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立足学生自身实际,从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与之相配套的趣味情境,让学生走近数学,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与数学有机糅合,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引领学生用数学观念思考问题并做出合理分析,最终求解,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潜行的重要载体。对此,我在系统总结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路进行了全方位梳理,总结提炼出了“四重”要领,现简要介绍如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重”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中国学校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摄入,为广大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科研水准提供了进取平台。近观小学数学教学,以活动践行新课标,以活动引领新课标成为当前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的不二选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立足学生自身实际,从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与之相配套的趣味情境,让学生走近数学,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与数学有机糅合,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引领学生用数学观念思考问题并做出合理分析,最终求解,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潜行的重要载体。对此,我在系统总结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路进行了全方位梳理,总结提炼出了“四重”要领,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重情境创设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反复应用,从而不断丰厚数学知识,推动自身潜行发展。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体验,学生要想将数学学好,必须将数学学习与自身生活实现对接,达到理论与实践互补并重发展的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对教学设计全程进行统筹考量,根据教学内容模块的配置和模块之间的联系节点,在现实生活中截取一个学生相对熟悉的桥段,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富于艺术气息,这样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生活场景的简单再现,更重要的还有触动内心灵感的艺术审美享受。在如此的情境演绎中,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会更进一步,学习兴趣也会出现一定涨幅,求知欲与探索欲旋即幻化成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就会自然走向重合或相交,教与学浑然天成的课堂面貌也会长久不衰。
如,“简单的统计”这一课就很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一个汽车贸易公司准备引进一批最新量产的汽车迅速占领销售市场,但在购买何种品牌上,公司内部出现了一些分歧,董事长为了谨慎起见,打算亲自在公司附近的公路上做一次简单调查。假如你是董事长,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在初次见到这道题时,就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没等老师做必要提示,孩子们就陷入了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教师里就像炸开了锅。见此情形,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在任由学生继续“混乱”的同时,在黑板上用打字写下了几个字:“第一,独立思考;第二,小组合作探讨”,因为这是我们探究问题的常规方式,所以学生们马上就心领神会了,由之前的“混乱”渐渐转化为有序的讨论。这是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必要干预和有效优化,在如此激情澎湃的情境创设中,学生的心境被“石头”瞬间打破, 思维进入亢奋的运行状态中,对自身生活的认识也开始“数学化”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体验。
二、重动手操作
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在动手实操时,思维表现的异常活跃,想象力处于最佳的表现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多多渗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施以适度的活动创设,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的整体感官处于兴奋联动中,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发展,对学习数学的乐趣感知更趋于积极主动,学习数学也比以前轻松多了。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如果教师仍然按照常规讲法先演示后练习再回顾的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局面也很难掌控。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从学生的好动特点出发,“顾左右而言他”,拿出若干大小一样的磁砖分别铺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地块”,这两个“地块”分别由王大妈和李大嫂负责大嫂,请问谁打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如果你是老板,你打算如何合理为她们支付工资?我并不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提示学生可以用动手剪拼的方法将两个“地块”图形进行转化,即平行四边形能否转化成长方形,反过来呢?在动手拼接过程中,学生渐渐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同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也自然引出,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重自主探究
在小学生心理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是他们的内在需要,其实岂止是特指小学生的内心需要,从宏观角度讲,这更是人类的内心需要。在小学数学教改实践中,笔者巧妙将学生的这种本真需要作为激活其学习需要的战术支撑点,在教学设计中精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安插到教学环节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和研讨间幻化游走,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数学,勇于创造数学,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笔者至今还清楚记得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了圆周率的喜悦情景,其兴奋的表情虽然过去多年,但仍然历历在目。
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可先荡开一笔,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分数比的关系对比的性质进行大胆猜想,再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进行举例验证,在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规律的总结。整个过程学生是全程参与的,而且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了外围指导提示的作用,学生经过自主探索,自己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这是不是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昏昏欲睡的听,效果要好很多?
四、重实践运用
新课标自出台时就已经明确提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须的数学技能”。可见,实践是数学学科的最本质功能,新课标把“学以致用”治学理念贯穿其中,更凸显其时代应用特性。换句话说,小学数学的学习首先应该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将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彰显。
如,笔者在教授完小数乘法后,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发票活动。在活动前,笔者先让学生对开发票的原有进行自由讨论,将探究气氛烘托出来,然后再进入实战竞赛活动,在准、好上设定不同标准,决出名次。通过激烈的角逐,数学的应用价值最大化呈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持久强劲。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四重”要领是笔者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分化提炼出来的,虽然过程漫长,充满艰辛,但这却是笔者在践行新课改理念的征程中不断进步发展的佐证。也许推广价值不大,也许还存在疏漏,但这并不影响作者继续前行的雄心,因为教育注定是一门不断实践、持续发现的科学,值得各位同仁殚精竭虑、奉献一生。
参考文献:
[1]苗圩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操漫谈,小学科学 [J],2013(09).
[2]陈露露,浅析小学数学教改的多重节点,学周刊[J],2015(0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重”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中国学校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摄入,为广大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科研水准提供了进取平台。近观小学数学教学,以活动践行新课标,以活动引领新课标成为当前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的不二选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立足学生自身实际,从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与之相配套的趣味情境,让学生走近数学,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与数学有机糅合,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引领学生用数学观念思考问题并做出合理分析,最终求解,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潜行的重要载体。对此,我在系统总结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路进行了全方位梳理,总结提炼出了“四重”要领,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重情境创设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反复应用,从而不断丰厚数学知识,推动自身潜行发展。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体验,学生要想将数学学好,必须将数学学习与自身生活实现对接,达到理论与实践互补并重发展的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对教学设计全程进行统筹考量,根据教学内容模块的配置和模块之间的联系节点,在现实生活中截取一个学生相对熟悉的桥段,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富于艺术气息,这样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生活场景的简单再现,更重要的还有触动内心灵感的艺术审美享受。在如此的情境演绎中,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会更进一步,学习兴趣也会出现一定涨幅,求知欲与探索欲旋即幻化成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就会自然走向重合或相交,教与学浑然天成的课堂面貌也会长久不衰。
如,“简单的统计”这一课就很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一个汽车贸易公司准备引进一批最新量产的汽车迅速占领销售市场,但在购买何种品牌上,公司内部出现了一些分歧,董事长为了谨慎起见,打算亲自在公司附近的公路上做一次简单调查。假如你是董事长,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在初次见到这道题时,就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没等老师做必要提示,孩子们就陷入了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教师里就像炸开了锅。见此情形,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在任由学生继续“混乱”的同时,在黑板上用打字写下了几个字:“第一,独立思考;第二,小组合作探讨”,因为这是我们探究问题的常规方式,所以学生们马上就心领神会了,由之前的“混乱”渐渐转化为有序的讨论。这是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必要干预和有效优化,在如此激情澎湃的情境创设中,学生的心境被“石头”瞬间打破, 思维进入亢奋的运行状态中,对自身生活的认识也开始“数学化”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体验。
二、重动手操作
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在动手实操时,思维表现的异常活跃,想象力处于最佳的表现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多多渗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施以适度的活动创设,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的整体感官处于兴奋联动中,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发展,对学习数学的乐趣感知更趋于积极主动,学习数学也比以前轻松多了。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如果教师仍然按照常规讲法先演示后练习再回顾的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局面也很难掌控。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从学生的好动特点出发,“顾左右而言他”,拿出若干大小一样的磁砖分别铺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地块”,这两个“地块”分别由王大妈和李大嫂负责大嫂,请问谁打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如果你是老板,你打算如何合理为她们支付工资?我并不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提示学生可以用动手剪拼的方法将两个“地块”图形进行转化,即平行四边形能否转化成长方形,反过来呢?在动手拼接过程中,学生渐渐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同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也自然引出,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重自主探究
在小学生心理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是他们的内在需要,其实岂止是特指小学生的内心需要,从宏观角度讲,这更是人类的内心需要。在小学数学教改实践中,笔者巧妙将学生的这种本真需要作为激活其学习需要的战术支撑点,在教学设计中精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安插到教学环节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和研讨间幻化游走,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数学,勇于创造数学,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笔者至今还清楚记得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了圆周率的喜悦情景,其兴奋的表情虽然过去多年,但仍然历历在目。
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可先荡开一笔,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分数比的关系对比的性质进行大胆猜想,再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进行举例验证,在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规律的总结。整个过程学生是全程参与的,而且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了外围指导提示的作用,学生经过自主探索,自己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这是不是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昏昏欲睡的听,效果要好很多?
四、重实践运用
新课标自出台时就已经明确提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须的数学技能”。可见,实践是数学学科的最本质功能,新课标把“学以致用”治学理念贯穿其中,更凸显其时代应用特性。换句话说,小学数学的学习首先应该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将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彰显。
如,笔者在教授完小数乘法后,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发票活动。在活动前,笔者先让学生对开发票的原有进行自由讨论,将探究气氛烘托出来,然后再进入实战竞赛活动,在准、好上设定不同标准,决出名次。通过激烈的角逐,数学的应用价值最大化呈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持久强劲。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四重”要领是笔者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分化提炼出来的,虽然过程漫长,充满艰辛,但这却是笔者在践行新课改理念的征程中不断进步发展的佐证。也许推广价值不大,也许还存在疏漏,但这并不影响作者继续前行的雄心,因为教育注定是一门不断实践、持续发现的科学,值得各位同仁殚精竭虑、奉献一生。
参考文献:
[1]苗圩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操漫谈,小学科学 [J],2013(09).
[2]陈露露,浅析小学数学教改的多重节点,学周刊[J],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