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足球射門教学器材的开发
教学现状:标准的足球场地面积大、球门少,两个球门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方法就显得单一。
器材开发:利用废弃的布料做成“球门”,用挂钩固定在铁丝网上(见图1)。
实效1:增加球门个数。在足球教学中,球门个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布“球门”的制作比较简单,可以设置多个球门,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练习的次数便能得到保障。
实效2:明确重点与难点。在自制的布“球门”上,笔者将本课的重难点、学习要求、学生易犯错误、技术动作图示等分别制成提示卡粘贴在布“球门”上,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参照教学提示不断强化和改进技术动作,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实效3:便于开展游戏。利用布“球门”将场地划分为四个区域(甚至更多),在不同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得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射门积分赛,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进步,进而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拓展练习:在进行头顶球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4名学生拉住“球门”的四角形成一个“网兜”,1名学生进行头顶球练习,4名学生用“网兜”接住来球并将球反弹给练习者(见图2-1);在进行脚内侧传接球时,可以让2名学生拿着布“球门”横向移动,1名学生进行踢球射准练习(见图2-2)。
二、篮球投篮教学器材的开发
教学现状:一块篮球场只有2个篮筐,满足不了学生练习的需求;使用多个篮球场,不易组织教学;一般学校配备的篮架为成人篮架,不能调整高度,不适合小学生练习。
器材开发:将2根绳子分别系在呼啦圈上,一侧绳子系在篮球架上,另一侧绳子系在放篮球的推车等物体上(需将系绳子的物体固定住),使呼啦圈保持不动。呼啦圈可垂直于地面,也可平行于地面,其高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见图3)。
实效1:增加篮筐个数。篮筐个数得到补充后就可以多组同时进行练习,小组成员依次投篮,学生练习的次数就能得到保证,能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拓展练习:篮筐的高度和数量自行调节。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练习者自主调整“篮筐”高度的同时,增加“篮筐”的数量,在拉大两个固定物距离的同时,增加呼啦圈的数量,将学生分为更多的组,增加练习密度,提高练习积极性。
三、排球垫球教学器材的开发
教学现状:学生对排球的控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垫球练习时,球容易到处乱飞,学生捡球浪费的时间导致练习密度过低,不利于技能的掌握。
器材开发:将排球放入球网和牛皮筋组合的网兜内(见图4)。
实效1:提高练习密度。学生将牛皮筋缠绕在手上进行垫球练习,这样,即使学生在自垫球的过程中失误,球也不会到处乱飞,学生可迅速调整重新练习,增加练习密度,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实效2:促进合作学习。2名学生一组进行合作练习时,可让1名学生手上缠好牛皮筋,将球抛给对面的学生,让其接不同方向的来球进行垫球练习,即使垫球不到位或垫不到球,手缠牛皮筋的学生都能迅速回收排球并继续练习,争取更多练习的机会以改进技术。
拓展练习1:便于开展游戏。笔者利用器材组织“接打弹弹球”的游戏:辅助者手缠牛皮筋,快速将球抛向练习者,练习者垫到球为胜(见图5-1);或者练习者手缠牛皮筋,快速自抛自垫球,辅助者抱到球为胜(见图5-2)。
拓展练习2:在进行侧面下手发球教学时,同样可以用手缠教具的方法进行练习,排球垫起后可迅速收回再次练习;在进行移动步法练习时,可以将教具作为目标,排球抛到哪里就向哪里移动,并且抛出的排球方便收回,可持续练习。
拓展练习3:器材的开发使用还可以触类旁通,如,上述排球的辅助教学器材也可以运用于足球的脚内侧传接球(见图6-1)的教学中去,球踢出便会自动返回,便于练习;同样也可运用于排球垫球入圈(见图6-2)的游戏中去,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球类教学包含的技术动作很多,器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体育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各种器材的功能,课堂教学一定会绽放更多的精彩。
教学现状:标准的足球场地面积大、球门少,两个球门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方法就显得单一。
器材开发:利用废弃的布料做成“球门”,用挂钩固定在铁丝网上(见图1)。
实效1:增加球门个数。在足球教学中,球门个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布“球门”的制作比较简单,可以设置多个球门,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练习的次数便能得到保障。
实效2:明确重点与难点。在自制的布“球门”上,笔者将本课的重难点、学习要求、学生易犯错误、技术动作图示等分别制成提示卡粘贴在布“球门”上,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参照教学提示不断强化和改进技术动作,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实效3:便于开展游戏。利用布“球门”将场地划分为四个区域(甚至更多),在不同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得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射门积分赛,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进步,进而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拓展练习:在进行头顶球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4名学生拉住“球门”的四角形成一个“网兜”,1名学生进行头顶球练习,4名学生用“网兜”接住来球并将球反弹给练习者(见图2-1);在进行脚内侧传接球时,可以让2名学生拿着布“球门”横向移动,1名学生进行踢球射准练习(见图2-2)。
二、篮球投篮教学器材的开发
教学现状:一块篮球场只有2个篮筐,满足不了学生练习的需求;使用多个篮球场,不易组织教学;一般学校配备的篮架为成人篮架,不能调整高度,不适合小学生练习。
器材开发:将2根绳子分别系在呼啦圈上,一侧绳子系在篮球架上,另一侧绳子系在放篮球的推车等物体上(需将系绳子的物体固定住),使呼啦圈保持不动。呼啦圈可垂直于地面,也可平行于地面,其高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见图3)。
实效1:增加篮筐个数。篮筐个数得到补充后就可以多组同时进行练习,小组成员依次投篮,学生练习的次数就能得到保证,能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拓展练习:篮筐的高度和数量自行调节。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练习者自主调整“篮筐”高度的同时,增加“篮筐”的数量,在拉大两个固定物距离的同时,增加呼啦圈的数量,将学生分为更多的组,增加练习密度,提高练习积极性。
三、排球垫球教学器材的开发
教学现状:学生对排球的控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垫球练习时,球容易到处乱飞,学生捡球浪费的时间导致练习密度过低,不利于技能的掌握。
器材开发:将排球放入球网和牛皮筋组合的网兜内(见图4)。
实效1:提高练习密度。学生将牛皮筋缠绕在手上进行垫球练习,这样,即使学生在自垫球的过程中失误,球也不会到处乱飞,学生可迅速调整重新练习,增加练习密度,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实效2:促进合作学习。2名学生一组进行合作练习时,可让1名学生手上缠好牛皮筋,将球抛给对面的学生,让其接不同方向的来球进行垫球练习,即使垫球不到位或垫不到球,手缠牛皮筋的学生都能迅速回收排球并继续练习,争取更多练习的机会以改进技术。
拓展练习1:便于开展游戏。笔者利用器材组织“接打弹弹球”的游戏:辅助者手缠牛皮筋,快速将球抛向练习者,练习者垫到球为胜(见图5-1);或者练习者手缠牛皮筋,快速自抛自垫球,辅助者抱到球为胜(见图5-2)。
拓展练习2:在进行侧面下手发球教学时,同样可以用手缠教具的方法进行练习,排球垫起后可迅速收回再次练习;在进行移动步法练习时,可以将教具作为目标,排球抛到哪里就向哪里移动,并且抛出的排球方便收回,可持续练习。
拓展练习3:器材的开发使用还可以触类旁通,如,上述排球的辅助教学器材也可以运用于足球的脚内侧传接球(见图6-1)的教学中去,球踢出便会自动返回,便于练习;同样也可运用于排球垫球入圈(见图6-2)的游戏中去,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球类教学包含的技术动作很多,器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体育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各种器材的功能,课堂教学一定会绽放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