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传统形式教学下的新的变更,其改变了刻板模式中教师仅侧重于学生基础内容的学习,而是更注重物理模型的探究,首先拓展了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思维模式与想象空间,为学生日后物理实际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发挥空间。 其次,模型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大幅度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模型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00-01
高中物理的学习需与日常生活相关联起来,但是仅仅依靠观察生活现象就存在学习的局限性,由于高中物理较为抽象,其研究的物质与现象往往不能被肉眼所观察,所以学生针对类似概念的想象力较为匮乏,所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受阻。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物理模型的构建具有必然性,同时也是新当代教育理念发展趋势所必须要求的。
1.新形势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
1.1学生缺乏模型意识
思想上对建模构建的运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关键,物理学习重点强调的则是一题多解、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模型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用,但如果高中生缺乏模型意识仅依靠刻板的公式解题,未能积极探寻模型间的内在规律,导致无法设立模型意识。
1.2学生未拓宽模型思维
科学高效的模型教学应以物理思维以及相关思想模式为基础,然而当下的物理教学对对学生物理思维的拓展范围并不广泛,致使于建模学习中的效率普遍不高。由此,高中生从思想上就会对物理模型萌生畏难观念,从而降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十分重要。
3.3注重实验与教学的结合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模型的良好辅助,由于物理实验是较为形象具体的,能够使枯燥的物理知识易于理解。应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渐学习实验原理,将知识点融合到实验的每一步骤中去处理数据,分析问题,探索方法,在实验中体验模型与实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高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同时也需要模型奠定基础,两者互不分离,相辅相成,教师在结合两者时也应注重创新教学,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途径。
2.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模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1创设模型
创设模型需结合各类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将向学生演示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物理现象与情景,利用物理模型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到教师所创设到的物理情景中,这样才能够让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并让学生们参与到该方面物理知识的思考工作中。
2.2 准备建模
建模准备过程中,教师需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小组,进而教师进行分组指导来优化建模。建模设计前要明确思路,再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分析处理,从而达成建模个体的合理化。同时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问题督促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与获取结果。
2.3建立模型环节
模型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结合所研究客体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环境跟微观环境进行有效的转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的感知意识得到逐步提高。在建模学习结束后,教师也需要对模型进行总结和评价,才能达到物理模型的进一步优化。
2.4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即便是整个模型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却决定了整个建模的完整性,并从中获得经验。所以,教师要积极提升学生利用模型解决各类问题的水平,同时融入有益的学习经验,对自身的学习策略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教师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特点结合,做好教师的工作,激励学生在良好的评价中进步。
3.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法策略
3.1提升学生对物理信息的抽象理解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而物理模型的建立就是对物理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所以,教师应锻炼学生从物理主题的相关信息和关键条件中抽象出基本物理模型,并让学生运用已有物理知识和物理模型储备解决实际问题。
3.2为学生讲述物理模型形成的过程
模型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模型,教师需指导学生对详细的构造进行分析,将模型教學引入实际生活,消除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刻板印象。理论性较强的抽象模型,相比固定的知识点理解起来难度更大。教师应增强学生对模型形成过程的理解,教师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将原本繁琐又理论性强的模型简化,鼓励学生把握对物理模型的内涵。这既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探寻关系到物理模型的情景,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模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束语
高中生物理模型教学的开展,为学生物理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物理教师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汲取物理知识的精髓,结合实验进行深度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国军.基于问题解决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实践分析 [J].中外交流,2018(31):268-269.
[2]尤东岳.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及实例分析 [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1):54-55.
【关键词】高中物理 模型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00-01
高中物理的学习需与日常生活相关联起来,但是仅仅依靠观察生活现象就存在学习的局限性,由于高中物理较为抽象,其研究的物质与现象往往不能被肉眼所观察,所以学生针对类似概念的想象力较为匮乏,所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受阻。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物理模型的构建具有必然性,同时也是新当代教育理念发展趋势所必须要求的。
1.新形势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
1.1学生缺乏模型意识
思想上对建模构建的运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关键,物理学习重点强调的则是一题多解、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模型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用,但如果高中生缺乏模型意识仅依靠刻板的公式解题,未能积极探寻模型间的内在规律,导致无法设立模型意识。
1.2学生未拓宽模型思维
科学高效的模型教学应以物理思维以及相关思想模式为基础,然而当下的物理教学对对学生物理思维的拓展范围并不广泛,致使于建模学习中的效率普遍不高。由此,高中生从思想上就会对物理模型萌生畏难观念,从而降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十分重要。
3.3注重实验与教学的结合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模型的良好辅助,由于物理实验是较为形象具体的,能够使枯燥的物理知识易于理解。应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渐学习实验原理,将知识点融合到实验的每一步骤中去处理数据,分析问题,探索方法,在实验中体验模型与实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高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同时也需要模型奠定基础,两者互不分离,相辅相成,教师在结合两者时也应注重创新教学,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途径。
2.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模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1创设模型
创设模型需结合各类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将向学生演示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物理现象与情景,利用物理模型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到教师所创设到的物理情景中,这样才能够让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并让学生们参与到该方面物理知识的思考工作中。
2.2 准备建模
建模准备过程中,教师需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小组,进而教师进行分组指导来优化建模。建模设计前要明确思路,再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分析处理,从而达成建模个体的合理化。同时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问题督促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与获取结果。
2.3建立模型环节
模型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结合所研究客体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环境跟微观环境进行有效的转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的感知意识得到逐步提高。在建模学习结束后,教师也需要对模型进行总结和评价,才能达到物理模型的进一步优化。
2.4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即便是整个模型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却决定了整个建模的完整性,并从中获得经验。所以,教师要积极提升学生利用模型解决各类问题的水平,同时融入有益的学习经验,对自身的学习策略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教师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特点结合,做好教师的工作,激励学生在良好的评价中进步。
3.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法策略
3.1提升学生对物理信息的抽象理解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而物理模型的建立就是对物理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所以,教师应锻炼学生从物理主题的相关信息和关键条件中抽象出基本物理模型,并让学生运用已有物理知识和物理模型储备解决实际问题。
3.2为学生讲述物理模型形成的过程
模型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模型,教师需指导学生对详细的构造进行分析,将模型教學引入实际生活,消除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刻板印象。理论性较强的抽象模型,相比固定的知识点理解起来难度更大。教师应增强学生对模型形成过程的理解,教师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将原本繁琐又理论性强的模型简化,鼓励学生把握对物理模型的内涵。这既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探寻关系到物理模型的情景,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模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束语
高中生物理模型教学的开展,为学生物理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物理教师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汲取物理知识的精髓,结合实验进行深度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国军.基于问题解决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实践分析 [J].中外交流,2018(31):268-269.
[2]尤东岳.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及实例分析 [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