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情感。
1.我们为每一位在职教师送生日蛋糕和鲜花。及时认真地组织好节假日的活动,如教师节召开先进教师表彰会和座谈会,国庆节、中秋节慰问教师。教师的的亲属去世,校长、工会主动前往看望,为老师送去学校的关怀。对生病及困难教职工探视、抚慰、送温暖。
2.关心爱护老教师、老干部,对已退休的老教师、老干部,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宣传教育的形势和学校的成果。逢年过节走访问候,特别是教师节和老人节时,学校还拨出专款让他们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对刚进入学校的新教师,学校十分关心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向他们提出具体要求,说明有关的规章制度,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到学校是一个温馨的家。
4.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创造条件、增加设施,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教工运动会,开展教职工参加健美操锻炼活动,组织教师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等,为教职员工创造一个活动、锻炼的平台。
结束语: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最高级的状态应该是全校教职员工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学生人生幸福的终极关怀。让老师感受到教职员工举手投足之间所折射出的敬业精神,感受到教职员工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感受到整个学校对学习的崇尚,感受到弥散在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建设起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创造性 新课程 多媒体 学习氛围
一.关心教师的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实现人生价值。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我们既建立动态的用人机制,激发教师的活力,更关注教职工的心灵成长需求,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创造发展平台,快速从新教师到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发展,从一般教师到走上管理岗位,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提升职业幸福感。我们的做法是:
1.在培训中注入成长。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各级培训,如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参加省、市、县组织开展的新课程学科培训、“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的专题学习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特别在校内开展了基本功的培训,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与教学,优秀教学软件应用等。教师们积极进修,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转变,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2.在互助中共同进步。采取“一对一”师徒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等传帮带活动,以更新教育观念、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活动重点,引导教师从别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走向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行列。特别对新入校的教师进行辅导培养,使他们尽快融入素质教育岗位角色,使青年教师崭露头角,也促进优秀教师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
3.在锻炼舞台上提高。开展好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活动的举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实验解剖演示,是一种范例引领,不论成功与失败,执教教师是一次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无疑也是有助于其他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在名师工程中成长。通过“创优”、“评优”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开设讲座、专题研讨、教学比武、城乡挂钩教研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教师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一大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
二.关心教师的学习,为第一位教师锻铸坚实基础。
教师如果不重新学习,将无法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在全体教师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由“单一型”教师逐步转变为“复合型”教师,做“优秀的学习者”、“勤勉的实践者”、“清醒的研究者”。
1.学校积极鼓励和倡导广大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在职函授、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
2.注重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参加全国许多高规格大型研讨会,与教育大师零距离接触,目睹教育大师教学风采,聆听教育名家精彩教诲,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超前教育意识,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名优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3.以课题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师成长。加强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组建学科专题实验小组,确定教改实验课题,拟定教改实验方案,认真总结与推广经验等方式推动学校的教改工作。并提倡每一位教师从问题出发,制定小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让细节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方式。
4.开展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织”的活动,发挥教研组功能。学校成立了读书社,分各学科各年级成立小型读书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安排系统学习,并要求每位教师制定学习规划,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进行摘抄或者写出读书感悟;教学实践中相互学:采用“集体备课——上课——同行评课——再备课——再上课——小结回顾”的教研策略,强化评课后的再上课,教研过程中“角色互换”,注重反思,共同提高;提供自学条件:开设各种读书沙龙,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关心教师的生活,让每一位教师体会到家庭温暖。
教师的奉献多于索取,大都崇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物质生活条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我们不能只片面强调教师的自我牺牲精神。把教师当作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当作亲人,以情感为纽带,全面关心教师的生、老、病、死、难、吃、住、乐、忧、烦。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情感。
1.我们为每一位在职教师送生日蛋糕和鲜花。及时认真地组织好节假日的活动,如教师节召开先进教师表彰会和座谈会,国庆节、中秋节慰问教师。教师的的亲属去世,校长、工会主动前往看望,为老师送去学校的关怀。对生病及困难教职工探视、抚慰、送温暖。
2.关心爱护老教师、老干部,对已退休的老教师、老干部,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宣传教育的形势和学校的成果。逢年过节走访问候,特别是教师节和老人节时,学校还拨出专款让他们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对刚进入学校的新教师,学校十分关心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向他们提出具体要求,说明有关的规章制度,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到学校是一个温馨的家。
4.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创造条件、增加设施,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教工运动会,开展教职工参加健美操锻炼活动,组织教师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等,为教职员工创造一个活动、锻炼的平台。
结束语: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最高级的状态应该是全校教职员工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学生人生幸福的终极关怀。让老师感受到教职员工举手投足之间所折射出的敬业精神,感受到教职员工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感受到整个学校对学习的崇尚,感受到弥散在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建设起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