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班级文化建设的春风吹进校园,我们一(2)中队行动起来了,建起了“书香中队”。在网上“百度”一下,以“书香”命名的中队还真不少。但我想,名字一样,面对的学生不同,内涵也可不一样。“书香中队”的建设,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孩子长足的发展,能促进他们的成长。“书香中队”成立一年以来,学生在中队特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不少活动:“故事糖果”、“诵读经典”、“好书交换看”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诵读活动有序进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诵读中收获颇丰。
一、诵读篇
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班内有一小部分孩子,还没跨入小学,就早早识字;但也有一部分孩子,识字少,阅读能力不强。想要提高全班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如果让他们从阅读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入手,效果并不十分好。那部分识字少的学生,因阅读能力不强,要想读完一个童话故事, 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时读了半天,根本不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他们尝不到阅读的喜悦,也就不可能爱上阅读。
1、诵读儿歌
儿歌短小有趣,朗朗上口。如:“兔来了,狼来了,螃蟹爬上墙来了,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天大,地大,比不上我的手大。我用手掌捂眼睛,哈哈——天和地不见啦!”从诵读儿歌入手,不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加强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积累语言。一首首简短、富有童趣的儿歌,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一有空,孩子们就手捧《日有所诵》,有滋有味地读着。读读背背、背背读读,一首首儿歌,就像一颗颗好吃的糖果,把孩子给吸引住了。
2、诵读经典
诵读了一定数量的儿歌,学生识的字越来越多,渐渐喜欢上了诵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诵读《晨读对韵》、《古诗文诵读》等经典读物,就顺理成章了。儿童正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诵读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捷高效的教育方式。《晨读对韵》节奏明快,语句对仗,有规律可循。“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孩子们日复一日地诵读着,那琅琅的书声在我看来,竟比歌声还好听。比起儿歌和对韵,古诗相对难了些,难读、难懂、难记。但是,只要我们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坚持下去,肯定可以激发儿童的潜能,做到熟读成诵。
二、收获篇
1、诵读,让文字连接自然。
《日有所诵》上,有很多儿歌清新、自然,充满情趣。那一个个跳跃的文字,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如:“小蘑菇,你真傻!太阳——没晒,大雨——没下,你老撑着小伞,——干啥?”“草地长出绿头发,我用脚趾梳梳它,小草氧得咯咯笑,叫我快去喊大家。”读着这些儿歌,孩子们仿佛变成了儿歌中的主角,光着脚丫在草地上嬉戏。在文字的引领下,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看到了傻傻的“小蘑菇”;看到了蝴蝶飞过篱笆,化成一朵花;看到那一群各不相同的瓜娃娃。读着那一首首小诗,就是我们成人的心,也仿佛被洗净了一样,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大自然。城里的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并不多,这些小诗能把孩子带到自然中,让他们爱上大自然。
2、诵读,让儿歌牵手习惯。
《日有所诵》上,还有一些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儿歌,如《半半歌》:“有个孩子叫半半,起床已经七点半。鞋子穿一半,脸儿洗一半,早饭吃一半,课本带一半,上学路上半半跑,光着一只小脚版。”《小黄狗上课》:“小黄狗,真糟糕,上课学习坐不牢。板凳好像有根刺,扭来扭去真难熬……” 这些儿歌贴近孩子的生活,一些习惯不好的孩子,会觉得儿歌中的“半半”、“小黄狗”就是他们自己。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时,那么也就有了改过的可能。我们不是常说吗?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诵读了这些儿歌后,丢三落四的孩子渐渐不再把书、笔盒等忘在家里了;上课坐不住的孩子也慢慢定下心来,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成为“小黄狗”。
儿歌不仅帮助孩子们养成了一些行为上的好习惯,还帮助孩子养成了天天阅读的习惯。诵读、阅读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之餐。晨读、中午的诵读、晚上的阅读,成了他们重要的一日三餐。哪天如果不读,反而有些不适应呢。
3、诵读,让诗意自然流淌。
天天诵读的力量真的不能小瞧,水滴石穿啊!读着儿歌,读着诗,孩子们积淀了丰富的语言。下课时,常会有学生跑到我的身边,对着我诵读那么一两句:“我不知道阳光从那儿来,当我打开小窗, 阳光扑了个满怀。”课上,在学习生字“园”时,学生会说出“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的诗句。孩子跟着大人一起出去玩,看见美景,会想起读过的诗句。近一年来,孩子们诵读了两百多首儿歌,一百多首古诗,十几篇《晨读对韵》。慢慢地,孩子们浸润了书香,充满了灵性和诗性,学做起小诗人了。
三、成长篇
1、诵读,锻造学生意志。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罗伊斯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着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
班里有五、六个孩子,对诵读充满了兴趣。他们本身意志力比较强,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们始终是领头雁,读得比别人认真,背得比别人更快。但也有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读儿歌时劲头还算十足,可读古诗时,就害怕起来了。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们不仅怕读,更怕的是背诵。有的孩子甚至很讨厌晚上,因为到了晚上,家长会检查孩子诵读古诗的情况。怎么办?放弃还是坚持?能不能改变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坚持下来呢?于是,每天的晨读时间就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到滚瓜烂熟,再让孩子背诵。水到渠成,全班大部分孩子把《古诗文诵读一(下)》的古诗都背了出来。再次和孩子交流,孩子们都说不怕背古诗了,他们说读着读着,古诗的意思就懂了。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孩子们战胜自己,坚持了下来,锻造了意志。
2、诵读,提升学生能力。
诵读,在建设书香中队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因为有了每天的诵读,孩子们识的字越来越多,看起书来不再那么费力。《安徒生童话》、《第一百号海龟》、《秃秃大王》《一年级的小豌豆》这些充满童趣的书,孩子们越看越爱看。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们的阅读能力、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与日俱增。他们的身上正发生着一点一点的变化。
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们还开展了“日有所诵,水滴石穿”中队主题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主动性,诵读儿歌,诵读经典,排练节目。他们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分成小组认真地排练节目。短短一个星期,孩子们呈现了一个经典的中队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慢慢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
一、诵读篇
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班内有一小部分孩子,还没跨入小学,就早早识字;但也有一部分孩子,识字少,阅读能力不强。想要提高全班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如果让他们从阅读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入手,效果并不十分好。那部分识字少的学生,因阅读能力不强,要想读完一个童话故事, 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时读了半天,根本不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他们尝不到阅读的喜悦,也就不可能爱上阅读。
1、诵读儿歌
儿歌短小有趣,朗朗上口。如:“兔来了,狼来了,螃蟹爬上墙来了,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天大,地大,比不上我的手大。我用手掌捂眼睛,哈哈——天和地不见啦!”从诵读儿歌入手,不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加强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积累语言。一首首简短、富有童趣的儿歌,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一有空,孩子们就手捧《日有所诵》,有滋有味地读着。读读背背、背背读读,一首首儿歌,就像一颗颗好吃的糖果,把孩子给吸引住了。
2、诵读经典
诵读了一定数量的儿歌,学生识的字越来越多,渐渐喜欢上了诵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诵读《晨读对韵》、《古诗文诵读》等经典读物,就顺理成章了。儿童正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诵读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捷高效的教育方式。《晨读对韵》节奏明快,语句对仗,有规律可循。“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孩子们日复一日地诵读着,那琅琅的书声在我看来,竟比歌声还好听。比起儿歌和对韵,古诗相对难了些,难读、难懂、难记。但是,只要我们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坚持下去,肯定可以激发儿童的潜能,做到熟读成诵。
二、收获篇
1、诵读,让文字连接自然。
《日有所诵》上,有很多儿歌清新、自然,充满情趣。那一个个跳跃的文字,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如:“小蘑菇,你真傻!太阳——没晒,大雨——没下,你老撑着小伞,——干啥?”“草地长出绿头发,我用脚趾梳梳它,小草氧得咯咯笑,叫我快去喊大家。”读着这些儿歌,孩子们仿佛变成了儿歌中的主角,光着脚丫在草地上嬉戏。在文字的引领下,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看到了傻傻的“小蘑菇”;看到了蝴蝶飞过篱笆,化成一朵花;看到那一群各不相同的瓜娃娃。读着那一首首小诗,就是我们成人的心,也仿佛被洗净了一样,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大自然。城里的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并不多,这些小诗能把孩子带到自然中,让他们爱上大自然。
2、诵读,让儿歌牵手习惯。
《日有所诵》上,还有一些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儿歌,如《半半歌》:“有个孩子叫半半,起床已经七点半。鞋子穿一半,脸儿洗一半,早饭吃一半,课本带一半,上学路上半半跑,光着一只小脚版。”《小黄狗上课》:“小黄狗,真糟糕,上课学习坐不牢。板凳好像有根刺,扭来扭去真难熬……” 这些儿歌贴近孩子的生活,一些习惯不好的孩子,会觉得儿歌中的“半半”、“小黄狗”就是他们自己。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时,那么也就有了改过的可能。我们不是常说吗?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诵读了这些儿歌后,丢三落四的孩子渐渐不再把书、笔盒等忘在家里了;上课坐不住的孩子也慢慢定下心来,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成为“小黄狗”。
儿歌不仅帮助孩子们养成了一些行为上的好习惯,还帮助孩子养成了天天阅读的习惯。诵读、阅读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之餐。晨读、中午的诵读、晚上的阅读,成了他们重要的一日三餐。哪天如果不读,反而有些不适应呢。
3、诵读,让诗意自然流淌。
天天诵读的力量真的不能小瞧,水滴石穿啊!读着儿歌,读着诗,孩子们积淀了丰富的语言。下课时,常会有学生跑到我的身边,对着我诵读那么一两句:“我不知道阳光从那儿来,当我打开小窗, 阳光扑了个满怀。”课上,在学习生字“园”时,学生会说出“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的诗句。孩子跟着大人一起出去玩,看见美景,会想起读过的诗句。近一年来,孩子们诵读了两百多首儿歌,一百多首古诗,十几篇《晨读对韵》。慢慢地,孩子们浸润了书香,充满了灵性和诗性,学做起小诗人了。
三、成长篇
1、诵读,锻造学生意志。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罗伊斯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着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
班里有五、六个孩子,对诵读充满了兴趣。他们本身意志力比较强,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们始终是领头雁,读得比别人认真,背得比别人更快。但也有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读儿歌时劲头还算十足,可读古诗时,就害怕起来了。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们不仅怕读,更怕的是背诵。有的孩子甚至很讨厌晚上,因为到了晚上,家长会检查孩子诵读古诗的情况。怎么办?放弃还是坚持?能不能改变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坚持下来呢?于是,每天的晨读时间就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到滚瓜烂熟,再让孩子背诵。水到渠成,全班大部分孩子把《古诗文诵读一(下)》的古诗都背了出来。再次和孩子交流,孩子们都说不怕背古诗了,他们说读着读着,古诗的意思就懂了。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孩子们战胜自己,坚持了下来,锻造了意志。
2、诵读,提升学生能力。
诵读,在建设书香中队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因为有了每天的诵读,孩子们识的字越来越多,看起书来不再那么费力。《安徒生童话》、《第一百号海龟》、《秃秃大王》《一年级的小豌豆》这些充满童趣的书,孩子们越看越爱看。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们的阅读能力、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与日俱增。他们的身上正发生着一点一点的变化。
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们还开展了“日有所诵,水滴石穿”中队主题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主动性,诵读儿歌,诵读经典,排练节目。他们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分成小组认真地排练节目。短短一个星期,孩子们呈现了一个经典的中队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慢慢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