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地理课标修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地理课改的大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这个词越来越引起我们重视。面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制定,如何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正成为地理教学的研究重点。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思维导图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深化地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关于“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全国课标专家人教社韦志榕教授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综合性、区域性。《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在教导学生时,应以原理来说明现实,并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用原理来说明现实”需要运用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活动,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调用合适的地理原理去阐释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因此,综合思维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下面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思维、架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构建思维导图,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义及表现,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
  案例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是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
  (一) 展示图片直观感受黃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变化
  (二) 黄土高原这种环境下的气候、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水文的状况如何呢?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形成千沟万壑的环境特征?
  由此可知,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与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过度砍伐、开垦、放牧造成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明显变化?这一要素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由此可知,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的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二: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 展示图片直观感受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二) 分析东北森林生态效益具体表现?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怎样变化?
  由此看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三:(课本活动题)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讨论这些影响,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空白处。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决策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而思维导图这一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建构知识体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本节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综合思维,把区域各要素整合起来,分析出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有规律可循;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综合思维,学生能理解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局部发生变化,会使其他要素或整体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若能充分应用思维导图能形象地表达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清晰地展现地理知识的网络结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深圳: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
  [3]齐伟.思维导图:高中地理[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4]王建芹.谈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17-19.
  [5]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119-122.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然而,文化的缺失成为数学教育价值的损失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数学文化  一、 重视数学概念实质,还原其生命活力  概念通常以教科书或课堂中的冷姿态呈现。但我们明白,所有的数学概念,从其产生、发展、升华的过程当中,都必须立足于认真细致的观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推论与求
摘要:常看到现行不少的语文课堂,从揭题导入、过程学习到回顾小结,环环相扣,套路满满。“教师精心雕琢问题,学生依循琢磨回答”,这已成为一种压制学生自由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的课堂更要求从“问导”走向“导问”,教师应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教师可从“导预习”“导质疑”“导拓展”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借助“预学
摘要:在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发展初见端倪的时代,趣味性学习已日渐显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高中历史这门学科作为思辨性强、历史感足的学科,不仅要承担着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职责,同时还要成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驿站。学生获取系统历史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在历史课堂上,但是,长久以来,我国高中历史却处在亚健康的状态,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但趣味性却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的关键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将阅读与知识延伸相结合。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真正使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方法的归纳与探索,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延伸与拓展,让初中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延伸与拓展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
摘 要:丰富校本课程,构建了“幸福星期三”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全员参与、自主选择”走班制校本课程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选修课程“菜单”的制定者。学期初学生自主“点菜”选择选修课程,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40门选修课程同时开放,学生按自选课程走班上选修课,学习兴趣激情勃发,校园生活多彩纷呈。  关键词:校本课程;“幸福星期三”校本课程教学模式;走班制;“3 N”;“必修 选修 班本”;瓶画艺术课程 
摘要:文化墙的创办形式可以更多样,人人都是设计者,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注重日常文化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接收到艺术文化素养的熏陶。班级文化墙凝聚了一个班级学生和老师的共同的智慧和心血,展示了学生们别树一帜的创造力,也让老师们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墙壁;教育者;声音  班级文化是班级之魂,是指在班级管理中,将全体学生团结在共同目标下,以最佳的行
摘要: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血脉,更是引导一个民族前行和发展的指向性力量。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充分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中所浸透的传统美德,对于提高综合素质,提高道德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品牌打造的积极意义和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角度对这一议题展开具体研究,望能够为当前从事小学德育工作的教职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小学德
摘 要:创新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概念,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做数学”。以帮助学生建构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提升学习技能,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数学活动  創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所反映出的思维敏捷性。数学创新意识是在建立
摘 要: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指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學,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优点放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将自己的长处放大,并且利用到最大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高中语文的教学实际上是高中其他课程中最具灵活性的,因为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因材施教,不仅要注重学生
摘要: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过多地关注本学科内容,缺乏学科的交叉与整合,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未得到教学实践的重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现实中的教学忽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忽视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普遍存在。本文从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教学实践的角度就物理教学理念中学科渗透和课程的时代性进行了教学理念实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