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失窃疑案》续写(一)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期《寝室失窃疑案》中,寝室成员赵晓燕起床之后发现自己的项链丢失了,三个室友成了最大的嫌疑人。究竟是谁偷窃了赵晓燕的项链呢?阿元探长奔赴现场,一查究竟,在经过对现场的检查、对嫌疑人的询问后,阿元探长终于有了答案。下面请看小侦探魏元睿、吕启晨的破案经过。
  乌梅瞪大双眼,张大嘴巴说:“不会吧,探长这么快就找到小偷了?”
  项链失而复得,赵晓燕喜出望外,她紧紧抓住项链,看了好一会,然后好奇地问:“探长,到底是谁干的?不过现在都找到项链了,也算是虚惊一场。”
  黄芩和李敏也急不可待,催促阿元探长揭秘答案。
  阿元探长看着四个女孩,推了推眼镜说:“先不急,答案我已有了,但我再问几个问题,以证明一下我的答案。晓燕,你把金项链摘下,一般喜欢放在哪边的枕头下呢?”
  赵晓燕不假思索地说:“我喜欢靠右边睡,所以一般塞在右边的枕头下。但是之前从来没有丢过。我想大家就算知道也没关系,放在哪里都是无所谓的。”
  阿元探长点了点头,于是问李敏道:“晓燕的金项链起床后一般就会戴起来吗?”
  李敏想了一想,说:“她一般不是起来就戴,就是洗漱完毕再戴。没想到今天洗漱完回来就不见了。当时我们正为她着急呢。”
  阿元探长说:“能把金项链藏在床梯圆塑料里的黑洞这样的隐蔽地方的人,一定不会是其他宿舍的人。而赵晓燕邻床的人又不容易碰到她的右枕头。乌梅,你觉得谁碰到金项链的可能性最大呢?”
  乌梅眼神一撇,立刻大声地说道:“探长,不是离床最近的人就一定是小偷吧。”
  阿元探长,略微一笑说:“自然不是这样。可是为什么今天你凑巧找不到镜子?借的又恰巧就是失物者赵晓燕的镜子呢。”
  乌梅微微一愣,声音沙哑下去:“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吧,黄芩之前也借过晓燕的镜子啊。”
  阿元探长转头问道:“乌梅梳头的时候,你们三位在干什么呢?”
  黄芩说:“乌梅梳头的时候我们都在忙呢。晓燕和李敏都在卫生间里,我当时正在吃药,没注意到乌梅。”
  阿元探长又让李敏和晓燕都好好回想从起床到项链找不到这一段时间里做的事。
  李敏边想边说:“早晨小燕的闹钟响了之后,大家都醒了,好像乌梅说她有点累,还想再睡一会儿。我们三个起床后,先后去洗漱。几分钟后听见乌梅从床上起来,并且问晓燕借镜子。晓燕没有犹豫,让她到自己的书桌上拿。乌梅连声感谢,还说最近学习任务重,好久都没认真打扮了,昨天终于考完试了,今天要好好梳下头,去见男朋友……”
  阿元探长打断了她的话,说:“拿到镜子以后,乌梅梳好了自己的头发。等她去洗漱时,你们就发现晓燕的项链不见了,是吗?”
  “是的。”大家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阿元探长右手使劲拍了下桌子,然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指着乌梅说:“是你,拿了晓燕的金项链!”
  乌梅满脸通红,大声地抗议:“不是我,不是我!”
  “你不用狡辩,我有我的理由,听我慢慢说。”阿元探长又一屁股坐了下来,“第一,三个人中,只有乌梅你有作案时间,其他人没有。今天早上你故意比她们晚起床,先是向晓燕借镜子,然后趁机坐在她的座位上梳头。趁大家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你站起来快速拿走了项链,又快速放到床梯的洞里面。”
  见乌梅不说话,阿元探长继续说:“第二,本寝室四人中,你最高,你可以不用上床就能轻而易举拿到晓燕枕头下的项链,而其他人都要从床梯爬上床才能拿到。”
  乌梅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嘴巴张了几下,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阿元探長打开自带的水杯,喝了口水,不紧不慢地说:“第三,你平时应该经常上网,你肯定喜欢看女明星、网红戴着项链的自拍照。你爱美,也爱自拍,你也想效仿她们,希望自己也有一条项链,但是你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你购买。当你看到晓燕刚好有这么一条项链时,你就想据为己有!”
  看着沉默低头不语的乌梅,晓燕瞪大眼睛,对乌梅说:“想不到,真是你干的啊?你平常总是喜欢自拍,以前你还把我的项链借过去戴了一会,拍照发到朋友圈的。看来你早就打我这项链的主意了!”
  面对三位室友,乌梅无地自容,羞愧地低下头,双手捂住了脸,抽泣起来。过了好一阵,她才慢慢抬起头,小声说:“都怪我鬼迷心窍,一时冲动。我错了,对不起,晓燕,我愿意承担责任,接受惩罚。”
  “行了!”阿元探长站了起来,“一条旧项链也值不了几个钱,应该也够不上立案标准,但这事性质非常恶劣。乌梅,你必须向老师如实报告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接受学校的处罚。”
  说完,阿元探长拿起他的水杯,放进手提包里,大步流星地向门口走去,将几个一脸崇拜的女孩和宿舍管理员扔在身后。
  吕启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高级中学高二(12)班学生
  编辑 闫清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从幼年记事起,家中烧火做饭用的就是灶台。灶台四四方方,由砖泥砌就,一口生铁锅架于上方。它与土炕一墙之隔,既能做饭,又能取暖。夏天,为了避免烧火造成炕热,多把灶台垒在屋外避雨处,又称作“冷灶”。为使灶台长年烟火不断,除了备下有限的庄稼秸秆以外,须得经常拾捡树枝树叶、干草草末之类的柴火。这些柴火因能量过低,要想把饭做熟,没个三筐五筐的很难办到。所以,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是柴草满堆。  由于常年煙熏火
期刊
202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针对这样的要求,我想结合202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情况,对2021年中考作文提出一些应试对策。  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命题作文独领风骚  一般来说,命题形式主要有四大类:命题作文、选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期刊
秋风扫了落叶,也扫白了你的头发。你那深深的皱纹一如叶脉,清晰可见,那眼袋垂掛得出奇,像大大的鸽子蛋嵌在眼眶下方。  或许是看懂了我眼中的惊讶,你伸直了背,踉跄了一下,笑着问我怎么啦。不忍心告诉你有关你的老态,只好感慨今天风大,吹红了我的眼睛。你说,秋天就是风大,风大才会吹熟稻子,吹红柿子,吹甜甘蔗。  说这话时,你正站在一大片甘蔗林中,平时高大挺立的甘蔗,此刻被西风吹得直打哆嗦,叶子“哗啦哗啦”地
期刊
【编者】今年的高考,一位家境贫寒的姑娘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填报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引发网友热议。钟芳蓉说自己是受到了敦煌研究专家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才决意于这个选择。在与樊先生的信件往来中,她说希望自己能追随樊先生的脚步,为考古献身,找到心灵的归处。  樊锦诗先生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7个春秋,并
期刊
编者按:2019年5月12日,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荣誉所长董健先生,因病在南京逝世。董健是我国著名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在“戏剧历史与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极具开创性,著述丰硕。他和我国著名剧作家陈白尘先生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是中国现代戏剧史学的开山著作。董健教授一生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他曾协助陈白尘先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戏剧学博士,为中国戏剧学培
期刊
花开花落会有期,人合人散终无常。人这一辈子活在世上,到了,你什么都带不走,什么都留不住。想拼命忘记的是痛苦,想永远记住的是幸福。  儿时的记忆浅浅的,幸福却是深深的。  那个时候最简单最大的幸福就是外公拉着我的手,穿过熙熙攘攘的大同桥,在清晨的早市给我买一碗胡辣汤,一份甜糯的甑糕,那个甜是真的甜到了心坎里。那时,幸福就是这一小小的满足感。  活力四射的阳光,路边叫卖的小贩,地摊上的葡萄。我最喜欢吃
期刊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热议餐饮浪费问题。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有35%会在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被浪费;2013-2015年,每年仅在“城市餐饮”一环,就有1700万-1800万吨粮食被浪费,够3000万-5000万人吃一年。   有人觉得,现在条件好了,浪费点粮食没啥事,还能刺激消费,帮助农民增收。   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则有害。我们是人口大国,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
期刊
香气四溢的煎饼,回味无穷的水果粥,成了多少人对街头美食的记忆,并被它的独特魅力牢牢吸引。万象广场美食街,那个排队最长的就是“遇见煎饼”店铺了。“这生意真火爆啊!”我不由得惊叹,迫不及待地加入这绵长的队伍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终于轮到我了。高挑俊俏的女店主穿着一件大方格衬衫,头戴黑色的鸭舌帽,脸被口罩遮住了大半,但依然遮挡不住她白皙的皮肤,高挺的鼻梁依稀可见。  她惜字如金,淡淡地问了一句:“
期刊
在我心里,一直想好好写一下我的外婆。这些年全家人都生活在南京,有时约了一起吃饭,享受欢聚一堂的温馨气氛时,我的心里就经常没来由地冒出一个念头:要是外婆在就好了——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外婆已经去世20年了。  其实,外婆与南京是有联系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夫妇带着3岁的儿子,陪着80多岁的外婆,从老家高邮来南京,住在鼓楼附近的一家旅馆,陪外婆爬了中山陵——外婆有心,居然在心里数了一下,一共是360
期刊
《信念》是作家韩丽晴发表在《莫愁·小作家》2020年3期的卷首语。这是一篇精美的小品,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聊一聊。  观察的细致  准确地说,没有细致、用心的观察,就不会有这篇小品。“凌晨醒来,突然想看看南京这座城,看看熟悉的大街。屋后的建邺路上,路灯橙色的光如常照着。”试想一下,凌晨起身观看街道和城市,即使是你熟悉的,除了能看到路灯外,你能看到什么呢?作者愣是看到了,“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