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言形式 感知迁移运用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教研室在课程实施中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加强作业与练习,课堂上要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并倡导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来设计教学过程,以此成为课堂教学结构改变的助推器。宁波市教研室几次组织以“有效的作业与练习”为主题的疑难问题解决培训活动,在课例的研讨和学习中,让我们对语文课堂凸显作业与练习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们尝试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来构建教学过程,围绕明确的练习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渐进式的训练,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形式经历一个从学习感知、迁移深化到尝试运用的过程,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内容更集中,练习训练更有效。
  一、 筛选核心的练习内容
  一篇课文,可以设计练习的内容是很多的。从语文训练的角度讲,可以是词语的积累、句子的练习、段落的学习乃至谋篇布局的特点;从教学的环节上说,在初读、研读、巩固、拓展阶段都可有相应的练习;从练习的形式上设计,可以是抄写积累、用词说话、角色朗读、句式仿写、段落表达等。在开展区域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对《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见表1)。
  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着第2、第3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词语、句式的充分练习,练的时机多,练的形式丰富,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突显了作业与练习,加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但也不难发现,在这一课时中,练习的设计缺少整体的序列,存在为练而练的现象。如果能够在这么多的练习中找到凸显文本特点的语言形式展开练习,阅读能力的提高会更有效。
  确立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来设计教学过程,必须从诸多的练习中筛选出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这个内容应该指向“语言形式”。我们须着眼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 基于课标的学段目标。《从现在开始》是第一学段的课文,除了落实字词教学这个重点目标外,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也应是这个学段要做的铺垫性工作,这样才能为第二学段段落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我们筛选出按“谁上任—发布命令—大家表现”合作读段的练习作为核心练习内容,在学习重点词句的基础上了解组句的规律,然后迁移运用。
  2. 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从现在开始》的第2、第3段在组句规律上是相同的,句与句之间的层次非常清楚,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指导学习第2段,然后迁移第3段,再进行仿说。如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我们就可以扣住“明贬实褒”的写法开展练习,《我的舞台》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表现艰辛的练功生活等等,都需要我们用语文教师特有的敏感去研读、发现。
  3. 立足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些练习的内容很有特色,但如果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够,我们就不能实施。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找到文本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最佳契合点,这样的练习就能“点石成金”。
  二、 展开渐进的训练过程
  筛选出核心的练习内容,必须聚焦内容,对以课文为背景的语言形式进行品味、迁移,这需要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展开渐进式的训练。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对《从现在开始》的练习进行了调整(见表2)。
  调整后,课的学习统整在一个明确的练习目标中进行,使教学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语言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逐层提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词学句,更在语言结构的不断复现和冲击中,学习了连句成段的方法。
  展开练习的训练过程要讲究以下策略:
  1. 从内容入手,由内容走向形式。学生学习课文是带着自己原有的认知和生活体验的,如果剥离了内容,学生学习语文就会陷入机械枯燥甚至是说教的泥潭。从内容入手,先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充分的感知,进入课文,体验情感,再从内容出发探究文章的表达形式,这样的教学过程吻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2. 朗读是促进学生语言感悟的重要手段。语言形式的感知需要让学生经历一个体验的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必须通过形象的手段进行感知。朗读是感悟语言规律、语言韵味最好的催化剂。上例《从现在开始》中感知连句成段的方法,采用教师问读的方式,学生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3. 迁移运用语言形式要挖掘文本情境。要利用文章中的相关段落实现迁移,尤其是用并列段成文的课文,有些文章的表达虽不是并列段式的,但这种表达特点往往散布在文章的前前后后,一气呵成,利于形式的迁移深化。尝试运用更要从文本里找到合适的情境或从文本中延伸情境,这样有助于内容和形式的同步推进,情感的自然升华。如《学会看病》一课我们可以这样展开练习(见表3):
  (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 315400)
其他文献
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篇幅比上学期长,大部分要求背诵,要求会写的字也增至十个左右,识字量也比原来加大了许多,且全市规定对一、二年级学生不得留书面回家作业,这就更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进行全面、科学的文本解读,以定准教学目标,成为教学的关键。通过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出文本解读的五个步骤,下面以《雨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为例作一阐述。  第一步:分析教材,把握诗歌
【摘 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是小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这两种方法,难免心生畏惧。借鉴问题转化、以形助数、归纳推理、着眼整体等数学思维,把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密切结合起来,可为小古文释义教学探寻更多路径,从而引导学生叩开文言文学习的大门,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小古文;释义教学;路径  近些年,小古文悄悄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小古文,通常是指篇幅比较短小的文
【摘 要】大语文观背景下,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心。要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可尝试 “多向对话”这一教学手段,以破解传统习作教学的无奈。借助对话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兴味,实现语言增长,从而优化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向对话;习作教学  一、缘起:思绪万千,囊中羞涩  纵观传统作文教学,“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教”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三大难题,久攻
【设计意图】  “正确处理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当下,强化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适当融合非本体性内容,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没有参与,就没有课堂;没有语用实践,就没有能力提升。本课试图借助Hiteach平台和小班形式,以“扎实趣练”为核心手段,让每个学生经历“认知、实践、迁移”的学习过程,使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教学目
人教版五下《梦想的力量》一文内容虽浅显,含义却深刻,可以引发人们许许多多的思考,小主人公瑞恩的梦想以及他实现梦想的执著,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本文就文本解读、目标把握和行为导引等方面,谈谈本课例体现的价值导向。  一、文本解读从例子走向现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错,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解读好文本,千方百计地用好每一篇课文,让学生在每一个例子上学有收获,能有增量。
【摘 要】阅读题是测试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因素。编制测验题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阅读材料,关注选文的长度,其内容应具有生活性、人文性和工具性,承载足够多的可供测试用的信息点。命题应针对检索、理解、运用、评鉴、质疑创新等能力进行,题量适宜,且分值比重根据题目的思维含量合理分配。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考教一致。  【关键词】中段;质量检测;阅读能力;测试工具;命题  阅读能力是四年级
【摘 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
一、案例概述    领雁工程的实践活动阶段,笔者给三上的小朋友上了一节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因为在自己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听过这节课,觉得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还是有一定基础的,那节课上得都比较顺,学生也学得比较到位。所以,以拿来主义的心态,采用了很多类似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特别是重点教学片段的流程。具体过程是:先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通过让学生播报商品的价格,总结出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
引起我对“脊梁”注意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一句话:“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的轻声读法,一时间觉得别扭,不习惯。都说汉字有意合性的特点,所以凭直觉,“脊梁”应该是一个血气浓郁、阳刚味十足的词性,如“我们要挺起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千年脊梁”。你一定会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怎么会读成像“小女人”似的轻柔曼妙呢?  朱光潜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专门行业的交际用语,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的。高超的教学语言必将深深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愿听、爱听,积极主动地接受各种技能,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语文教师的口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要艺术化,以达到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高水平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