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小说,又被称为“传奇”。“传奇”本是晚唐裴铏所作的一本小说集的名字,其中故事与众不同,故被称作“传奇”,宋代以后人们就以此作为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宋人做的文言短篇小说延续了“传奇”这个名字,直到明清,有神异色彩、情节奇特的戏剧也被称之为“传奇”。
由魏晋开始发展的小说,到了唐代变得更加成熟完善了,传奇作者大量涌现,古代的正统文人大多认为小说难登大雅之堂,是“残丛小语”“道听途说”,对它持以一种轻蔑鄙视的态度,可连韩愈都创作了名篇《毛颖传》,成就颇高,这些文坛名家加入创作队伍,使小说的地位得以改善。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看法,唐传奇创作也日益兴盛,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宋人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里写道:“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律诗可称一代之奇。”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当中写也有评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与唐诗并称,且被冠以“一代之奇”的殊荣,唐传奇受到了后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小说在唐代的鼎盛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唐朝建立不久就进入了政治清明的繁荣时期,城市发展迅速,除了长安、洛阳之外,扬州、成都等许多城市都迅速发展起来,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夹在士与农之间的城市平民、手工业者和越来越多元化的市民生活都给文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的机会,适合市民阶层欣赏水平的通俗小说出现了,神奇灵怪、因果报应、市井奇谈,颇受市民大众欢迎。文人们借鉴此类市民小说,结合小说渊源魏晋六朝志怪,把“粗陈梗概”“干练质朴”融合入史传文学创作手法,写出的小说体制阔大、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文笔优美生动。
除此之外,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风气也是促进唐传奇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唐代士子渴望建功立业,科举取仕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又不是十分公平,因为唐时科举考试的卷子是不糊名的,考生能否得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之前的名气和是否有得力的推荐者。“温卷”也叫“行卷”,就是考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给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以求肯定和举荐,为了出奇制胜,举子们挖空心思,有的从艺术上求创新、有的揣摩高官心意,还有的就是写传奇,因为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
从纵向来说,从史传发展到志怪,再发展到传奇,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横向来说,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和大量文人的参与,还有唐代诗歌、古文运动和民间通俗文学乃至变文唱词都从不同角度影响并促进了唐传奇的发展。
我们可能都听过成语“黄粱美梦”或者是“一枕黄粱”,这个成语就是来自沈既济的唐传奇《枕中记》沈既济是中唐文坛名士,通经史擅创作,敢于进言献策,后于德宗年被宰相杨炎大力推荐,任拾遗、史馆修撰,后又因与杨炎关系亲密被贬,后又调入京城,几经起落。沈既济历经官场,有感于科举入仕的困难、经历了官场的争斗与黑暗,深深了解社会上求功名“中进士,娶名门女”的美好理想。但是宦海行舟,有几人能平安致仕,又有几人能实现最初的政治理想?数载沉浮,到头来只是一场梦而已。沈既济根据这一社会状况,受到干宝《搜神记》和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启发,写下了《枕中记》。
开元七年,卢生遇到了有法術的吕翁,两人萍水相逢于驿馆,“言笑殊畅”,卢生看到吕翁的粗布衣衫,发出了“生不逢时、穷困潦倒”的抱怨,吕翁不解,他觉得卢生年纪刚好、身体强健,两人正聊得高兴,不知为何突然惆怅。卢生遂道出了他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苦闷。说完就困了,吕翁递给他一个瓷枕,刚好驿馆主人蒸上了一锅黄米饭,郁郁不得志的卢生,带着“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的渴求渐渐入梦。他从枕中孔窍回到自己家中,从此心想事成,先娶名门之女,随即财富增长,再金榜题名、入朝为官,从此仕途顺畅,从秘书省校书郎升为渭南县尉,再提为监察御史,再被任命为起居舍人、知制诰,一步步走近皇权核心,“入相”之路似已平坦,只待资历;三年后又赴同州,迁任陕州军政长官,颇有政声、百姓拥戴;又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成为了京城最高长官。卢生又从圣意开疆拓土,任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平吐蕃,开地九百里,凯旋后升任吏部侍郎又升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卢生至此完成了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梦想:娶氏族女、擢进士第、修编国史。可接下来迎接他的是官场的无情倾轧,宰相恶语中伤、皇帝听信谗言,卢生被贬出京城,远赴岭南。三年后,又受器重,被召回京城,登上宰相之位,获得贤相美名,位高权重又引人嫉妒,诬他与边将勾结,图谋不轨。这次构害险些要了卢生的性命,还好有朝中贵族搭救,免于一死,却被流放到越南。此时卢生才深切明白,宦海沉浮、汲汲营营不如山东薄田几亩,一家共享天伦。又过了几年,皇帝得知卢生蒙冤,将他召回京城,优厚待之,卢生也极尽淫逸奢华。卢生有子五人,长大成人个个优秀,他也逐日衰老,终于一命归西了。
梦里的卢生归西了,现实中的卢生悠悠转醒了,黄米饭还没有熟,看着满脸疑惑的卢生,吕翁发出了“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的感慨。
清人袁枚曾作诗云:古今最是梦难留,一枕黄粱醒即休。沈既济以现实为依托,巧妙构思,运用奇特的想象,深度揭示了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生活,借卢生一梦,讽刺了舍弃本性追逐功名利禄的士子们。
后人对《枕中记》评价很高,认为其庄生寓言之类也,与韩愈《毛颖传》齐名,且极具教育意义。
1.唐开元七年,卢生身穿褐色(粗布)的短衣服,骑着青色的马,准备去田间劳作,遇见一个叫吕翁的道士。 2.两人坐在一块儿,言谈非常畅快。卢生看看自己的旧衣,长叹道:“大丈夫生在世上不得意!理想的人生应该是高官厚禄,贤妻美妾,出将入相。”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你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你实现你的志向。”
3.这时店主正在蒸黍,卢生侧过头去睡在枕头上,看见枕上有孔,那孔渐渐变大,里面明亮有光。便投身进入,于是回到了家。
4.几个月后,他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子做妻子,这女子容貌很美丽,资产十分丰厚。
5.第二年,卢生金榜题名、入朝为官,从此仕途顺畅,从秘书省校书郎升为渭南县尉,再提为监察御史,一直升到宰相,成为了京城最高长官。
6.卢生位高权重,同朝的官僚伺机诬陷他和边疆的将领勾结,图谋不轨。皇帝下诏把他关进监狱。卢生惊惶,恐怕自己将要没命,对妻儿说,命都要没了,还要高官厚禄干什么,还不如当初骑着我的青色小马,守着我五亩地,做个农夫好。
7.几年以后,皇帝查明卢生是冤枉的,恢复了他的官职,册封他为燕国公,他的生活极尽淫逸奢华。卢生有子五人,长大成人个个优秀,他也逐日衰老,终于一命归西了。
8.現实中的卢生悠悠转醒了,看见自己还睡在旅舍之中,吕翁坐在自己身旁,店主蒸的黍还没有熟,接触到的东西跟原来一样。看着满脸疑惑的卢生,吕翁发出了“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的感慨。
由魏晋开始发展的小说,到了唐代变得更加成熟完善了,传奇作者大量涌现,古代的正统文人大多认为小说难登大雅之堂,是“残丛小语”“道听途说”,对它持以一种轻蔑鄙视的态度,可连韩愈都创作了名篇《毛颖传》,成就颇高,这些文坛名家加入创作队伍,使小说的地位得以改善。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看法,唐传奇创作也日益兴盛,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宋人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里写道:“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律诗可称一代之奇。”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当中写也有评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与唐诗并称,且被冠以“一代之奇”的殊荣,唐传奇受到了后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小说在唐代的鼎盛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唐朝建立不久就进入了政治清明的繁荣时期,城市发展迅速,除了长安、洛阳之外,扬州、成都等许多城市都迅速发展起来,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夹在士与农之间的城市平民、手工业者和越来越多元化的市民生活都给文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的机会,适合市民阶层欣赏水平的通俗小说出现了,神奇灵怪、因果报应、市井奇谈,颇受市民大众欢迎。文人们借鉴此类市民小说,结合小说渊源魏晋六朝志怪,把“粗陈梗概”“干练质朴”融合入史传文学创作手法,写出的小说体制阔大、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文笔优美生动。
除此之外,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风气也是促进唐传奇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唐代士子渴望建功立业,科举取仕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又不是十分公平,因为唐时科举考试的卷子是不糊名的,考生能否得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之前的名气和是否有得力的推荐者。“温卷”也叫“行卷”,就是考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给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以求肯定和举荐,为了出奇制胜,举子们挖空心思,有的从艺术上求创新、有的揣摩高官心意,还有的就是写传奇,因为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
从纵向来说,从史传发展到志怪,再发展到传奇,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横向来说,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和大量文人的参与,还有唐代诗歌、古文运动和民间通俗文学乃至变文唱词都从不同角度影响并促进了唐传奇的发展。
我们可能都听过成语“黄粱美梦”或者是“一枕黄粱”,这个成语就是来自沈既济的唐传奇《枕中记》沈既济是中唐文坛名士,通经史擅创作,敢于进言献策,后于德宗年被宰相杨炎大力推荐,任拾遗、史馆修撰,后又因与杨炎关系亲密被贬,后又调入京城,几经起落。沈既济历经官场,有感于科举入仕的困难、经历了官场的争斗与黑暗,深深了解社会上求功名“中进士,娶名门女”的美好理想。但是宦海行舟,有几人能平安致仕,又有几人能实现最初的政治理想?数载沉浮,到头来只是一场梦而已。沈既济根据这一社会状况,受到干宝《搜神记》和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启发,写下了《枕中记》。
开元七年,卢生遇到了有法術的吕翁,两人萍水相逢于驿馆,“言笑殊畅”,卢生看到吕翁的粗布衣衫,发出了“生不逢时、穷困潦倒”的抱怨,吕翁不解,他觉得卢生年纪刚好、身体强健,两人正聊得高兴,不知为何突然惆怅。卢生遂道出了他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苦闷。说完就困了,吕翁递给他一个瓷枕,刚好驿馆主人蒸上了一锅黄米饭,郁郁不得志的卢生,带着“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的渴求渐渐入梦。他从枕中孔窍回到自己家中,从此心想事成,先娶名门之女,随即财富增长,再金榜题名、入朝为官,从此仕途顺畅,从秘书省校书郎升为渭南县尉,再提为监察御史,再被任命为起居舍人、知制诰,一步步走近皇权核心,“入相”之路似已平坦,只待资历;三年后又赴同州,迁任陕州军政长官,颇有政声、百姓拥戴;又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成为了京城最高长官。卢生又从圣意开疆拓土,任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平吐蕃,开地九百里,凯旋后升任吏部侍郎又升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卢生至此完成了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梦想:娶氏族女、擢进士第、修编国史。可接下来迎接他的是官场的无情倾轧,宰相恶语中伤、皇帝听信谗言,卢生被贬出京城,远赴岭南。三年后,又受器重,被召回京城,登上宰相之位,获得贤相美名,位高权重又引人嫉妒,诬他与边将勾结,图谋不轨。这次构害险些要了卢生的性命,还好有朝中贵族搭救,免于一死,却被流放到越南。此时卢生才深切明白,宦海沉浮、汲汲营营不如山东薄田几亩,一家共享天伦。又过了几年,皇帝得知卢生蒙冤,将他召回京城,优厚待之,卢生也极尽淫逸奢华。卢生有子五人,长大成人个个优秀,他也逐日衰老,终于一命归西了。
梦里的卢生归西了,现实中的卢生悠悠转醒了,黄米饭还没有熟,看着满脸疑惑的卢生,吕翁发出了“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的感慨。
清人袁枚曾作诗云:古今最是梦难留,一枕黄粱醒即休。沈既济以现实为依托,巧妙构思,运用奇特的想象,深度揭示了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生活,借卢生一梦,讽刺了舍弃本性追逐功名利禄的士子们。
后人对《枕中记》评价很高,认为其庄生寓言之类也,与韩愈《毛颖传》齐名,且极具教育意义。
1.唐开元七年,卢生身穿褐色(粗布)的短衣服,骑着青色的马,准备去田间劳作,遇见一个叫吕翁的道士。 2.两人坐在一块儿,言谈非常畅快。卢生看看自己的旧衣,长叹道:“大丈夫生在世上不得意!理想的人生应该是高官厚禄,贤妻美妾,出将入相。”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你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你实现你的志向。”
3.这时店主正在蒸黍,卢生侧过头去睡在枕头上,看见枕上有孔,那孔渐渐变大,里面明亮有光。便投身进入,于是回到了家。
4.几个月后,他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子做妻子,这女子容貌很美丽,资产十分丰厚。
5.第二年,卢生金榜题名、入朝为官,从此仕途顺畅,从秘书省校书郎升为渭南县尉,再提为监察御史,一直升到宰相,成为了京城最高长官。
6.卢生位高权重,同朝的官僚伺机诬陷他和边疆的将领勾结,图谋不轨。皇帝下诏把他关进监狱。卢生惊惶,恐怕自己将要没命,对妻儿说,命都要没了,还要高官厚禄干什么,还不如当初骑着我的青色小马,守着我五亩地,做个农夫好。
7.几年以后,皇帝查明卢生是冤枉的,恢复了他的官职,册封他为燕国公,他的生活极尽淫逸奢华。卢生有子五人,长大成人个个优秀,他也逐日衰老,终于一命归西了。
8.現实中的卢生悠悠转醒了,看见自己还睡在旅舍之中,吕翁坐在自己身旁,店主蒸的黍还没有熟,接触到的东西跟原来一样。看着满脸疑惑的卢生,吕翁发出了“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