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静”场地 打造“动”空间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工作于一所农村中心学校,前几年因区域调整合并了周边几所村级学校,目前学校共有30个班级,在校学生1600多名。学校只有一块300m跑道的操场,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专职体育教师也仅有3人,大多数的体育课教学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种小场地、多班级、大班额、少师资的体育教学现状困扰了学校多年,每年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也不甚理想。笔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校园内其实还是有很多可开发、可利用的“废”场地,如,空白的墙壁、未规划的硬质地面等。如果对这些场所加以合理规划和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目前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现状。笔者尝试设立了几个活动区助力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一、规范行走区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学生排队出操很难达到整齐、迅速的要求,队伍不整齐、行走效果差。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往往前面的队伍排好了,后面的队伍又乱了,昨天刚刚站好的位置,今天又忘了。对此,笔者尝试在学生平时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设计了规范行走标志,如,在操场设计标志(见图1-1),让学生明确知道直线走的方向和轉弯的节点;在楼梯上设计标志(见图1-2),让学生明确知道上下楼梯靠右行;在进出卫生间的门口设计标志(见图1-3),使学生懂得进出有序不拥挤。
  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再加上诸如“眼要看前方、身体要挺直、前后留距离、手臂自然摆”等自编的顺口溜,很容易就规范了学生的行走行为,低年级学生“自然地形走”的教学也很快达成了预期目标。
  二、卡通丈量区
  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笔者在空白的墙壁和地面设计了卡通的丈量标志。其中,在墙壁上设计高低不等的长颈鹿身高丈量尺(见图2-1),各个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高度进行丈量。随着学生身高的增加,这片区域逐渐成为学生成长记录墙,闲暇之余,学生还时不时去找寻自己以前丈量时留下的痕迹。在塑胶跑道两端的弧形地面设计了青蛙远度丈量刻度(见图2-2),漂亮的卡通形象引得学生纷纷到场地练习跳跃。这些形象直观的刻度标志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再辅以“预摆要协调、起跳要蹬地、腾空要展体、落地要缓冲”的顺口溜,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三、快乐跳跃区
  为了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在低年级教室门口硬质地面和塑胶跑道两端的弧形地面设计场地,引导学生进行开合跳、单足跳、双足跳以及各种各样的自由发挥跳练习(见图3)。自从场地建成后,课间再也见不到学生追逐打闹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场地里开展的各种跳跃游戏。就连教师也常常去练习,他们说自己仿佛又找到了童年时“跳房子”的感觉。通过不间断练习,“单跳双落”、“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过”的课堂教学不费力地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精准投掷区
  为了提高学生投掷远度和准度,提高学生足球射准的能力,笔者在闲置空白的墙壁和硬质的地面设计场地(见图4),通过击中不同的区域获得相应的分值,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进行投掷和射门练习,由此很快就找准了投掷方向,也准确地把握了投掷的角度。再加以“双脚前后立、肩对投掷方、肘在肩上屈、自然挥手臂”的顺口溜,学生的“持轻物掷准”、“持轻物掷远”、“足球射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多形状、多玩法、多色调地、趣味化地对“静”场地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拓宽了师生活动场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其他文献
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标准》规定项目成为每所学校新学年开始后的“传统项目”。每学年开始,在学校组织《标准》中的项目练习时,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应难免存在多班同时练习的情况。以笔者学校为例,本学期共有27个教学班、7名体育教师,学校仅有200m环形跑道的操场。一般情况下都会有3~4个不同年级的班级同时上课,7名体育教师同时在操场组织练习,教师之间在组织练习时相互影响
记得出发当天早上4:30拖着行李匆匆赶往机场,我带着对江西革命老区的憧憬和向往,踏上了《我是体育教师》的支教之路。有幸参加这次公益支教活动是我作为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是人生路上的一场修行。能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能为革命老区的老师们做点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到达兴国县东村中学之前,一直困扰着我。  当看到沙土混合的操场上还有孩子没有运动鞋穿,当知道学校的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当听说有些孩子没有父母
最佳投稿时间:2017年5月7~22日  征稿主题:对发展性评价的探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是注重过程, 面向未來, 重在发展的评价。因个体之间的差异, 学校体育教学中大多
一、足球射門教学器材的开发  教学现状:标准的足球场地面积大、球门少,两个球门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方法就显得单一。  器材开发:利用废弃的布料做成“球门”,用挂钩固定在铁丝网上(见图1)。  实效1:增加球门个数。在足球教学中,球门个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布“球门”的制作比较简单,可以设置多个球门,学
《中国学校體育》:您怎么认识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邢长军:体育即教育,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同时,抓好学校体育也是促进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学校体育作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提高学生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把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校体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学校体
耐力素质通常指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  心肺耐力指人體通过心脏泵血和肺呼吸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和能量代谢需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心脏泵血功能、肺部通气换气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等外周组织利用氧气的能力。心肺耐力是發展各种机能和素质的基础,是评价一个人健康状况和机能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机体代谢能力的强弱、运动能力
2018年1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等术语成为教师口中的高频词。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1]。学科核心素养又如何从纸上跃迁为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品格与能力呢?《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途径不仅包括体育与健
一、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成立海淀区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将海淀区“十三五”发展目标定位在建成高水平、均衡化的教育强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大区、强区,力争通过开拓、前瞻的工作探索,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区学校体育工作,以“立德树人、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精细促进、积极安全”为原则,制定《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体育工作三年
以幼儿自身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对事物的认知多以个人兴趣为前提。因此,在进行幼儿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满足幼儿需要,达到提升幼儿能力的目的。利用卡片游戏,提升幼儿信息接收能力  在进行幼儿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相关卡片,对幼儿进行卡片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合理且简单的卡片游戏,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相应的卡片直观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培养幼儿的直观想象力。需要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