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1-02
脾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其发病率在开放性损伤中约为6%.闭合性损伤时约为25%。有慢性病理改变(如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的脾更易破裂。从病理上,脾外伤分为三种:中央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深部)、被膜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周边部分)和真性破裂(破损累及被膜)等三种。根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也有将脾外伤进行不同的分级。脾包膜下和实质内血肿者,因脾包膜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故临床上并无明显内出血征象而不易被发现。如未被发现,可形成血肿而最终被吸收。但有些血肿{特别是包膜下血肿)在某些微弱外力的影响下,可以突然发生包膜破裂,导致诊治中措手不及的局面。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外伤后1~2周,应予警惕。脾实质深处的血肿也可逐渐增大而发生破裂,少数可并发感染而形成脾脓肿。
临床所见脾损伤尚85%有脾包膜及脾实质破裂。破裂部位较多见于脾上极及膈面,有时在裂口对应部位有下位肋骨骨折存在。破裂如发生在脏面,尤其是邻近脾者,有撕裂脾蒂的可能。这种类型的脾破裂,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发生休克。甚至未及抢救已致死亡。
脾外伤在腹部外伤中居腹内脏器损伤之首,约占40%~50%,既往认为治疗脾破裂的首选方法是全脾切除术,但脾脏切除后的感染问题逐渐引起了重视,各种类型的保脾手术也随之兴起。脾外伤处理经过由全脾切除到刻意追求保脾,发展到了现在的选择性保脾阶段。2010年-2013年共收治脾破裂52 例,行全脾切除22 例,保脾手术30 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0 例,女12 例,年龄9~70 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0 例,挤压伤15 例,坠落伤5 例,刀刺伤2 例。
1.2 脾破裂的分析
脾破裂手术方法的选择决定于损伤的程度,有无其他脏器的严重复合伤,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脾脏本身有无原发或继发性疾病,我们以李广华等[1]对脾损伤的分类为基础,根据脾损伤的情况及腹腔出血量的多少将脾损伤分为四级。Ⅰ级:脾包膜裂伤或裂伤深度不超过0.5 cm,无明显活动性出血;Ⅱ级:裂伤程度超过1.0 cm,无脾门部较大血管损伤,出血在1000 mL以下;Ⅲ级:脾门部撕裂伤或脾脏横断性裂伤或部分脾组织撕脱、缺损,出血在2500 mL左右;Ⅳ级:脾蒂断裂或脾脏破裂,出血在3000 mL以上。我们认为上述标准简单、实用,且包含了脾脏从被膜到实质,从血管分支到主干的全程结构损伤,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在规范化治疗,术式选择等方面有指导作用。
1.3 手术方法的选择
过去由于片面地认为“脾脏并非生命必须的器官”,且脾脏血管丰富,组织脆弱,止血困难,很长时间以来,脾切除是治疗各种类型脾破裂的惟一选择。然而,现代脾脏研究证明,脾脏具有储血、造血、滤血、毁血、免疫调控、合成凝血因子、吞噬疟原虫、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对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风险的认识,使外科医生逐步形成了“保脾”的概念,并确立了脾外伤的处理原则: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2];年龄越小越倾向保脾手术;保留脾脏的质和量具备足够的脾功能;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选择恰当的保脾手术或联合应用几种方式。
保脾手术方法较多,术者需根据脾外伤的病情、所在医院的条件、术者本人的经验等做出具体的选择。应尽量保留不低于正常人的1/3脾脏体积和良好血运,才能有效地维持脾脏的正常功能。
局部物理或生物胶止血技术,适合于裂口小而浅的I级脾外伤。
缝合修补术,对裂口小、未伤及大血管的Ⅱ、Ⅲ级脾破裂可进行缝合修补术。
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Ⅱ级、部分Ⅲ级脾破裂,部分脾血运良好者。
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适用于Ⅳ级脾破裂。
2 结果
52 例脾破裂均治愈,其中保脾手术30 例,占全部手术治疗的57%,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10 例4~6个月,脾组织均成活。
3 讨论
3.1 保脾术的适应证
非穿透性损伤,脾蒂无损伤,脾脏非粉碎性损伤;脾脏本身无病变;腹腔无严重感染;婴幼儿、青少年的脾损伤;一般情况好,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
3.2 全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病理性脾破裂;脾损伤严重;开放性脾外伤;伴有合并伤危及生命;保脾手术后仍再出血者。
脾破裂一经诊断,原则上应紧急手術处理。至于手术方式,因脾组织脆弱,破裂后不易止血、缝合或修补.故通常采用脾切除术。如脾裂口大而出血汹涌,可先捏住脾蒂以控制出血,然后快速清理手术野,改善显露,以便钳夹脾蒂。切忌在血泊中盲目钳夹。如果腹内确无其他脏器破裂,可收集未污染的腹内积血,过滤后进行自体输血。
近年由于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日益深入,有入主张以裂口修补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替代脾切除术,以免日后招致严重的全身感染(以肺炎球菌为主要病原的暴发型感染)。这些方法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对于表浅或局限的脾破裂,可以考虑试用。对于某些破损严重而难以修补或保留的粉碎性脾破裂,有人主张将切除的脾切成小薄片,移植于大网膜囊内,总量约占原脾的1/3,以恢复脾功能。对于这类保脾手术的评价,在儿童中已
总之,脾外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较为常见,笔者认为处理时除了要依据上述分级方案,还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有无合并伤,伤者的年龄、体质和经济能力,术者的经验和医疗环境等多因素综合考虑,且必须遵循“抢救生命为先”的原则,为患者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广华,金玉琳.脾损伤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10):509~510.[1]
[2] 夏穗生.关于脾功能和脾脏疾病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1988,68(11):603-404.
脾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其发病率在开放性损伤中约为6%.闭合性损伤时约为25%。有慢性病理改变(如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的脾更易破裂。从病理上,脾外伤分为三种:中央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深部)、被膜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周边部分)和真性破裂(破损累及被膜)等三种。根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也有将脾外伤进行不同的分级。脾包膜下和实质内血肿者,因脾包膜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故临床上并无明显内出血征象而不易被发现。如未被发现,可形成血肿而最终被吸收。但有些血肿{特别是包膜下血肿)在某些微弱外力的影响下,可以突然发生包膜破裂,导致诊治中措手不及的局面。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外伤后1~2周,应予警惕。脾实质深处的血肿也可逐渐增大而发生破裂,少数可并发感染而形成脾脓肿。
临床所见脾损伤尚85%有脾包膜及脾实质破裂。破裂部位较多见于脾上极及膈面,有时在裂口对应部位有下位肋骨骨折存在。破裂如发生在脏面,尤其是邻近脾者,有撕裂脾蒂的可能。这种类型的脾破裂,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发生休克。甚至未及抢救已致死亡。
脾外伤在腹部外伤中居腹内脏器损伤之首,约占40%~50%,既往认为治疗脾破裂的首选方法是全脾切除术,但脾脏切除后的感染问题逐渐引起了重视,各种类型的保脾手术也随之兴起。脾外伤处理经过由全脾切除到刻意追求保脾,发展到了现在的选择性保脾阶段。2010年-2013年共收治脾破裂52 例,行全脾切除22 例,保脾手术30 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0 例,女12 例,年龄9~70 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0 例,挤压伤15 例,坠落伤5 例,刀刺伤2 例。
1.2 脾破裂的分析
脾破裂手术方法的选择决定于损伤的程度,有无其他脏器的严重复合伤,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脾脏本身有无原发或继发性疾病,我们以李广华等[1]对脾损伤的分类为基础,根据脾损伤的情况及腹腔出血量的多少将脾损伤分为四级。Ⅰ级:脾包膜裂伤或裂伤深度不超过0.5 cm,无明显活动性出血;Ⅱ级:裂伤程度超过1.0 cm,无脾门部较大血管损伤,出血在1000 mL以下;Ⅲ级:脾门部撕裂伤或脾脏横断性裂伤或部分脾组织撕脱、缺损,出血在2500 mL左右;Ⅳ级:脾蒂断裂或脾脏破裂,出血在3000 mL以上。我们认为上述标准简单、实用,且包含了脾脏从被膜到实质,从血管分支到主干的全程结构损伤,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在规范化治疗,术式选择等方面有指导作用。
1.3 手术方法的选择
过去由于片面地认为“脾脏并非生命必须的器官”,且脾脏血管丰富,组织脆弱,止血困难,很长时间以来,脾切除是治疗各种类型脾破裂的惟一选择。然而,现代脾脏研究证明,脾脏具有储血、造血、滤血、毁血、免疫调控、合成凝血因子、吞噬疟原虫、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对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风险的认识,使外科医生逐步形成了“保脾”的概念,并确立了脾外伤的处理原则: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2];年龄越小越倾向保脾手术;保留脾脏的质和量具备足够的脾功能;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选择恰当的保脾手术或联合应用几种方式。
保脾手术方法较多,术者需根据脾外伤的病情、所在医院的条件、术者本人的经验等做出具体的选择。应尽量保留不低于正常人的1/3脾脏体积和良好血运,才能有效地维持脾脏的正常功能。
局部物理或生物胶止血技术,适合于裂口小而浅的I级脾外伤。
缝合修补术,对裂口小、未伤及大血管的Ⅱ、Ⅲ级脾破裂可进行缝合修补术。
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Ⅱ级、部分Ⅲ级脾破裂,部分脾血运良好者。
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适用于Ⅳ级脾破裂。
2 结果
52 例脾破裂均治愈,其中保脾手术30 例,占全部手术治疗的57%,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10 例4~6个月,脾组织均成活。
3 讨论
3.1 保脾术的适应证
非穿透性损伤,脾蒂无损伤,脾脏非粉碎性损伤;脾脏本身无病变;腹腔无严重感染;婴幼儿、青少年的脾损伤;一般情况好,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
3.2 全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病理性脾破裂;脾损伤严重;开放性脾外伤;伴有合并伤危及生命;保脾手术后仍再出血者。
脾破裂一经诊断,原则上应紧急手術处理。至于手术方式,因脾组织脆弱,破裂后不易止血、缝合或修补.故通常采用脾切除术。如脾裂口大而出血汹涌,可先捏住脾蒂以控制出血,然后快速清理手术野,改善显露,以便钳夹脾蒂。切忌在血泊中盲目钳夹。如果腹内确无其他脏器破裂,可收集未污染的腹内积血,过滤后进行自体输血。
近年由于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日益深入,有入主张以裂口修补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替代脾切除术,以免日后招致严重的全身感染(以肺炎球菌为主要病原的暴发型感染)。这些方法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对于表浅或局限的脾破裂,可以考虑试用。对于某些破损严重而难以修补或保留的粉碎性脾破裂,有人主张将切除的脾切成小薄片,移植于大网膜囊内,总量约占原脾的1/3,以恢复脾功能。对于这类保脾手术的评价,在儿童中已
总之,脾外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较为常见,笔者认为处理时除了要依据上述分级方案,还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有无合并伤,伤者的年龄、体质和经济能力,术者的经验和医疗环境等多因素综合考虑,且必须遵循“抢救生命为先”的原则,为患者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广华,金玉琳.脾损伤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10):509~510.[1]
[2] 夏穗生.关于脾功能和脾脏疾病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1988,68(11):6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