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其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鉴于此,高等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需要结合企业用人需求以及该领域的标准,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相关标准以及先进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文从我国高校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探索了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希望可以对高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伴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我国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要也在逐渐加大,然而企业却难以聘用到合适的综合型人才,究其原因是因为高等院校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其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教学计划落后于行业发展
当前,在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方案中,应用型和其他种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对于我国大多数院校而言,在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一些是在原来的培养方案上做出了一定改进,也有一些是遵照我国高校相应专业的培养方略。尽管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略中明确标明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中,并没有就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案做出相应的改革,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没有打破过去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式,通常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教学内容,该专业通常教授的是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缺少相应技术上的创新以及行业的展望等内容。学校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没有合理创建以职业技能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这就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能与软件行领域技术的发展相符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较差,也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二)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工程意识薄弱
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应用人才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当前,该专业在实际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多方面问题,重点表现如下:在设定教学架构以及内容上不够科学,很多方案都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相关资源严重缺乏,如实训场地、教学实验等;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具体落实。由于受限于过去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因素的影响,淡化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观念,导致软件工程项目实践比例过分偏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明显不足。
二、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教学模式改革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运用系统化工作过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工程化目的分类整理软件相关理论课程,根据软件工程结构上的特点,把相关的工程实例融入到教学中,重点强化和理论课程的有效联系,同时借鉴软件工程范围中最先进的技术,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工程实际的开发,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好融合[1]。在一些实践教学活动中,如软件项目的开发、相关技能的培训以及企业实训等,需要以项目为主,借助于分析、设计项目,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在实践过程中融入相关理论知识,这样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推动知识和技能的协同发展。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知识的探求精神等多方面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加强师资团队的创建,可以将从总体上提高、对结构加以优化、加强引进等作为基本原则,创建一支理论知识充足、实际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软件工程师资团队的创建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如校内培养、校外引入以及聘用等。在现存培养教师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需要,制定相应计划,让教师通过进修的方式增强职业能力,为了丰富其实际经验,可以让其到企业相关岗位磨炼。另外,可以对教师加以鼓励,让其考取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在引入人才方面,需要优先选择那些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人员。而教师的聘用方面,需要将校企合作当做前提,可以从企业中聘用那些实际经验较为丰富,同时在教学上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让其在实践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使其从事一些教学工作。
(三)应用为主,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1.合理设置专业入门基础课程,以引导为主
新生入学过程中,可否激起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专业基础课的科学设定就显得极为重要了[2]。可以将计算机导论作为主要内容,同时需要设定一些专业覆盖较为宽广、多种类型的相关基础知识专题讲座,这样学生在計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再借助于专题讲座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学生的学习兴致被激起后,就会更加容易融入到专业领域中。与此同时,在学生的思想与视野更加宽阔,对自身专业知识有一定掌握之后,就会明白专业的具体需要,十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发展。
2.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以应用为主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定,与软件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需求,需要设定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等为重要内容的软件系统类型课程;在软件实现类型课程的设定上,可以将算法分析、设计及数据结构当作主要课程;而对于软将工程类型课程,需要将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工程作为重点讲解的课程;这样做可以把这些课程中的有关知识整理到一起,然后在实际中对其加以运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十分有帮助。在核心课程的支撑下,可以为后续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信息技术在日益进步,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使学生的素质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相符合。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使其能够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小劲,张亚红.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12:62-65.
[2]白伟华,李坚,朱嘉贤.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22:35-37.
关键词: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伴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我国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要也在逐渐加大,然而企业却难以聘用到合适的综合型人才,究其原因是因为高等院校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其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教学计划落后于行业发展
当前,在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方案中,应用型和其他种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对于我国大多数院校而言,在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一些是在原来的培养方案上做出了一定改进,也有一些是遵照我国高校相应专业的培养方略。尽管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略中明确标明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中,并没有就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案做出相应的改革,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没有打破过去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式,通常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教学内容,该专业通常教授的是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缺少相应技术上的创新以及行业的展望等内容。学校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没有合理创建以职业技能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这就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能与软件行领域技术的发展相符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较差,也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二)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工程意识薄弱
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应用人才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当前,该专业在实际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多方面问题,重点表现如下:在设定教学架构以及内容上不够科学,很多方案都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相关资源严重缺乏,如实训场地、教学实验等;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具体落实。由于受限于过去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因素的影响,淡化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观念,导致软件工程项目实践比例过分偏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明显不足。
二、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教学模式改革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运用系统化工作过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工程化目的分类整理软件相关理论课程,根据软件工程结构上的特点,把相关的工程实例融入到教学中,重点强化和理论课程的有效联系,同时借鉴软件工程范围中最先进的技术,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工程实际的开发,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好融合[1]。在一些实践教学活动中,如软件项目的开发、相关技能的培训以及企业实训等,需要以项目为主,借助于分析、设计项目,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在实践过程中融入相关理论知识,这样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推动知识和技能的协同发展。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知识的探求精神等多方面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加强师资团队的创建,可以将从总体上提高、对结构加以优化、加强引进等作为基本原则,创建一支理论知识充足、实际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软件工程师资团队的创建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如校内培养、校外引入以及聘用等。在现存培养教师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需要,制定相应计划,让教师通过进修的方式增强职业能力,为了丰富其实际经验,可以让其到企业相关岗位磨炼。另外,可以对教师加以鼓励,让其考取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在引入人才方面,需要优先选择那些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人员。而教师的聘用方面,需要将校企合作当做前提,可以从企业中聘用那些实际经验较为丰富,同时在教学上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让其在实践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使其从事一些教学工作。
(三)应用为主,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1.合理设置专业入门基础课程,以引导为主
新生入学过程中,可否激起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专业基础课的科学设定就显得极为重要了[2]。可以将计算机导论作为主要内容,同时需要设定一些专业覆盖较为宽广、多种类型的相关基础知识专题讲座,这样学生在計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再借助于专题讲座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学生的学习兴致被激起后,就会更加容易融入到专业领域中。与此同时,在学生的思想与视野更加宽阔,对自身专业知识有一定掌握之后,就会明白专业的具体需要,十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发展。
2.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以应用为主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定,与软件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需求,需要设定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等为重要内容的软件系统类型课程;在软件实现类型课程的设定上,可以将算法分析、设计及数据结构当作主要课程;而对于软将工程类型课程,需要将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工程作为重点讲解的课程;这样做可以把这些课程中的有关知识整理到一起,然后在实际中对其加以运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十分有帮助。在核心课程的支撑下,可以为后续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信息技术在日益进步,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使学生的素质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相符合。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使其能够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小劲,张亚红.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12:62-65.
[2]白伟华,李坚,朱嘉贤.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2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