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对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的考查,内容涉及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丰富多样,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组织运用语言的灵活性,因此试题的区分度大,考生失分率较高。鉴于以上情况,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必须重视人物传记类阅读的训练。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补救,不断提高。
经过多次考试与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得分情况如下:
(1)选择题,考查内容的选项容易判断,考查写作技巧的选项往往拿不准。
(2)筛选信息题,会筛选不会概括或者遗漏要点,一般得3-4分(满分6分)。
(3)作用题得分相对较低,一般2-3分(满分6分)。
(4)考查写作手法的题型更是一塌糊涂,不知如何下手。
(5)探究题思路不清,脱离文本,任意发挥,一般得分4-6分(满分8分)。
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学生丢分现象背后的原因。
一、不重读文本,只求尽快答完题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语文试卷的阅读题时,只注重答题,而不重视读文本,通常只读一遍文本,就凭主观印象答题,而且在答题过程中也懒得再回归文本,这样必然会遗漏要点、概括不全,从而造成丢分现象。.
二、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阅读理解题设置科学、严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如果疏忽大意,就会答非所问。如:修饰限定词语没有注意到,“建筑方面的成就”有的考生没有注意到“建筑”一词,造成失分。再如: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不少考生因粗心大意,忽略题目中的“哪些”,只答一种描写方法,从而造成失误。还有考生对“你是否同意”、“赞成还是反对”等一类需要作出明确判断的问题,往往忽略,直奔“为什么”或“说明理由”,从而造成失分。
三、答题区间不明确,遗漏得分点
一般失误类型有要点不全、答非所问。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序,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但是,学生容易犯“急躁冒进”的错误,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内容或者限定信息,从而答题区间找的不准确,造成失分。或者答题区间找的不全面,有时信息区间比较集中,但有时又比较分散,甚至全文筛选,这就要求考生要细心、分段分层去找。
四、概括不到位,照抄原文
概括归纳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必考题,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所占比重更大。常常考查学生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例如,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或者概括传主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概括——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并梳理成简明扼要、或抽象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
五、答题不规范,条理不清晰
常见的现象有:
(1)筛选信息题目,要么不分条、要么分条不合理即不会归类。
(2)作用类题,往往术语不准确滥用术语,或者只答术语不结合文本分析。有的老师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将不少题型解题公式化。一些同学按公式化答题,不知道“要结合文章内容”并灵活变通,抛开文本内容,凭经验主观臆断,生搬硬套。
(3)探究题,观点不明确或者没有观点,理由不充分,角度不合理,任意发挥,字数太多或太少等。
高考语文考试不仅考查会答,还有一个严格的要求是规范。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和修辞,力避文理不通,且书写要工整。由于阅读老师往往是采点给分,为了达到“写”的全面性,在人物传记的复习中,我们也要让学生掌握答题的规范。
经过多次考试与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得分情况如下:
(1)选择题,考查内容的选项容易判断,考查写作技巧的选项往往拿不准。
(2)筛选信息题,会筛选不会概括或者遗漏要点,一般得3-4分(满分6分)。
(3)作用题得分相对较低,一般2-3分(满分6分)。
(4)考查写作手法的题型更是一塌糊涂,不知如何下手。
(5)探究题思路不清,脱离文本,任意发挥,一般得分4-6分(满分8分)。
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学生丢分现象背后的原因。
一、不重读文本,只求尽快答完题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语文试卷的阅读题时,只注重答题,而不重视读文本,通常只读一遍文本,就凭主观印象答题,而且在答题过程中也懒得再回归文本,这样必然会遗漏要点、概括不全,从而造成丢分现象。.
二、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阅读理解题设置科学、严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如果疏忽大意,就会答非所问。如:修饰限定词语没有注意到,“建筑方面的成就”有的考生没有注意到“建筑”一词,造成失分。再如: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不少考生因粗心大意,忽略题目中的“哪些”,只答一种描写方法,从而造成失误。还有考生对“你是否同意”、“赞成还是反对”等一类需要作出明确判断的问题,往往忽略,直奔“为什么”或“说明理由”,从而造成失分。
三、答题区间不明确,遗漏得分点
一般失误类型有要点不全、答非所问。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序,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但是,学生容易犯“急躁冒进”的错误,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内容或者限定信息,从而答题区间找的不准确,造成失分。或者答题区间找的不全面,有时信息区间比较集中,但有时又比较分散,甚至全文筛选,这就要求考生要细心、分段分层去找。
四、概括不到位,照抄原文
概括归纳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必考题,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所占比重更大。常常考查学生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例如,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或者概括传主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概括——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并梳理成简明扼要、或抽象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
五、答题不规范,条理不清晰
常见的现象有:
(1)筛选信息题目,要么不分条、要么分条不合理即不会归类。
(2)作用类题,往往术语不准确滥用术语,或者只答术语不结合文本分析。有的老师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将不少题型解题公式化。一些同学按公式化答题,不知道“要结合文章内容”并灵活变通,抛开文本内容,凭经验主观臆断,生搬硬套。
(3)探究题,观点不明确或者没有观点,理由不充分,角度不合理,任意发挥,字数太多或太少等。
高考语文考试不仅考查会答,还有一个严格的要求是规范。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和修辞,力避文理不通,且书写要工整。由于阅读老师往往是采点给分,为了达到“写”的全面性,在人物传记的复习中,我们也要让学生掌握答题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