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社会开满畸形的花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2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新华网发布署名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对“娘炮”现象予以严厉批评,认为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一些网民对当前越来越多的“娘炮”刷屏的现象表示担忧,呼吁“好好治治这股‘娘炮’歪风”“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我不喜欢“娘炮”之类的称呼。也不喜欢所谓“小鲜肉”的明星。但在我看来,“娘”文化应当是一种有尊严的亚文化。
  所谓“娘”的男生也应受到尊重。人是生而有异的。当群众试图用主流文化的有色眼镜看待每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然形成了群众最怕的道德绑架。每个人都应受到平等的尊重,一个男生温柔、细心,不应是他受到鄙夷和孤立的原因。当前段时间曝光一个温柔软弱的男生被人嘲笑“娘炮”,被自诩“男子汉”的同学欺凌至死的事件时。少年老成的人也开始担心起下一代的未来。且不谈“温柔”与“娘”之间是何联系,每个人也应有选择自己内心性别的权利。社会上有一种人群叫跨性别者。这种内心的男生会更想拥有小姑娘的身心。他们,或者说她们,并不是出于变态的心理才穿裙子、说女孩的话,却受到比变态更甚的歧视。这就是时下社会令人痛心之处了。
  “娘”文化应是合情存在的亚文化。它应合情存在,因为这是每个人生来应有的权利,不应被偏激的社会舆论所剥夺。它应是一种亚文化,因为这样的文化不应成为主流。它应该是文化百花丛中一朵美丽芬芳而低调内敛的花。正如同ACG文化中的女装cosplay一样,让圈内的人喜闻乐见,绝不引导圈外的舆论。我十分希望有一天,跨性别者和打扮“娘”的人能走上街,不会受到歧视的眼光,也不会自视清高、自命不凡。“娘”的男生不会再被人怀着恶意说“娘”,就像爷们打扮的女生不会有人说“爹”只会说“好帅”一样。
  “娘”文化应有亚文化的自觉。现如今,身边女子气质的男生受歧视,镁光灯下这样的人却受人追捧,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好像令人诧异的演技、唱歌、跳舞都不过关的某说唱歌手,似乎仅凭一张脸就能坐拥3300萬粉丝。这让我感觉到,“娘”文化的花似乎正向不对劲的方向生长。如果长得秀气就能当明星,还要努力干吗?当“小鲜肉”有能力引导大众舆论时,社会就病态了。诚然,社会需要有人站在山巅之上,引领潮流。这样的人可以是毛泽东,可以是鲁迅,或者粱启超,但不可以是无德无能才不配位的流量小生。宋朝男子以头佩花朵为美,但亦有李逵、鲁达这样佩花而不软气的人;两晋讲究阴柔为美。但潘安永远不能成为嵇康。国家、社会,终究需要的是一批有血性、骨头硬的人,不论男女,都应凭自己的气魄与学识,而非颜值,来带领时代的长河一路前行,永不停息。
  我希望,“娘”文化能自由地盛放,而不是开满畸形的花。
  点评
  随着《开学第一课》节目的播出,“娘炮”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对于这一问题,同学们也做了很多思考,本文是对这一问题谈得比较到位的一篇。本文最大的优点是思辨性与形象性并存,两者相得益彰。就思辨性而言,文章谈到一方面社会对“娘”文化应当温柔以待,这是对人差异性的尊重。另一方面,“娘”文化只是亚文化,不应成为主流文化,并论述了近年来由此衍生出来的种种怪象,语言表述准确,说理清晰。就形象性而言,通篇将“娘”文化比喻为花,行文中旁征博引,熔古代当代等众多事例为一炉,思路开阔。
其他文献
口 味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宴会上有烹大虾(得是极新鲜的),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尽然。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为美”。中国人吃羊肉的历史大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同样久远。中国羊肉的吃法很多,不能列举。我以为最好吃的是手把羊肉。维吾尔、哈萨克都有手把羊肉,但似以内蒙为最好。内蒙古很多盟旗都说他们那里的羊肉不膻,因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葱,生前已经自己把膻味解了。我以为不膻固好,膻亦
期刊
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走入诗的领域,爱上诗歌,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栽是述说真实的诗人。我说池球不是一个回声人也不是一个幻影:一切所见的事物都是真实的。我分开过土层和硬炭和磐后和坚固的海床并在那里向下勘察了很长时间,且带回了一份报告,我知道它们每一样都是确实的而且育密度。它们在孩子眼里是什么。它们就是什么。世界不是一个
期刊
“先生”这个词,在如今似乎是酒店侍应生拉开玻璃门,饭堂店小二拉开座椅的时候,对男性顾客的常用敬称。眼下这称谓,尊敬里,带着几分透着钱味儿的谦恭。不管你是路人甲乙丙丁,哪怕你趿拉着人字拖,穿着大花裤衩,用牙签剔着牙花儿,只要能消费得起,用“先生”这个称谓总是没错的。但是,在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或者说在上千年中国历史的幽深隧道里,这个词是尊称,而且大多数时候用来称呼老师。  有人说,20世纪初的中国是
期刊
从我降生之日起,我就没育穿过鞋子  世界如此干净,人心如此纯洁  广场由大理后和玻璃构成  道路两旁种着葡萄。到处都是透明的果子  农民——个顶个的狄俄尼索斯  井且也都会在平静的海上捕鱼  我跟我父母说,我要去当渔民。但我  从不工作,我整天睡在海上  漂到哪算哪。云层。正正方方池堆向  一个永恒的边缘。夜晚,一个定型的风暴  星星流入它的广口瓶。多抄啊。我流泪  让我转一下您的齿轮,把我带到另
期刊
★  小毕跟我小学同班,又是隔壁邻居,当初搬来村子里,毕家已在此地住了十几年。记得第一次看到小毕是搬来当天,我在院子搬花盆,靠着竹篱笆将花一盆盆摆好,忽然篱笆那边蔷薇花丛里有人喊我:“喂!”抬头一看,呸,是个黑头小男生,走过去,他说:“我知道你们姓朱——”当面就把一只绿精精的大毛虫分尸了。焉知我是不怕毛虫的,抓了一把泥土丢他,他见没有吓到我,气得骂:“猪——Biang——啊。”哈哈地笑着跑开了。 
期刊
舞台、银幕、荧屏为什么都是四方形?四方的世界就通过这些媒介融聚在你的眼前。四方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在戏剧和影视的海洋中,我们更深入理解本期主题的意蕴,并以文字之抽象来再现视觉的冲击。  你好,之华  导演:岩井俊二  编剧:岩井俊二  主演:周迅/秦昊/杜江/张子枫/邓恩熙  上映日期:2018-11-09  片长:114分钟  在电影《你好,之华》中,第一个镜头对着一个色调清冷的房间,我们看到的是
期刊
那是一个动荡而传奇的时代。文人墨客,官宦商人,无一不在家国之下颠沛流离,无一不看着满目疮痍心忧天下,无一不是在内优外患之间踩着钢丝度日。但可惜的是,在传奇时代之下,某一个人的大起大落、沉浮一生,根本不重要,他不过是这个时代的蝼蚁,无足轻重的牺牲品。可叹的是留给后人纷说的却变成了一段历史、一个平面的英雄或平面的小人、一段好与坏的对峙与抗衡。胡雪岩的事迹被后人传颂,就变成了这样一段传奇。  编剧要去创
期刊
打我记事起,系着深蓝围裙的胖胖的阿南婶和她的便利店就在那里了——小巷的入口处,于是我上学放学都会跟她打个招呼,零用钱也多花在她那里。今天,空气中已凝结了一些夜色,我打完球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阿南婶的小店。  “阿南婶!”  “小滋!”阿南婶背后的货架已近全空,棚户区改造促使她限期搬离,“留了一瓶无糖汽水给你,现在是大姑娘了,爱漂亮了!”阿南婶打开水柜,递给我。  “什么时候走?”  “今晚就走了。
期刊
明人宋懋澄曾云自己年岁渐长,见识日增,但人品日减,这并非他真正损了人品,只是他在经历风雨之后,对一些事不再循规蹈矩,看得更开。所以才有了今人这一说:“见识越广,计较越少;经历越多,抱怨越少。”一个人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就能更好地了解别人不同于自己的地方,能学会包容,求同存异;一个人经历过大风大浪,心智见长,自然无暇抱怨太多琐碎之事。  年岁渐长,看到更多的东西,经历更多的人和事,我們大多会选择摒弃
期刊
我老了的时候要穿紫色的衣服,  配一顶既不搭衣服也不过合我的红帽子。  把我所有的养老全都用来买  白兰地和防晒于套  还育绸缎凉鞋。  然后说我们没钱买黄油了。  累了的时候。我要坐在人行道上,  我要在店里疯狂试吃  我要按警铃。  我要用我的拐杖划过公家的栅栏,  还要为我年轻时做人太正经找些借口。  我要穿才也鞋出门淋雨  摘别人家院子里的花,  还要学着吐口水。  你可以着且到惊人的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