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是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的步伐而同步发展的。也就是说在教育改革的语境和背景下,传统文化教材改革意识的强化促进了建设意识的强化。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来透析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现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现状
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固然是尽量全面和完整,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点滴不漏。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现状大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描述。
其一,传统文化教材改革深入发展。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研究传统文化理论发展的推动,这在新时期文化拨乱反正、反思反省、新观念新方法引进等文化思潮中可见这一推动力的作用。二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从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进军号吹响,就随着教育理念、教学观点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整体上推动传统文化教材的改革。三是作为系统工程和建设规划的推动力,作为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的动力机制。
其二,传统文化教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态势,打破了过去由教育部统编或指定使用教材的大一统局面,也打破了定于一尊的权威教材的独霸局面,构建了对话交流平台和学术争鸣的风气和氛围。一些高校还针对教学实际和特色优势,偏重于带有地方特色和办学特色的教材,几乎在所有高校的文科专业都有过主编、合编、参编传统文化教材的经历和成果。这无疑调动了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教材编写的主动性,为教材资源的发掘和教材建设做贡献,形成教材建设发展的良好态势。
其三,加强教材建设制度、机制,引导教材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高校都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制度,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完善教材建设体系,加大教材建设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评比机制,保障和规范教材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原因
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理论自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教材建设,构成教材的局限性与问题;另一方面是教材建设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类教材而由此产生问题;再一方面是因制度、机制、政策方面的缘故从而使教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不足归而言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教材质量从整体而言虽有所提高,但存在不少质量问题。一些教材粗制滥造,东拼西凑,存在着观点、材料、论证、思路、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影响到教材的质量和传统文化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严密性。这些劣质教材不仅是影响到教材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其弊端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而应该对劣质教材或质量不高的教材予以抵制和惩罚,应该制订教材编写和出版及其使用的严格规章制度,以整顿教材生产秩序。同时也必须进一步加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教材建设重在质量把关,强化质量第一的观念。
其二,传统文化教材数量虽多,但重复的也多。教材之间的重复抄袭、雷同、模仿等不正之风严重影响到教材质量,这种重复现象不仅是在体例框架、知识结构上的重复,而且也在观点、论证、概念界定、语言表述上重复,从而使传统文化教材几十年一贯制,始终给人以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之感,也给人炒旧饭、老套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守旧之感。这种弊端不仅是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浪费,而且也使教材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其三,传统文化教材存在的四脱节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文化类教材似乎等同于文化理论,其思辨性、抽象性、概念化的过度强化的同时又与文化实践、文化实际脱节;二是理论与现实发展脱节,理论滞后于现实发展,新的文化观点在现实发展中不断更新和改革,但无法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三是理论与中国实际脱节;四是理论与教学实际脱节。这说明传统文化教材脱离教学实际,未能准确反映出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故而存在有悖于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的弊端,缺乏理论的应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以上种种问题并不仅仅限于此,但又构成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找出根源,发现原因,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三、解决传统文化教材问题的对策
寻找解决传统文化教材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教材研究不仅要有宏观整体的研究,也要有微观的、个案的、具体教材的研究;既要有历时性的研究,也要有共时性的研究,或跨文化教材的比较研究;既要有对经典性、典型性的优秀教材精品的研究,也要注重对特色教材的研究,从而形成教材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次,解决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其二,建立和健全教材建设制度,完善教材编写出版和使用制度。从制度和体制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是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弊端的根源和环境,也是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这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的实用功利主义态度而言要扎实、实在,也不乏对症下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教材建设应着眼于制度建设、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其三,以科研促进教学和教材建设。科研一方面能以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材资源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以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动力。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与教材质量有关,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与教学质量有关,因此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就可以解决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缴存质量和教学质量。
传统文化教材建设既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教材建设的规划也是重要的一环。这说明传统文化的教材建设是一个着眼于现实和将来的应用和规划过程,只有使教材建设工作稳步、扎实、持续地开展下去,才能使传统文化的教材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效果。
注:本论文为国家开放大学2014—2015年度科研立项课题《广西地域文化类地方性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论文,课题立项编号为:G14A3106W
一、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现状
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固然是尽量全面和完整,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点滴不漏。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现状大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描述。
其一,传统文化教材改革深入发展。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研究传统文化理论发展的推动,这在新时期文化拨乱反正、反思反省、新观念新方法引进等文化思潮中可见这一推动力的作用。二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从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进军号吹响,就随着教育理念、教学观点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整体上推动传统文化教材的改革。三是作为系统工程和建设规划的推动力,作为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的动力机制。
其二,传统文化教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态势,打破了过去由教育部统编或指定使用教材的大一统局面,也打破了定于一尊的权威教材的独霸局面,构建了对话交流平台和学术争鸣的风气和氛围。一些高校还针对教学实际和特色优势,偏重于带有地方特色和办学特色的教材,几乎在所有高校的文科专业都有过主编、合编、参编传统文化教材的经历和成果。这无疑调动了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教材编写的主动性,为教材资源的发掘和教材建设做贡献,形成教材建设发展的良好态势。
其三,加强教材建设制度、机制,引导教材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高校都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制度,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完善教材建设体系,加大教材建设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评比机制,保障和规范教材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原因
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理论自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教材建设,构成教材的局限性与问题;另一方面是教材建设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类教材而由此产生问题;再一方面是因制度、机制、政策方面的缘故从而使教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不足归而言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教材质量从整体而言虽有所提高,但存在不少质量问题。一些教材粗制滥造,东拼西凑,存在着观点、材料、论证、思路、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影响到教材的质量和传统文化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严密性。这些劣质教材不仅是影响到教材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其弊端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而应该对劣质教材或质量不高的教材予以抵制和惩罚,应该制订教材编写和出版及其使用的严格规章制度,以整顿教材生产秩序。同时也必须进一步加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教材建设重在质量把关,强化质量第一的观念。
其二,传统文化教材数量虽多,但重复的也多。教材之间的重复抄袭、雷同、模仿等不正之风严重影响到教材质量,这种重复现象不仅是在体例框架、知识结构上的重复,而且也在观点、论证、概念界定、语言表述上重复,从而使传统文化教材几十年一贯制,始终给人以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之感,也给人炒旧饭、老套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守旧之感。这种弊端不仅是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浪费,而且也使教材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其三,传统文化教材存在的四脱节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文化类教材似乎等同于文化理论,其思辨性、抽象性、概念化的过度强化的同时又与文化实践、文化实际脱节;二是理论与现实发展脱节,理论滞后于现实发展,新的文化观点在现实发展中不断更新和改革,但无法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三是理论与中国实际脱节;四是理论与教学实际脱节。这说明传统文化教材脱离教学实际,未能准确反映出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故而存在有悖于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的弊端,缺乏理论的应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以上种种问题并不仅仅限于此,但又构成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找出根源,发现原因,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三、解决传统文化教材问题的对策
寻找解决传统文化教材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教材研究不仅要有宏观整体的研究,也要有微观的、个案的、具体教材的研究;既要有历时性的研究,也要有共时性的研究,或跨文化教材的比较研究;既要有对经典性、典型性的优秀教材精品的研究,也要注重对特色教材的研究,从而形成教材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次,解决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其二,建立和健全教材建设制度,完善教材编写出版和使用制度。从制度和体制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是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弊端的根源和环境,也是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这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的实用功利主义态度而言要扎实、实在,也不乏对症下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教材建设应着眼于制度建设、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其三,以科研促进教学和教材建设。科研一方面能以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材资源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以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动力。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与教材质量有关,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与教学质量有关,因此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就可以解决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缴存质量和教学质量。
传统文化教材建设既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教材建设的规划也是重要的一环。这说明传统文化的教材建设是一个着眼于现实和将来的应用和规划过程,只有使教材建设工作稳步、扎实、持续地开展下去,才能使传统文化的教材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效果。
注:本论文为国家开放大学2014—2015年度科研立项课题《广西地域文化类地方性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论文,课题立项编号为:G14A310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