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因此,要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在数学实践课上融入生活化元素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旨在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有效推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们逐渐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越来越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合理实施,这也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深化学生的认识;有机链接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以期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营造生活化情境,深化学生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往往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有效协调学生的学习状态,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且可以化解教学难点,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生活情境,以此为基础,以增进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化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实效。
例如:学习"千克与克"时,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将千克与克的理论知识概念混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如教师可以拿一些重量相差较大的物体,或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其他物品,如矿泉水、体育课用的铅球等;然后,教师再出示轻一点的物品,如粉笔盒、文具盒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教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用手摸摸这些物品的重量,感受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且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学习印象。随后,教师可以将克数换算公式教给学生,引导他们交流和探讨:"铅球的重量是2公斤,如何换成克?"借助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活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能。
二、有机链接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数学问题,而学生对数学的初步感知与最初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像平时采购物品时,就涉及数学计算和统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感知、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对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学习"认识20以内的数"时,首先是由老师引导,学生熟读数字20以内,但单凭自己去读,不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并且记住数字。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课桌上的实物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如:"哪些物品能用‘2’或者‘3’表示?"有学生回答:"我有两把尺子,可用数字‘2’表示。"也有学生提出:"我有三个笔记本,可表示数字‘3’。"待学生理解了简单的"单"位数字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那‘12’或者‘13’如何表示?"有学生回应:"钟表上有数字‘12’,既表示中午又表示晚上12点。"也有学生回答:"我有13支铅笔,可表示数字‘13’。"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周边事物,会发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其以生活视角去理解数感,将抽象的数字转变为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思考中建立起对数的认识,进而感受到20以内的每个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開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在实际小学数学课上,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密切与生活化教学相链接,使教学活动更加多样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数学教学效能。
例如:以"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教师可预先准备不同币值的硬币,将学生的书籍、铅笔、作业本、尺子等作为"商品",以"开商店"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做超市收银员,有的学生做导购员,向顾客介绍商品,进行推销,还有一些学生做顾客,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买相应的商品。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要进行讨价还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并且通过此次"开店"活动还能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人民币的使用情况,更加了解社会生活,这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民币或金额转换也有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学科的本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在数学教材编排中,数学知识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又遵循学生理解认知规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体悟数学,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例如: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小象玩偶,开展"盲人摸象"的有趣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审视,做到全面观察。这样,学生通过表象观察,教师引导他们说一说观察物体的感受。然后,将学生个的位置调换,直到学生对小象玩偶完成各个角度的观察,再回归原位。此时,教师再向学生呈现小象玩偶的正、反面和两侧,以此让学生辨识小象玩偶的不同面,以此让学生发现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物体有所不同。最后,为了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并让学生观察后迅速说出不同方向的对应同学,以便学生在生活情境下,以生活的视角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日益突出。课堂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特别是数学学科,其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要想深化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就必须建立生活化链接。所以,数学教育更需要延伸到社会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对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伟.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 新智慧,2021,(3):57-58.
[2]张婷婷. 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 今天,2021,(4):116.
[3]蒋启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措施探究[J]. 考试周刊,2021,(59):32-3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们逐渐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越来越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合理实施,这也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深化学生的认识;有机链接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以期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营造生活化情境,深化学生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往往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有效协调学生的学习状态,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且可以化解教学难点,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生活情境,以此为基础,以增进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化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实效。
例如:学习"千克与克"时,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将千克与克的理论知识概念混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如教师可以拿一些重量相差较大的物体,或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其他物品,如矿泉水、体育课用的铅球等;然后,教师再出示轻一点的物品,如粉笔盒、文具盒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教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用手摸摸这些物品的重量,感受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且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学习印象。随后,教师可以将克数换算公式教给学生,引导他们交流和探讨:"铅球的重量是2公斤,如何换成克?"借助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活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能。
二、有机链接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数学问题,而学生对数学的初步感知与最初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像平时采购物品时,就涉及数学计算和统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感知、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对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学习"认识20以内的数"时,首先是由老师引导,学生熟读数字20以内,但单凭自己去读,不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并且记住数字。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课桌上的实物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如:"哪些物品能用‘2’或者‘3’表示?"有学生回答:"我有两把尺子,可用数字‘2’表示。"也有学生提出:"我有三个笔记本,可表示数字‘3’。"待学生理解了简单的"单"位数字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那‘12’或者‘13’如何表示?"有学生回应:"钟表上有数字‘12’,既表示中午又表示晚上12点。"也有学生回答:"我有13支铅笔,可表示数字‘13’。"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周边事物,会发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其以生活视角去理解数感,将抽象的数字转变为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思考中建立起对数的认识,进而感受到20以内的每个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開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在实际小学数学课上,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密切与生活化教学相链接,使教学活动更加多样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数学教学效能。
例如:以"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教师可预先准备不同币值的硬币,将学生的书籍、铅笔、作业本、尺子等作为"商品",以"开商店"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做超市收银员,有的学生做导购员,向顾客介绍商品,进行推销,还有一些学生做顾客,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买相应的商品。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要进行讨价还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并且通过此次"开店"活动还能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人民币的使用情况,更加了解社会生活,这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民币或金额转换也有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学科的本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在数学教材编排中,数学知识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又遵循学生理解认知规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体悟数学,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例如: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小象玩偶,开展"盲人摸象"的有趣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审视,做到全面观察。这样,学生通过表象观察,教师引导他们说一说观察物体的感受。然后,将学生个的位置调换,直到学生对小象玩偶完成各个角度的观察,再回归原位。此时,教师再向学生呈现小象玩偶的正、反面和两侧,以此让学生辨识小象玩偶的不同面,以此让学生发现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物体有所不同。最后,为了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并让学生观察后迅速说出不同方向的对应同学,以便学生在生活情境下,以生活的视角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日益突出。课堂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特别是数学学科,其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要想深化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就必须建立生活化链接。所以,数学教育更需要延伸到社会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对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伟.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 新智慧,2021,(3):57-58.
[2]张婷婷. 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 今天,2021,(4):116.
[3]蒋启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措施探究[J]. 考试周刊,2021,(5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