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题是近年在各级考试中较流行的命题形式.它取材新颖,题型多样,往往以社会为课题、最新科技成果为知识的载体.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信息题望而生畏,得分率偏低.下面就化学信息题解题障碍及对策谈点体会.
一、信息新,存在慌乱的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反映:在考试时,见到没有接触过的新内容或考前预料不到的新题型时,心里就会害怕.而信息题常常给出一些新信息,引起学生心慌意乱,解题失去信心.
例如,“轻轨电车”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优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电刷材料含有石墨.选择石墨作为电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1);(2);(3).
分析:此题以轻轨电车创设情境考查石墨的性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如果学生心理素质好,认真看完全题,筛掉前面的干扰信息,结合化学规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就能从石墨的用途进行分析.由于电刷在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
对策:鼓励学生接触新科技和实际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新科学的精神.
二、文字长,提取信息难
有些信息题的篇幅长,学生阅读到题的后半部分时,就忘了前面部分的内容;看完题目,还不理解題意,于是心里发慌,记忆和思路混乱.
例如,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③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④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⑤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在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转化为可溶性的硝酸盐.(1)短文中描述氮气化学性质的句子是(填序号).(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气体时,宜用法收集.(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本题介绍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起点高,落点低”.如果没有目标地从头读到尾,感觉新名词较多,思绪混乱.如果先看问题,知道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信息,情况就不同.如(1)是要回答氮气的化学性质,文中只有①②两句是描述氮气的.再结合课内学过的基础知识: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及与某些物质的反应等.显然,文中描述氮气化学性质的句子是②.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后面的问题.
对策:先看题后提出的问题,然后依据问题从头到尾阅读题目,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做到“个个突破”.
三、“先入为主”的负面思维定式
由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以及做了大量的传统经典题,形成了各种类型题的固定的解题模式.这种利用熟练的课本知识和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出来的解题方法,能够提高解经典类型题的速度,但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学生的头脑,形成了消极的思维定式,对解信息题极为不利.
例如,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已知氢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试分析:(1)H 是结构简单的一种阳离子,H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电子数为.(2)CaH2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2,则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分析:在课本知识中,H 的化合价为 1价,学生对此非常熟悉.而此题的命题者用CaH2作载体,设置了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过程中用到的知识主要是化合物化合价的规律.在解决本题时容易形成负面的思维定式.有些粗心的学生认为,H的化合价为 1价.
对策:习惯思维或思维定式是学生钻进题海,把同类型题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形成的.要打破思维定式,必须先把学生从题海中救出来,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做习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接触新事物,开拓视野.
总之,信息题之所以使学生望而生畏,是因为它具有篇幅大、信息新、内容广、关系复杂和模式不定等特点.学生如果能抓住其特点,排除解题时存在的思维障碍,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就会简化问题和提炼信息,掌握解信息题的方法.
一、信息新,存在慌乱的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反映:在考试时,见到没有接触过的新内容或考前预料不到的新题型时,心里就会害怕.而信息题常常给出一些新信息,引起学生心慌意乱,解题失去信心.
例如,“轻轨电车”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优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电刷材料含有石墨.选择石墨作为电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1);(2);(3).
分析:此题以轻轨电车创设情境考查石墨的性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如果学生心理素质好,认真看完全题,筛掉前面的干扰信息,结合化学规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就能从石墨的用途进行分析.由于电刷在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
对策:鼓励学生接触新科技和实际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新科学的精神.
二、文字长,提取信息难
有些信息题的篇幅长,学生阅读到题的后半部分时,就忘了前面部分的内容;看完题目,还不理解題意,于是心里发慌,记忆和思路混乱.
例如,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③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④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⑤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在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转化为可溶性的硝酸盐.(1)短文中描述氮气化学性质的句子是(填序号).(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气体时,宜用法收集.(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本题介绍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起点高,落点低”.如果没有目标地从头读到尾,感觉新名词较多,思绪混乱.如果先看问题,知道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信息,情况就不同.如(1)是要回答氮气的化学性质,文中只有①②两句是描述氮气的.再结合课内学过的基础知识: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及与某些物质的反应等.显然,文中描述氮气化学性质的句子是②.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后面的问题.
对策:先看题后提出的问题,然后依据问题从头到尾阅读题目,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做到“个个突破”.
三、“先入为主”的负面思维定式
由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以及做了大量的传统经典题,形成了各种类型题的固定的解题模式.这种利用熟练的课本知识和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出来的解题方法,能够提高解经典类型题的速度,但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学生的头脑,形成了消极的思维定式,对解信息题极为不利.
例如,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已知氢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试分析:(1)H 是结构简单的一种阳离子,H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电子数为.(2)CaH2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2,则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分析:在课本知识中,H 的化合价为 1价,学生对此非常熟悉.而此题的命题者用CaH2作载体,设置了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过程中用到的知识主要是化合物化合价的规律.在解决本题时容易形成负面的思维定式.有些粗心的学生认为,H的化合价为 1价.
对策:习惯思维或思维定式是学生钻进题海,把同类型题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形成的.要打破思维定式,必须先把学生从题海中救出来,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做习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接触新事物,开拓视野.
总之,信息题之所以使学生望而生畏,是因为它具有篇幅大、信息新、内容广、关系复杂和模式不定等特点.学生如果能抓住其特点,排除解题时存在的思维障碍,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就会简化问题和提炼信息,掌握解信息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