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让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从而走进习作乐园。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这几点:一是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有感而发;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感知,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四是在作文评改中,巧写作文评语,拨动学生的心弦。
关键词:创设 情境 写作 兴趣 阅读 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可是现在有的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叫苦连天,有的学生咬住笔杆半天也写不出几行字,有的学生则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完成了事,有的学生干脆将别人的文章一字不漏地写在了自己的作文本上……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没有体会到习作的快乐,越来越讨厌作文,提高作文质量也就成了空话。
那么怎样让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从而走进作文乐园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写作兴趣是写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把习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习作实践活动中去。针对小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我经常围绕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作文指导和相关的作文活动。
如在指导“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习作中,我没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和学生们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游戏的过程是怎样的?谁说的话、做的事引起了你的注意?当你被蒙上眼睛,拿着鼻子去贴时,心里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们兴趣盎然,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作文中都有所体现。
二、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有感而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如有一次,我正在上语文课,这时教室里飞进来一只小鸟,“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学生们也跟着起哄。我灵机一动,把语文课改成了作文课,让学生观察小鸟,写一篇作文,很多学生都能把小鸟的叫声、动作等写得生动无比。
又如:人们时常听到的打雷声、下雨声、刮风声,听起来多么平常,但如果教师恰当地引进作文教学,则能激发学生的各种想象力。当春天的雷声、雨声、风声来临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倾听:雷声、雨声、风声的音量怎样?分别像什么?再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春天的雷声、雨声、风声过后,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们动起来了,纷纷举手:有的说,雷声是雷姑娘敲着鼓玩,她敲醒了天空、田野、山岭和村庄;有的说,下雨是雨姑娘天天洒着水玩,她洗绿了大树,洗清了小草,洗红了花儿的脸;有的说,刮风是风姑娘天天吹着气玩,她吹柔了树枝,吹长了青草,吹得百花齐开放……学生感悟后,综合起来,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本里,文章显出了雷姑娘、雨姑娘、风姑娘奇丽的形象,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三、阅读感知,引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一篇作文生动与否往往取决于文章的优美与否。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学生的写作语言自然比较贫乏,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心里很想用上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作文里却往往只有“好看、美丽、可爱、漂亮”等词语,缺乏生机,让人读后顿感干瘪枯燥。而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基础,写是目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我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多,写作思维越活跃,写作思路也就越宽。所以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语文课本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有计划地拓宽空间,运用一切语文资源,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积累感性知识,丰富文化底蕴。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积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拓宽视野,达到增强情感及语言积累的效果。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指导学生多读书,多查阅资料;利用广播、电视,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每周可开设一节“自由说读课”,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在课上可以进行朗读或背诵优美的课内外文章,可以饶有兴趣地讲故事,可以对事物进行介绍,也可以对事物或同学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可以进行播音或表演,可以发表演讲,可以进行小辩论,还可以进行商品推销……通过这种形式,逐步建立以书籍为中心的读书活动系统,从而形成语言的积累,这样写起作文来也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四、巧写作文评语,拨动学生心弦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写评语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培养积极性着手,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总有闪光点,大至选取材料、布局谋篇,小至一个词。教师要努力挖掘闪光点,并及时给以肯定,以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兴趣,在评判时可提高作文分数,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如在每次批改作文中,我会尽量把学生用得好的词句圈划出来,注上眉批,如“写得真妙,让人身临其境”、“这句话太感人了,我也很感动”……学生享受着赞美,自然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斟酌词句,以获得更多的好评。又如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我会只给它们做上小小的记号,然后在作文本右侧画一个空筐,让他们把正确的字写在里面,并加上眉批:我知道你不是不会写,以后请注意了,要细心!这样的评语如同朋友般谈心那么轻松,言语之间包含了教师的信任与期望,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切关怀。除此之外,我还会把写得好的作文张贴在优秀作业栏上,或者在家长会上展示,或者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荐到各类刊物上发表,使学生主体的愿望得到了尊重和满足,增强了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的题材,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乐趣,让学生走进作文乐园。
关键词:创设 情境 写作 兴趣 阅读 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可是现在有的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叫苦连天,有的学生咬住笔杆半天也写不出几行字,有的学生则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完成了事,有的学生干脆将别人的文章一字不漏地写在了自己的作文本上……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没有体会到习作的快乐,越来越讨厌作文,提高作文质量也就成了空话。
那么怎样让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从而走进作文乐园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写作兴趣是写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把习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习作实践活动中去。针对小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我经常围绕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作文指导和相关的作文活动。
如在指导“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习作中,我没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和学生们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游戏的过程是怎样的?谁说的话、做的事引起了你的注意?当你被蒙上眼睛,拿着鼻子去贴时,心里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们兴趣盎然,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作文中都有所体现。
二、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有感而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如有一次,我正在上语文课,这时教室里飞进来一只小鸟,“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学生们也跟着起哄。我灵机一动,把语文课改成了作文课,让学生观察小鸟,写一篇作文,很多学生都能把小鸟的叫声、动作等写得生动无比。
又如:人们时常听到的打雷声、下雨声、刮风声,听起来多么平常,但如果教师恰当地引进作文教学,则能激发学生的各种想象力。当春天的雷声、雨声、风声来临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倾听:雷声、雨声、风声的音量怎样?分别像什么?再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春天的雷声、雨声、风声过后,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们动起来了,纷纷举手:有的说,雷声是雷姑娘敲着鼓玩,她敲醒了天空、田野、山岭和村庄;有的说,下雨是雨姑娘天天洒着水玩,她洗绿了大树,洗清了小草,洗红了花儿的脸;有的说,刮风是风姑娘天天吹着气玩,她吹柔了树枝,吹长了青草,吹得百花齐开放……学生感悟后,综合起来,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本里,文章显出了雷姑娘、雨姑娘、风姑娘奇丽的形象,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三、阅读感知,引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一篇作文生动与否往往取决于文章的优美与否。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学生的写作语言自然比较贫乏,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心里很想用上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作文里却往往只有“好看、美丽、可爱、漂亮”等词语,缺乏生机,让人读后顿感干瘪枯燥。而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基础,写是目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我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多,写作思维越活跃,写作思路也就越宽。所以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语文课本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有计划地拓宽空间,运用一切语文资源,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积累感性知识,丰富文化底蕴。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积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拓宽视野,达到增强情感及语言积累的效果。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指导学生多读书,多查阅资料;利用广播、电视,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每周可开设一节“自由说读课”,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在课上可以进行朗读或背诵优美的课内外文章,可以饶有兴趣地讲故事,可以对事物进行介绍,也可以对事物或同学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可以进行播音或表演,可以发表演讲,可以进行小辩论,还可以进行商品推销……通过这种形式,逐步建立以书籍为中心的读书活动系统,从而形成语言的积累,这样写起作文来也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四、巧写作文评语,拨动学生心弦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写评语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培养积极性着手,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总有闪光点,大至选取材料、布局谋篇,小至一个词。教师要努力挖掘闪光点,并及时给以肯定,以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兴趣,在评判时可提高作文分数,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如在每次批改作文中,我会尽量把学生用得好的词句圈划出来,注上眉批,如“写得真妙,让人身临其境”、“这句话太感人了,我也很感动”……学生享受着赞美,自然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斟酌词句,以获得更多的好评。又如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我会只给它们做上小小的记号,然后在作文本右侧画一个空筐,让他们把正确的字写在里面,并加上眉批:我知道你不是不会写,以后请注意了,要细心!这样的评语如同朋友般谈心那么轻松,言语之间包含了教师的信任与期望,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切关怀。除此之外,我还会把写得好的作文张贴在优秀作业栏上,或者在家长会上展示,或者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荐到各类刊物上发表,使学生主体的愿望得到了尊重和满足,增强了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的题材,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乐趣,让学生走进作文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