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定位 立目标 夯基础 强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ste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校體育》:您怎么认识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邢长军:体育即教育,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同时,抓好学校体育也是促进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学校体育作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元素,它丰富着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激励着学生积极向上、阳光激昂的精神风貌;第二,学校体育中的专业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课堂教学,教授学生体育技能、体育文化、体育品质,引导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第三,学校体育教学,特别是作为必修科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覆盖全体学生身体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形成的必备要素,其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有言之,不重视学校体育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学生健康第一责任人,我力求自己做一个重视体育的好校长,而且号召全校中层及以上的干部要做一个重视体育的好干部。第四,学校体育教学不但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方法,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与道德素养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体育与健康课同其他学科具有同样的教育价值。由此可见,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为学校育人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健体方法和技能,为学生个体的终身体育、终身健康、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带着所喜欢的、受益终身的运动项目和良好的锻炼素养,健康成长,走向社会,走好一生。
  《中国学校体育》: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学校立足理念凝练、目标定位、过程细化和评价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提升教学实效,请具体阐述是如何操作实施的?
  邢长军:学校围绕“养正气、强素质、育真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目的,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抓手,逐步完善课程体系,锻造高效课堂。具体地讲:一是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如大课间、课外活动等,要求学校领导、教师的全员参与,达成上下贯通、处处发力、意识增强、氛围浓厚的态势。二是课程全面落实。学校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加大力度拓展各类校本课程;优化两操、大课间活动;积极推进选项教学模式,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合四分六”选项模式,即四个教学班为一个选项教学单元,打破原班级界线,学生从六项中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三是管理全程考核。学校教务处、年级组组成考核小组,对体育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考勤、评价等进行考评、总评,并计入教师教学档案,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四是评价全部达标。学生要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高中学生健康检测标准拟定的各项指标。
  《中国学校体育》:目前,学校已逐步构建起“一、二、三、四”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并取得了积极效果,请介绍其内涵及具体推进举措。
  邢长军:学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效果显著的“一、二、三、四”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即每个学生在校三年要树立一个“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至少两项终生受益的运动技能;挖掘体育的娱乐、益智、德育三大功能;参加一次远足拉练、一项重大比赛、一项才艺展示、一个社团活动等四项活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学校采取了5项措施以保障阳光体育活动的切实开展:一是健全机制,纳入课程管理体系,确保运动时间;二是制订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并将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三是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四是大力推进体育教师综合素养提升,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参加区教育局体育教研室一年一度的“三能”测试,贯彻落实区体育发展及体育建设的“四项”工程;五是修订绩效考核标准,实施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创新推进“教体结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请您介绍具体的“教体结合”操作思路与经验,及具体效果。
  邢长军:“教体结合”之教和体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教体结合”,要求运动队建设坚持专职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有机融合的文、武并进的运行机制,并以培养“道德修养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学校女排的成功就是得益于一直坚持走“教体结合”之路,并且经过多年摸索锤炼出“以球健体,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审美”的训练理念,使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既能提升文化素养,又能挖掘运动潜能,成为富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协同教练组制订了“四步走”的策略。第一,选好苗子。通过面试、测试、体检等手段科学选拔具有运动潜质的小学生,真正从娃娃抓起。第二,夯实基础。为确保基本功过硬,让学生从小打磨文化和专业这一双“翅膀”,我们与周边优质的初中和小学签订就读协议,确保中小学生文化课学习质量。第三,科学训练。学校设立赵善文、武云飞名师工作室,聘请知名专家,定期进行技战术指导;与有关高校、用人单位签订代训协议;与省内外名校合作,以战代训;选派优秀运动员到日本等国家进行学习交流。第四,积极拓展成长通道。学校不断拓展渠道,送“才”上门,为高校、国家级专业队伍输送了50余名优秀运动员,由此学校也进入“花香自有蝶飞来”的良性循环机制。
  作为国家级排球后备人才学校,目前学校女排成绩显著。如,在2017年“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小学生排球比赛”“江苏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江苏省第二十三届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三项比赛中,学校女排均获得前3名的优异成绩。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引导教师从“智慧型”向“科研型”发展,体育与健康学科也不例外。学校这一理念是基于什么提出的?您又怎么理解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对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抓手予以保障和推进?   邢长军:体育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探索、提升,才能拥有精湛的体育教学技艺,才能高屋建瓴,创造性地展开体育教学。当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不断向纵深推进,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与能力,且铜山区教育局体育教研室推出的“六个一”“三权”等都大力倡导体育教师要具备科研的能力。基于此,学校大力推进体育教师从“智慧型”向“科研型”转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科研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把一种健康、朝气蓬勃的状态展示在学生面前,做有底蕴、有底气、有自信的教师。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整体拓宽学校“彰显艺体特色”的办学之路,有助于更科学规范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提档升级。对此,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给予保障和推进:第一,提高待遇。体育教师发表论文会获得同类高一级别奖励,对已经立项的体育专项课题给予足够的经费;在评优评先中,倾斜政策,多给名额。第二,创设学术平台,加强培训力度。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增长见识;请学校体育领域专家进校培训,深入指导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开展。第三,订阅一定数量的学校体育专业教学指导报刊杂志,配齐体育科研所必需的仪器设备。
  《中国学校体育》:近年来,学校高考体育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2017年突破达到80%,这都得益于学校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有效的训练体系,请您具体介绍这一体系,及其取得的成果?
  邢长军:高一选苗,培养兴趣;高二组班,夯实基础;高三强化,训练备考。棠张中学从高一开始,组建体育兴趣小组,包括武术、排球操、健美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足球等8个项目,培养学生的興趣。在训练课上进行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测试,并对与专项技术有关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测定,为体育特长生组班选好苗子。
  高二组建体育班,进行体育专项训练。进入体育班原则上以学生兴趣为主,辅之以教师选拔、筛选,并且侧重选拔那些能吃苦、有毅力、品质好的学生进入体育班。
  高三强化训练。第一阶段(8~11月):基础训练期。主要进行基础性的“四性”训练,即柔韧性、灵活性、规范性、综合性,逐步加大耐久跑的长度、强度,提高心肺、呼吸系统功能;第二阶段(12月至次年2月):强化训练期。在不放松“四性”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耐力、速度、力量训练,及专项素质与技能训练;第三阶段(3~4月):考前期。主要是适宜加大强度,采用“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
  在建立有效的训练体系的同时,学校还着力破解学训矛盾。体育生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专业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协调问题,对此学校健全了体育生“读训结合”制度,德育校长具体负责体育生的文化教育工作,定期检查体育生的文化课学习;把文化教育纳入体育教师的考核范围,要求体育教师在做好训练工作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督促学生参加文化课学习;要求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加强与文化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互通有无;要求文化课教师要在态度、语言、行为上多给予体育生关心、帮助和指导。
  此外,学校为体育班配备专职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配备高水平教师。学校要求教练员和教师从带班之日起,直到学生毕业,负责到底,中途不换人。这样教练员和教师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和文化课状况,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从高二到高三,学生每天坚持早训、晚训,双休日、寒暑假从不间断,这样既可以确保学生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竞技水平,实现两翼齐飞。
  《中国学校体育》:当前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哪些“矛盾”,下一步您有什么计划和解决思路?
  邢长军:棠张中学“教体结合”模式,是丰富和发展中学体育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但目前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理念植入师生心中;二是教学理念相对单一,学生运动能力与学为终身受益的元素相对缺乏;三是在部分师生心目中,依然存在不能将学校体育工作摆在应有位置或“体育即高考”等误区。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将加大宣传,营造“健康第一”的氛围,按季节开展运动会、越野跑、多种球类比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将体育课上所学在课余活动中运用、实践,拓展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与空间,着力解决终身体育问题;学校将多方筹集资金,不断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为体育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实施设备;继续推广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江苏省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丰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增厚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和内容中均提出了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能是指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1]。如何发展体能是体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一般的体能训练都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训练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如果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
“体操”教学内容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必学内容之一。《多种形式的平衡活动方法》是水平二体操单元内容标准之一,它的表现标准为:能说出所学各种形式平衡动作的名称;能在游戏中,完成侧手翻、手倒立、跪跳起等平衡类动作,并且能分别展示至少2种以上的练习方法,表现出身体的平衡、协调,展示良好的肢体控制能力以及身体姿态;表现出勇于挑战、乐于展示的品质,具有一定的互帮互学能力,能描述在
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10期王兴发老师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需要做好的几件小事》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对文中的观点表示认同,同时也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一些操作层面的补充建议,愿意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共享。  一、本职工作抓重点  (一)思考  原文的第一部分就強调年轻教师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两个方面。确实如此,但文中的这个环节没有涉及“怎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每每在广播、电视亦或是手机中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总能激发起笔者心中对祖国的那份爱恋,同时也能让我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在校园里学唱这首歌曲时的学生时代……  70后的我们,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那时候的校园标配就是“几排教室,一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全面实施,深化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模式和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交流课程改革的经验,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遂宁市教育局承办的“十四城市中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拜读了刘老师的案例,让人深受启发。在课堂上能利用一张小小的纸片,将一节平淡无奇的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实效显著,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学习与借鉴。  1.一物多用:小纸片,大用途——激发教师智慧。“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种基于浓烈欲望的学习,必须通过自我活动将内容化成自身的东西。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形成活的智力、真的学力”。
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标准》规定项目成为每所学校新学年开始后的“传统项目”。每学年开始,在学校组织《标准》中的项目练习时,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应难免存在多班同时练习的情况。以笔者学校为例,本学期共有27个教学班、7名体育教师,学校仅有200m环形跑道的操场。一般情况下都会有3~4个不同年级的班级同时上课,7名体育教师同时在操场组织练习,教师之间在组织练习时相互影响
记得出发当天早上4:30拖着行李匆匆赶往机场,我带着对江西革命老区的憧憬和向往,踏上了《我是体育教师》的支教之路。有幸参加这次公益支教活动是我作为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是人生路上的一场修行。能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能为革命老区的老师们做点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到达兴国县东村中学之前,一直困扰着我。  当看到沙土混合的操场上还有孩子没有运动鞋穿,当知道学校的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当听说有些孩子没有父母
最佳投稿时间:2017年5月7~22日  征稿主题:对发展性评价的探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是注重过程, 面向未來, 重在发展的评价。因个体之间的差异, 学校体育教学中大多
一、足球射門教学器材的开发  教学现状:标准的足球场地面积大、球门少,两个球门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方法就显得单一。  器材开发:利用废弃的布料做成“球门”,用挂钩固定在铁丝网上(见图1)。  实效1:增加球门个数。在足球教学中,球门个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布“球门”的制作比较简单,可以设置多个球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