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地位愈益重要。但随着地位的突出,社会和时代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与学“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应承担的责任做了比较全面地概括,是我们教学的指南。
一、必须重视综合教育的缘由
1、科学发展的需要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在《世界物理图景的一致》一书中深刻指出:“科学乃是统一的整体,将科学划分为不同领域,这与其说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其实,从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直到社会科学,这中间存在着连续不断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科界限愈益模糊,边缘学科大量涌现,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爱因斯坦早就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从国际到国内,从战争到人的道德缺失,无数事实证明,人文精神在整个世界上都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人文精神匮乏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国内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它对各民族素质的影响更深重、更长久,也更具灾难性。所以,无论从长远的现代人格建设还是从疗救我国当前时弊的急迫需求而言,综合教育都被提到重要地位。
3、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学校课程基础正从“双基”演进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其中基本能力是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隐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的。基本观念态度则指理想与道德观念、纪律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参与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等。针对当前教育现状产生的“人格本位”教育理论认为,人格的真谛在于,只有当人的创造力与德性相统一的时候,才会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其中体现的是现代教育理念,也昭示我们综合教育的重要。
4、国外教育的榜样
为培养全面人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规定,理工科大学生至少要学习27%的社会科学课程,并开设“STS”课程。日本筑波大学则在软化乃至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并进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将学校教学组织分为六个学群:基础学群,文化、生物学群,经营、工学群,体育专门学群,艺术专门学群,医学专门学群。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高一甚至一上高中就进行文、理分科,直奔高考主题,学文的注重理科学习,学理的不注重文科学习,最终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严重缺陷。我们几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否也与此有一定关系?综合时代呼唤综合教育,综合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5、社会实践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呈现为多学科的融汇综合,每一项比较大的科学研究都需要多学科配合才能完成,仅凭个人的能力完成科学研究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航天飞机的上天,人类登上太空,必须靠无数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是不容质疑的。倘若没有综合型人才,学科间相互隔膜,这种配合就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20世纪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用了3年时间,动用科技人员5万名,耗资23亿美圆,占用了当时美国发电量的三分之一。然而负责这项工程的是38岁的奥本海默。奥本海默虽然不是第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的知识面极广,同时他兴趣广泛,更重要的是他思维敏捷,能及时抓住要害,有组织才能,善于团结人。他通过对参加该工程的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的集体智能加以有机而合理的组合,终于解决了一个个难题,获得了成功,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现在正处于一个大综合时代、大科学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型人才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必须人才。
二、进行综合教育的原则
1、不分文理科,起码不要过早分科
现在学生分文理科太早,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知识不全面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当我们念念不忘升学率时,我们还应该想到教育者的责任,想到孩子的未来,想到国家的需要,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有人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成材,其实是没有理解教育的真谛所在。我们的责任不是培养社会精英,而是培养合格的未来社会公民,这才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责任。爱因斯坦的话是不能忘记的。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每个个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是其集中表现,否则就是不健全的,哪里还有什么和谐可言?
2、学科教学应该加强综合
国家教育部门已认识到综合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故在高考中有意强化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得很不够。原因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体现在所教学科上,教师个人的素质,缺乏综合性教材等,都制约了教学中综合性的落实。当前迫切需要从改变教师考核方式入手,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相长,把综合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加强综合教材建设。
3、突出实践与创新原则
实践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造就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必由之路。每个学科的教学都必须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坚决抛弃从理论到理论、从做题到做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入实践,了解所学学科的发展和方向,必能引起兴趣,开发智能,提出各个方面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起点,结合实践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想方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知识只有创造性转换,将其系统化、理性化,才能真正改变个人的命运,改变民族的命运,甚至改变人类的命运。
一、必须重视综合教育的缘由
1、科学发展的需要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在《世界物理图景的一致》一书中深刻指出:“科学乃是统一的整体,将科学划分为不同领域,这与其说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其实,从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直到社会科学,这中间存在着连续不断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科界限愈益模糊,边缘学科大量涌现,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爱因斯坦早就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从国际到国内,从战争到人的道德缺失,无数事实证明,人文精神在整个世界上都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人文精神匮乏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国内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它对各民族素质的影响更深重、更长久,也更具灾难性。所以,无论从长远的现代人格建设还是从疗救我国当前时弊的急迫需求而言,综合教育都被提到重要地位。
3、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学校课程基础正从“双基”演进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其中基本能力是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隐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的。基本观念态度则指理想与道德观念、纪律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参与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等。针对当前教育现状产生的“人格本位”教育理论认为,人格的真谛在于,只有当人的创造力与德性相统一的时候,才会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其中体现的是现代教育理念,也昭示我们综合教育的重要。
4、国外教育的榜样
为培养全面人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规定,理工科大学生至少要学习27%的社会科学课程,并开设“STS”课程。日本筑波大学则在软化乃至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并进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将学校教学组织分为六个学群:基础学群,文化、生物学群,经营、工学群,体育专门学群,艺术专门学群,医学专门学群。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高一甚至一上高中就进行文、理分科,直奔高考主题,学文的注重理科学习,学理的不注重文科学习,最终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严重缺陷。我们几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否也与此有一定关系?综合时代呼唤综合教育,综合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5、社会实践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呈现为多学科的融汇综合,每一项比较大的科学研究都需要多学科配合才能完成,仅凭个人的能力完成科学研究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航天飞机的上天,人类登上太空,必须靠无数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是不容质疑的。倘若没有综合型人才,学科间相互隔膜,这种配合就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20世纪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用了3年时间,动用科技人员5万名,耗资23亿美圆,占用了当时美国发电量的三分之一。然而负责这项工程的是38岁的奥本海默。奥本海默虽然不是第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的知识面极广,同时他兴趣广泛,更重要的是他思维敏捷,能及时抓住要害,有组织才能,善于团结人。他通过对参加该工程的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的集体智能加以有机而合理的组合,终于解决了一个个难题,获得了成功,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现在正处于一个大综合时代、大科学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型人才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必须人才。
二、进行综合教育的原则
1、不分文理科,起码不要过早分科
现在学生分文理科太早,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知识不全面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当我们念念不忘升学率时,我们还应该想到教育者的责任,想到孩子的未来,想到国家的需要,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有人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成材,其实是没有理解教育的真谛所在。我们的责任不是培养社会精英,而是培养合格的未来社会公民,这才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责任。爱因斯坦的话是不能忘记的。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每个个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是其集中表现,否则就是不健全的,哪里还有什么和谐可言?
2、学科教学应该加强综合
国家教育部门已认识到综合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故在高考中有意强化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得很不够。原因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体现在所教学科上,教师个人的素质,缺乏综合性教材等,都制约了教学中综合性的落实。当前迫切需要从改变教师考核方式入手,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相长,把综合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加强综合教材建设。
3、突出实践与创新原则
实践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造就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必由之路。每个学科的教学都必须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坚决抛弃从理论到理论、从做题到做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入实践,了解所学学科的发展和方向,必能引起兴趣,开发智能,提出各个方面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起点,结合实践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想方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知识只有创造性转换,将其系统化、理性化,才能真正改变个人的命运,改变民族的命运,甚至改变人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