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与我们的工作学习最为密切的学科,因而,与之相关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每周开设的课时是最多的学科之一。按理说花费的时间多,收效应该大,学生的水平应该高,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的中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说话仍词不达意,有的大学生写文章竟文理不通。花费十多年时间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语文基础教学,收效却如此令人不满,不能不让人深思。究其原因有三:
一、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校往往把升学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中心,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教学来运作。这样,教学出现了三方面的偏差:1、学科设置的偏差。为了集中精力追求升学率,学校往往会把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但升学考试不考的科目砍掉,只教考试科目。2、选择教学内容的偏差。开设课程往往只教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只注重传授语文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使注意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只停留在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的初级阶段,至于高级阶段的研读能力、鉴赏能力往往被抛弃了,原因是它们短时间难以见效。3、对待学生态度的偏差。只重视对少数尖子的培养,忽略了对大部分人的教育,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程式化,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许多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搬弄教参的分析,把课文的字词、句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一一灌输给学生,整堂课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每堂课的教学程式和教学方法基本不变,使学生心生厌倦感,提不起学语文的兴趣,其结果是学生长期学习分析课文的内容,却不会分析课文外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对学好语文就没了信心。
三、在教学的操作上,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法的指导
虽然在指导思想上大家都接受“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的理念,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教师备课只是从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设置教学、研究教法,上课只求完成教案的内容。由于学生缺乏学法的指导,不知如何学语文,不知语文要学什么,普遍感到语文难,要学好语文更是难上加难。
如何克服这些弊端,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此本人谈几点浅见:
1、转变教学观念,牢记教学的终极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都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个性所长,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可以发挥各自创造力的平台,当发现他们的发展所在时,要加以引导和培养。
(2)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教学的整个过程,大胆地发表对教学的意见,提出合理建议,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此外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入思考、充分训练。每节课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发表自由演讲,或对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国外、身边的事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培养学生敏锐的时代触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增强主人公意识、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3)改革语文教学,重视学法指导。语文教学教法必须改革,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习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重视学法指导。如笔者教科技文阅读时,总结了科技文的学法,把它编成了几句顺口溜:通读原文明概况,审清题干、选取项,瞻前顾后善思量,修饰限制不能忘,比较辨别选答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教育之本,教育的任务主要靠教师去实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搞好教学只是空谈;同理,没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样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呢?
(1)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师必须具有现代的思想意识和教育思想,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要大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发展的、人文的方法将时代所赋予教师的要求融入其中,促使教师的师德有较大的提高,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促进理性观点的形成,真正做到授惑解难。
(2)要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教师要有育人之才,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指挥若定、调控自如,才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要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领略“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3)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①要求在职教师进修业务,教育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和教师自学相结合。为了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自觉进修、终身学习。大家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只有通过学习进修,才能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②吸收德才兼备的人员加入教师队伍,充实教学力量,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必要的保证。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知识迁移的好场所,也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补充,因此,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是教学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1)组织语文课外学习班,要求做好课外读书笔记,摘录名言警句、名人的事迹和短小的美文,多写读后感,并把积累的材料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
(2)开设“微型小说鉴赏”、“散文鉴赏”、“杂文鉴赏”等课外活动课,结合活动内容让学生阅读有关的书籍,教师在鉴赏方法上给予指导。学生经过认真阅读和鉴赏后,可从自己阅读过的微型小说、散文、杂文中,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篇写成鉴赏文章,分别收入班级的黑板报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语文知识竞赛、创办手抄报、诗歌散文朗诵、作文竞赛等。
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语文的课外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途径。为此,应大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发展的、人文的方法将时代所赋予教师的要求融入其中,促使教师自身的师德有较大的提高,促进思维火花的逆发,促进理性观点的形成,真正做到授惑解难。
一、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校往往把升学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中心,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教学来运作。这样,教学出现了三方面的偏差:1、学科设置的偏差。为了集中精力追求升学率,学校往往会把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但升学考试不考的科目砍掉,只教考试科目。2、选择教学内容的偏差。开设课程往往只教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只注重传授语文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使注意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只停留在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的初级阶段,至于高级阶段的研读能力、鉴赏能力往往被抛弃了,原因是它们短时间难以见效。3、对待学生态度的偏差。只重视对少数尖子的培养,忽略了对大部分人的教育,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程式化,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许多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搬弄教参的分析,把课文的字词、句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一一灌输给学生,整堂课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每堂课的教学程式和教学方法基本不变,使学生心生厌倦感,提不起学语文的兴趣,其结果是学生长期学习分析课文的内容,却不会分析课文外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对学好语文就没了信心。
三、在教学的操作上,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法的指导
虽然在指导思想上大家都接受“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的理念,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教师备课只是从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设置教学、研究教法,上课只求完成教案的内容。由于学生缺乏学法的指导,不知如何学语文,不知语文要学什么,普遍感到语文难,要学好语文更是难上加难。
如何克服这些弊端,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此本人谈几点浅见:
1、转变教学观念,牢记教学的终极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都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个性所长,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可以发挥各自创造力的平台,当发现他们的发展所在时,要加以引导和培养。
(2)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教学的整个过程,大胆地发表对教学的意见,提出合理建议,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此外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入思考、充分训练。每节课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发表自由演讲,或对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国外、身边的事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培养学生敏锐的时代触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增强主人公意识、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3)改革语文教学,重视学法指导。语文教学教法必须改革,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习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重视学法指导。如笔者教科技文阅读时,总结了科技文的学法,把它编成了几句顺口溜:通读原文明概况,审清题干、选取项,瞻前顾后善思量,修饰限制不能忘,比较辨别选答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教育之本,教育的任务主要靠教师去实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搞好教学只是空谈;同理,没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样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呢?
(1)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师必须具有现代的思想意识和教育思想,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要大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发展的、人文的方法将时代所赋予教师的要求融入其中,促使教师的师德有较大的提高,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促进理性观点的形成,真正做到授惑解难。
(2)要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教师要有育人之才,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指挥若定、调控自如,才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要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领略“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3)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①要求在职教师进修业务,教育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和教师自学相结合。为了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自觉进修、终身学习。大家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只有通过学习进修,才能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②吸收德才兼备的人员加入教师队伍,充实教学力量,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必要的保证。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知识迁移的好场所,也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补充,因此,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是教学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1)组织语文课外学习班,要求做好课外读书笔记,摘录名言警句、名人的事迹和短小的美文,多写读后感,并把积累的材料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
(2)开设“微型小说鉴赏”、“散文鉴赏”、“杂文鉴赏”等课外活动课,结合活动内容让学生阅读有关的书籍,教师在鉴赏方法上给予指导。学生经过认真阅读和鉴赏后,可从自己阅读过的微型小说、散文、杂文中,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篇写成鉴赏文章,分别收入班级的黑板报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语文知识竞赛、创办手抄报、诗歌散文朗诵、作文竞赛等。
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语文的课外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途径。为此,应大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发展的、人文的方法将时代所赋予教师的要求融入其中,促使教师自身的师德有较大的提高,促进思维火花的逆发,促进理性观点的形成,真正做到授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