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和陌生人说话,别做新鲜事,继续过平常的生活。胆小一点,别好奇,就玩你会的。离冒险远远的,有些事想想就好,没必要改变。”社交软件陌陌在7月推出了一组名为《就这样活着》的电视广告,用反讽的形式,鼓励人们结交新朋友、热爱冒险。
这正是这款主打陌生人社交的产品希望在中国用户面前树立的产品和品牌形象,虽然它一直面对着与广告差不多的窘境—越是想表明自己与中国式的ONS无关,人们就越往相反的方向想。
陌陌的成长史与创始人唐岩的发迹史在一段时间内高度吻合—沉溺于QQ、BBS的小镇青年来到了北京,对抗失落和孤独的方法之一,是自己造一个软件里的世界,“复辟”热闹又杂乱的少年时代。
“1.7亿”。北京望京SOHO的办公室大厅里挂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它时刻变化着,显示陌陌最新的用户数。
今年2月初,陌陌的用户数刚突破1亿,截至6月底陌陌对外公布的数据还是1.48亿,而在8月底用户就突破了1.7亿。每月1000多万的用户增速,以至于提及到达某个数量的时间点,唐岩会记不太清。而中国最大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8月的月活跃用户数是4.38亿。
“我们是陌生人交友软件,不是什么约炮神器。”创始人唐岩说,其在广告里就是鼓励“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相互结识。“更多的还是会强调这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手机端产品,其次它也是一个黏性非常强的社交产品,第三,它解决了拓展新的社交关系。”他这么介绍陌陌。唐岩不愿陌陌被冠以“约炮神器”的名头。
去年11月,唐岩发了条微博,“我们不亏钱了。”有了收入,并且之前融进来的钱也有富余,他开始为陌陌做一些形象宣传的广告,广告创意由他自己定夺。
随后是大规模投放,今年七八月间,在视频网站、各大卫视,到处可以看到陌陌的这组广告。电视广告由一个女声配音,有人认为配音不够好,唐岩就在微博上跟网友辩论。
用户增速稳定,也有了收入模式,还在做扭转形象的广告片,很多人猜测陌陌这是在为上市做准备。“上市不是陌陌此刻的目标,”唐岩否认广告片是在为上市做准备, “我们的所有重心仍然在产品和用户身上,推出广告片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陌陌是什么,在这里可以怎么玩。”
陌陌刚搬入新办公室。这家公司从创业开始一共换过4个办公室,搬过3次家。搬入SOHO之前,陌陌在东三环的万通中心实在挤不下了。而现在的新办公室有400多人,仍然宽松稀疏,为将来的扩张留有余地。
穿过典型的开放式互联网办公室,走廊尽头是唐岩的办公室,封闭、数百平方米。公司成立3年之际,唐岩已经被人称为“互联网新贵”。
他批评中国人的社交方式—除了同事圈、行业圈,再没别的。没有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会关系,也鲜有基于兴趣爱好的交情,“西方的社交立体感比我们强太多了,各个层次各个维度都有。”
唐岩用自己曾住过的一个北京CBD的高档社区阐释这种多维度的社会关系。那个东三环的国际公寓有较多外国人以及高收入人群住在里面,“在小区里碰到都会微笑,电梯里遇到一定会打招呼的。”他说。
在唐岩看来,陌陌可以改变中国人这种不健康的社交方式,鼓励人们去认识周遭的陌生人。打开这款软件,能够看见附近使用这一软件的用户,可以和他们去打招呼,相互结识。
“陌陌就是2005年的QQ,当时的QQ不像现在这样是熟人的线上联系工具(IM),而是用来认识网上的陌生人的。” 他将陌陌和QQ做比较。
无需也无法否认的是,性永远是社交最原始的动力。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创办这个后来成为互联网社交时代的代表作品的初衷,是为了结识校园里的漂亮女生。在陌陌上面,这一原始动力也成为陌生男女相互搭讪的原因,自然,移动社交这种更便捷的方式也促成了很多“一夜情”等当下的异性交往方式。
不久,声名传了开来。2012年,一个叫Mike隋的网络红人在一段视频里一人分饰12个人,念叨陌陌是“约炮神器”,视频被广泛传播,这款创立不到1年的软件也因此获得更大的关注。有人甚至指称这是陌陌的营销手段,这无从查证,但唐岩一直试图让陌陌摆脱这个形象。
他在媒体面前也曾多次解释,但最后出来的报道,“陌陌”前面的定语一定是“约炮神器”。做新闻出身的唐岩明白,一定会是这样的结果,因为这足够吸引读者眼球。
靠这个坏名声吸引来的注意力,是否让陌陌受益过?包括激发人们的“原始社交动力”,吸引新用户。“我完全不认同,至少是弊大于利的。”听到这个提问,他立马反驳。
至少出于对产品生态的考虑,他必须控制这个名声的影响力—一旦“约炮”成为既定的定位,需要避免惹上此类名声的用户就被排斥在外了。联合创始人兼联席总裁雷小亮说,在那则视频传播开后,大量增加的都是男性用户。
“我后来辩证地看过这个问题,产品本身是容易给人提供这种口实的,产品形式比较单一的话,异性交往是占非常大的比例的。”唐岩说,他们后来不断改进产品。
至少在此时,再将陌陌仅仅解读为“神器”,的确是一种误会。在产品不断增加新的功能,用户数也随之增长的同时,“约炮”或者说勾搭异性只是用户需求里很小的一部分了,“其实一天9亿多条消息,搭讪的消息量在我们所有的消息量里头,只占到4.6%。”唐岩说,他们把“Hi,美女,你好”这种文明的消息也算做“搭讪”信息,全部算起来也只有不到5%,70%的消息量是好友之间的消息。
当然,随着一款产品的成长,那些陌生社交关系也逐渐沉淀为熟人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陌陌证明了陌生人交友的需求。
唐岩在微博上“晒”过一张和陌陌好友对话的截图—好友告诉他患了抑郁症,他鼓励好友。
从青春期到现在,唐岩一直热衷于跟陌生人交往。从1999年开始,他在聊天室里和陌生网友聊天,聊得特别投机的则交换QQ。那时的QQ还叫ICQ,功能十分不完善,以至于换一台电脑,加过的好友就荡然无存。对当时在湖南娄底的网吧里上网的唐岩来说,不得不更换电脑登录的时候,只能用一张纸把这些好友的号码记下来,等需要找他们的时候再加上。 他现在的诸多好友都是从网上认识的,包括曾经的女朋友,以及交往甚密的媒体人黄章晋,“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陪我走到现在的一个都没有,到现在保持频率还算OK的交往的,反而是这些网友。”
但这种开放的交友方式难以坚持下来。因为网易新闻的工作,他来了北京,与此同时,QQ的社交属性也发生变化—由以往的陌生人交友,变成熟人关系的线上联系方式,“大概到2005年之后,我再没有通过QQ去加任何一个网友了,也没有陌生人来加我,”唐岩说,“我总觉得那种开放性没有了之后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欠缺。”
与此同时,一个新世界冲击着这个小镇青年既有的世界。至今唐岩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去还在王府井东方广场的网易工作时的感受,“ 我第一次找写字楼的时候,从君悦的喷水池那个台阶走上去的,完全被震撼了,它把你压成了非常小的东西。经过很多橱窗,这个杰尼亚,那个奥迪展厅,吓着了。”
不如去“复辟”当时的那个世界—“我们要做一个在手机上每个人都知道对方在哪的一个QQ。”2011年,他从网易离职,邀请朋友们跟他一起创业时,他用这句话来解释要做什么。当时智能手机已经兴起,“移动互联网”是最热门的概念,而当年1月,QQ母公司腾讯发布了手机上的即时通信工具微信。
唐岩说,陌陌强调地理位置,因为这是让网上关系变得真实的手段之一。一个北京的用户,与身在纽约的网友聊天,发展成线下关系的可能性很小,而如果在同城,则很容易见到。在QQ年代,要知道聊天对象的地址,要专门去下载能够显示IP的非官方“珊瑚虫”版本。他决定开发自己的“珊瑚虫”。
没有人敢和腾讯做一样的事情。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生怕腾讯盯上自己的业务,复制自己的业务,而唐岩晚了一步,却做着和腾讯近似的事情。他的计划很快吸引了身边同样有着创业冲动朋友,“我个人也有很强的意愿去创业,跟唐岩也合作过几次,对他的人也很认可。”当时在网易当产品经理的雷小亮跟着唐岩,当了陌陌的产品经理,加上另外一个美术设计,两个技术。草台班子就这样起家。
陌陌证明了这个市场对陌生人交友的需求,第一个月就有10万人装了。这直接导致服务器顶不住压力,有时候一天宕机一两次,每次长达1小时。他们花了1年时间,才将服务器的问题理顺。
时至今日,陌陌有了1.7亿用户,基本上勾勒出了一个“孤独地图”。根据陌陌给出的数据,它的用户分布在16到40岁之间,集中在18岁到35岁,但两头年龄段用户的活跃度是最高的。而地理位置的分布,和智能机的分布是非常一致的,活跃用户集中在一线以及相对发达城市。
这不难理解。“小一点,他的社交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希望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去认识人,中间年龄段已经在线下的社交中耗掉非常多的精力了,而35岁以上的人大多面临一些不太顺畅的社会关系。”唐岩说。
在2.0版本后,陌陌陆续推出了“群组”“陌陌吧”,从中可以窥见一个社会。在一些女性群里,基本上是婚姻感情不幸福的中年女性,“30多岁、40岁的人了,到了要在陌生的环境下跟陌生人去倾吐一下的时候,一定是处于不顺利的时候。她在现实中没法说,陌生人跟她聊一下,也算是种安慰。”唐岩喜欢观察人,做了陌陌这个产品以后,他多了一个渠道去观察人。
唐岩还见识了花大量精力在网上社交的人。在他们的设计里,每个群的人数上限是50人,这是一个维持活跃度的适度群组人数。有用户建数十个群,不停地在各种群里活跃。这就催生了陌陌的商业机会—如果要获得更高人数的群资格,就需要付费。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中国的互联网生活。有美国人对唐岩说,中国很多互联网生活在美国找不到对应的产品。比如他们从不去KTV唱歌,更不能理解用YY这样的语音工具在网上唱。“互联网是上帝送给中国最好的礼物。”唐岩感叹。
某种程度上,唐岩在社交方面是个粗暴又骄傲的人—他急于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即便是大佬也不吝于嘲笑挖苦。“他脾气是差。”雷小亮说,但他敬佩唐岩的聪明。
对朋友的挑剔也反映在他的产品思路上,他急于提高用户交友的“效率”。以往诸多交友的标准在唐岩眼里并不可靠。比如学历,同为研究生,一个在国企设计院工作,另一个在外资事务所工作,2者兴趣爱好甚至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差异较大的。
审美是更好的划分交友群体的标准。“假如我听‘后摇’,你听‘重金属’,我觉得交往是OK的,虽然不一样。但如果你是听凤凰传奇的,那可能有问题。”对于审美,他显示出一种挑剔。
他们希望产品能够识别用户的兴趣爱好。一度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开发出一个新的版本,用户标注较为详细的兴趣爱好资料。但上线当天他们自己推翻了这个产品—“就是觉得不好,怎么都看不顺眼。”雷小亮说。
以兴趣为主题的“陌陌吧”由此诞生。在形式上接近贴吧,主题可以是“失恋”,也可以是“芭蕾舞”,用户在下面跟帖。由于手机输入的限制,发言都不是很长。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复活了唐岩年轻时沉溺的BBS。唐岩不否认当时是个“愤青”,泡在“新浪的金庸客栈”“水木”这些最早的BBS上,去中国留学生办的“MIT论坛”上跟香港、台湾的留学生为台湾问题发长文吵架,“可惜我们的‘陌陌吧’受手机输入的限制,讨论还是不像以前的BBS那么深入。”
他们希望用户在陌陌上建立的陌生人关系发展到线下,这有助于维持线上关系的交往频率,从而保证产品的活跃度。
在这种考虑下,产品增加了“附近的活动”,类似于“豆瓣同城”,鼓励线上的人因为线下的活动而相聚。“我们是一个基于地点的软件,就是告诉大家附近有什么有趣的人,有什么有趣的群,有什么有趣的活动,它是非常顺的一个逻辑关系。”
但是与豆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陌陌在收入模式上的快速探索。
2013年11月,陌陌推出了首款社交游戏《陌陌泡泡兔》,之后又推出了《陌陌劲舞团》《陌陌争霸》《炸弹斗地主》等多款手机游戏。对于一款用户数量过亿的社交软件来说,游戏很容易就成为收入的突破口,微信上数款游戏的火爆可以作为证明。《陌陌争霸》上线一个月收入就达到了1200万元,最高甚至达到了3000万元/月,而这只是陌陌的一款游戏。它还有会员收费、表情商店等收入方式。就在8月,陌陌新推出了“到店通”,附近商家可以在上面投放广告,与用户交流,精准地瞄准附近的客户。
无论是对比同样从网易出来辞职创业的同事还是同期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陌陌的速度都是最快的。
而当产品逻辑、用户数量、收入模式……这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另一个陌陌就会出现。
这正是这款主打陌生人社交的产品希望在中国用户面前树立的产品和品牌形象,虽然它一直面对着与广告差不多的窘境—越是想表明自己与中国式的ONS无关,人们就越往相反的方向想。
陌陌的成长史与创始人唐岩的发迹史在一段时间内高度吻合—沉溺于QQ、BBS的小镇青年来到了北京,对抗失落和孤独的方法之一,是自己造一个软件里的世界,“复辟”热闹又杂乱的少年时代。
“1.7亿”。北京望京SOHO的办公室大厅里挂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它时刻变化着,显示陌陌最新的用户数。
今年2月初,陌陌的用户数刚突破1亿,截至6月底陌陌对外公布的数据还是1.48亿,而在8月底用户就突破了1.7亿。每月1000多万的用户增速,以至于提及到达某个数量的时间点,唐岩会记不太清。而中国最大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8月的月活跃用户数是4.38亿。
“我们是陌生人交友软件,不是什么约炮神器。”创始人唐岩说,其在广告里就是鼓励“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相互结识。“更多的还是会强调这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手机端产品,其次它也是一个黏性非常强的社交产品,第三,它解决了拓展新的社交关系。”他这么介绍陌陌。唐岩不愿陌陌被冠以“约炮神器”的名头。
去年11月,唐岩发了条微博,“我们不亏钱了。”有了收入,并且之前融进来的钱也有富余,他开始为陌陌做一些形象宣传的广告,广告创意由他自己定夺。
随后是大规模投放,今年七八月间,在视频网站、各大卫视,到处可以看到陌陌的这组广告。电视广告由一个女声配音,有人认为配音不够好,唐岩就在微博上跟网友辩论。
用户增速稳定,也有了收入模式,还在做扭转形象的广告片,很多人猜测陌陌这是在为上市做准备。“上市不是陌陌此刻的目标,”唐岩否认广告片是在为上市做准备, “我们的所有重心仍然在产品和用户身上,推出广告片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陌陌是什么,在这里可以怎么玩。”
陌陌刚搬入新办公室。这家公司从创业开始一共换过4个办公室,搬过3次家。搬入SOHO之前,陌陌在东三环的万通中心实在挤不下了。而现在的新办公室有400多人,仍然宽松稀疏,为将来的扩张留有余地。
穿过典型的开放式互联网办公室,走廊尽头是唐岩的办公室,封闭、数百平方米。公司成立3年之际,唐岩已经被人称为“互联网新贵”。
他批评中国人的社交方式—除了同事圈、行业圈,再没别的。没有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会关系,也鲜有基于兴趣爱好的交情,“西方的社交立体感比我们强太多了,各个层次各个维度都有。”
唐岩用自己曾住过的一个北京CBD的高档社区阐释这种多维度的社会关系。那个东三环的国际公寓有较多外国人以及高收入人群住在里面,“在小区里碰到都会微笑,电梯里遇到一定会打招呼的。”他说。
在唐岩看来,陌陌可以改变中国人这种不健康的社交方式,鼓励人们去认识周遭的陌生人。打开这款软件,能够看见附近使用这一软件的用户,可以和他们去打招呼,相互结识。
“陌陌就是2005年的QQ,当时的QQ不像现在这样是熟人的线上联系工具(IM),而是用来认识网上的陌生人的。” 他将陌陌和QQ做比较。
无需也无法否认的是,性永远是社交最原始的动力。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创办这个后来成为互联网社交时代的代表作品的初衷,是为了结识校园里的漂亮女生。在陌陌上面,这一原始动力也成为陌生男女相互搭讪的原因,自然,移动社交这种更便捷的方式也促成了很多“一夜情”等当下的异性交往方式。
不久,声名传了开来。2012年,一个叫Mike隋的网络红人在一段视频里一人分饰12个人,念叨陌陌是“约炮神器”,视频被广泛传播,这款创立不到1年的软件也因此获得更大的关注。有人甚至指称这是陌陌的营销手段,这无从查证,但唐岩一直试图让陌陌摆脱这个形象。
他在媒体面前也曾多次解释,但最后出来的报道,“陌陌”前面的定语一定是“约炮神器”。做新闻出身的唐岩明白,一定会是这样的结果,因为这足够吸引读者眼球。
靠这个坏名声吸引来的注意力,是否让陌陌受益过?包括激发人们的“原始社交动力”,吸引新用户。“我完全不认同,至少是弊大于利的。”听到这个提问,他立马反驳。
至少出于对产品生态的考虑,他必须控制这个名声的影响力—一旦“约炮”成为既定的定位,需要避免惹上此类名声的用户就被排斥在外了。联合创始人兼联席总裁雷小亮说,在那则视频传播开后,大量增加的都是男性用户。
“我后来辩证地看过这个问题,产品本身是容易给人提供这种口实的,产品形式比较单一的话,异性交往是占非常大的比例的。”唐岩说,他们后来不断改进产品。
至少在此时,再将陌陌仅仅解读为“神器”,的确是一种误会。在产品不断增加新的功能,用户数也随之增长的同时,“约炮”或者说勾搭异性只是用户需求里很小的一部分了,“其实一天9亿多条消息,搭讪的消息量在我们所有的消息量里头,只占到4.6%。”唐岩说,他们把“Hi,美女,你好”这种文明的消息也算做“搭讪”信息,全部算起来也只有不到5%,70%的消息量是好友之间的消息。
当然,随着一款产品的成长,那些陌生社交关系也逐渐沉淀为熟人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陌陌证明了陌生人交友的需求。
唐岩在微博上“晒”过一张和陌陌好友对话的截图—好友告诉他患了抑郁症,他鼓励好友。
从青春期到现在,唐岩一直热衷于跟陌生人交往。从1999年开始,他在聊天室里和陌生网友聊天,聊得特别投机的则交换QQ。那时的QQ还叫ICQ,功能十分不完善,以至于换一台电脑,加过的好友就荡然无存。对当时在湖南娄底的网吧里上网的唐岩来说,不得不更换电脑登录的时候,只能用一张纸把这些好友的号码记下来,等需要找他们的时候再加上。 他现在的诸多好友都是从网上认识的,包括曾经的女朋友,以及交往甚密的媒体人黄章晋,“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陪我走到现在的一个都没有,到现在保持频率还算OK的交往的,反而是这些网友。”
但这种开放的交友方式难以坚持下来。因为网易新闻的工作,他来了北京,与此同时,QQ的社交属性也发生变化—由以往的陌生人交友,变成熟人关系的线上联系方式,“大概到2005年之后,我再没有通过QQ去加任何一个网友了,也没有陌生人来加我,”唐岩说,“我总觉得那种开放性没有了之后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欠缺。”
与此同时,一个新世界冲击着这个小镇青年既有的世界。至今唐岩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去还在王府井东方广场的网易工作时的感受,“ 我第一次找写字楼的时候,从君悦的喷水池那个台阶走上去的,完全被震撼了,它把你压成了非常小的东西。经过很多橱窗,这个杰尼亚,那个奥迪展厅,吓着了。”
不如去“复辟”当时的那个世界—“我们要做一个在手机上每个人都知道对方在哪的一个QQ。”2011年,他从网易离职,邀请朋友们跟他一起创业时,他用这句话来解释要做什么。当时智能手机已经兴起,“移动互联网”是最热门的概念,而当年1月,QQ母公司腾讯发布了手机上的即时通信工具微信。
唐岩说,陌陌强调地理位置,因为这是让网上关系变得真实的手段之一。一个北京的用户,与身在纽约的网友聊天,发展成线下关系的可能性很小,而如果在同城,则很容易见到。在QQ年代,要知道聊天对象的地址,要专门去下载能够显示IP的非官方“珊瑚虫”版本。他决定开发自己的“珊瑚虫”。
没有人敢和腾讯做一样的事情。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生怕腾讯盯上自己的业务,复制自己的业务,而唐岩晚了一步,却做着和腾讯近似的事情。他的计划很快吸引了身边同样有着创业冲动朋友,“我个人也有很强的意愿去创业,跟唐岩也合作过几次,对他的人也很认可。”当时在网易当产品经理的雷小亮跟着唐岩,当了陌陌的产品经理,加上另外一个美术设计,两个技术。草台班子就这样起家。
陌陌证明了这个市场对陌生人交友的需求,第一个月就有10万人装了。这直接导致服务器顶不住压力,有时候一天宕机一两次,每次长达1小时。他们花了1年时间,才将服务器的问题理顺。
时至今日,陌陌有了1.7亿用户,基本上勾勒出了一个“孤独地图”。根据陌陌给出的数据,它的用户分布在16到40岁之间,集中在18岁到35岁,但两头年龄段用户的活跃度是最高的。而地理位置的分布,和智能机的分布是非常一致的,活跃用户集中在一线以及相对发达城市。
这不难理解。“小一点,他的社交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希望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去认识人,中间年龄段已经在线下的社交中耗掉非常多的精力了,而35岁以上的人大多面临一些不太顺畅的社会关系。”唐岩说。
在2.0版本后,陌陌陆续推出了“群组”“陌陌吧”,从中可以窥见一个社会。在一些女性群里,基本上是婚姻感情不幸福的中年女性,“30多岁、40岁的人了,到了要在陌生的环境下跟陌生人去倾吐一下的时候,一定是处于不顺利的时候。她在现实中没法说,陌生人跟她聊一下,也算是种安慰。”唐岩喜欢观察人,做了陌陌这个产品以后,他多了一个渠道去观察人。
唐岩还见识了花大量精力在网上社交的人。在他们的设计里,每个群的人数上限是50人,这是一个维持活跃度的适度群组人数。有用户建数十个群,不停地在各种群里活跃。这就催生了陌陌的商业机会—如果要获得更高人数的群资格,就需要付费。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中国的互联网生活。有美国人对唐岩说,中国很多互联网生活在美国找不到对应的产品。比如他们从不去KTV唱歌,更不能理解用YY这样的语音工具在网上唱。“互联网是上帝送给中国最好的礼物。”唐岩感叹。
某种程度上,唐岩在社交方面是个粗暴又骄傲的人—他急于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即便是大佬也不吝于嘲笑挖苦。“他脾气是差。”雷小亮说,但他敬佩唐岩的聪明。
对朋友的挑剔也反映在他的产品思路上,他急于提高用户交友的“效率”。以往诸多交友的标准在唐岩眼里并不可靠。比如学历,同为研究生,一个在国企设计院工作,另一个在外资事务所工作,2者兴趣爱好甚至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差异较大的。
审美是更好的划分交友群体的标准。“假如我听‘后摇’,你听‘重金属’,我觉得交往是OK的,虽然不一样。但如果你是听凤凰传奇的,那可能有问题。”对于审美,他显示出一种挑剔。
他们希望产品能够识别用户的兴趣爱好。一度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开发出一个新的版本,用户标注较为详细的兴趣爱好资料。但上线当天他们自己推翻了这个产品—“就是觉得不好,怎么都看不顺眼。”雷小亮说。
以兴趣为主题的“陌陌吧”由此诞生。在形式上接近贴吧,主题可以是“失恋”,也可以是“芭蕾舞”,用户在下面跟帖。由于手机输入的限制,发言都不是很长。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复活了唐岩年轻时沉溺的BBS。唐岩不否认当时是个“愤青”,泡在“新浪的金庸客栈”“水木”这些最早的BBS上,去中国留学生办的“MIT论坛”上跟香港、台湾的留学生为台湾问题发长文吵架,“可惜我们的‘陌陌吧’受手机输入的限制,讨论还是不像以前的BBS那么深入。”
他们希望用户在陌陌上建立的陌生人关系发展到线下,这有助于维持线上关系的交往频率,从而保证产品的活跃度。
在这种考虑下,产品增加了“附近的活动”,类似于“豆瓣同城”,鼓励线上的人因为线下的活动而相聚。“我们是一个基于地点的软件,就是告诉大家附近有什么有趣的人,有什么有趣的群,有什么有趣的活动,它是非常顺的一个逻辑关系。”
但是与豆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陌陌在收入模式上的快速探索。
2013年11月,陌陌推出了首款社交游戏《陌陌泡泡兔》,之后又推出了《陌陌劲舞团》《陌陌争霸》《炸弹斗地主》等多款手机游戏。对于一款用户数量过亿的社交软件来说,游戏很容易就成为收入的突破口,微信上数款游戏的火爆可以作为证明。《陌陌争霸》上线一个月收入就达到了1200万元,最高甚至达到了3000万元/月,而这只是陌陌的一款游戏。它还有会员收费、表情商店等收入方式。就在8月,陌陌新推出了“到店通”,附近商家可以在上面投放广告,与用户交流,精准地瞄准附近的客户。
无论是对比同样从网易出来辞职创业的同事还是同期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陌陌的速度都是最快的。
而当产品逻辑、用户数量、收入模式……这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另一个陌陌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