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思路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aich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上海石库门城市文化现象的考察和研究,提炼和凝结相关元素,设计出具有时代感的城市景观雕塑群,用具象的手法来纪念和怀旧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并以此案例,来思考南海岛屿建筑外观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南海岛屿;黎族民居;建筑外观设计;石库门雕塑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资助课题“三沙等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国家主权形象提升问题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NSK(QN)15-108;2014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海南黎族聚落形态与保护研究”(HNSK14-63)阶段性成果;海南省 2015 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突显地域特色、服务区域;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Hnjg2015-29)的阶段性成果。
  一、南海岛屿简介
  我国拥有诸多南海岛屿。2012 年成立的新行政区三沙市,是中国位置最南、面积最大(包括海域面积)、陆地面积最小及人口最少的地级市[1]。如何通过三沙等南海岛屿的建筑外观设计来提升国家主权形象是现今引人瞩目的课题。笔者通过对上海石库门城市文化现象的考察和研究、提炼和凝结相关元素,设计出具有时代感的城市景观雕塑群,用具象的手法来纪念和怀旧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并以此为案例,来思考南海岛屿建筑外观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与此紧密相连的概念值得一提,一是文脉、二是风土建筑。了解其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海岛屿的文脉特征,也能更好地结合当地建筑风格提升国家主权形象。
  文脉(Context)一词是一个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其外延包含着极其广泛的内容。从狭义上解释即“一种文化的脉络”。美国人类学专家kroeber和Kluckholn指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及内隐的行为模式,它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2]。Kluckhohn把“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
  风土建筑是指城乡中那些具有很强风俗性、地域性和历史性特征,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沿用着的老建筑——一个地方文明进行最重要的空间见证。除了一些受到法律、法规保护的少量特殊建筑——文物建筑或优秀近现代历史建筑,风土建筑主要是指构成一个地方传统聚居结构的典型老房子及其外部环境,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城乡遗产资源[3]。
  二、石库门雕塑设计的“破”与“立”
  在哲学里,一切感觉都是表象,将所有收集的表象加以判断和总结之后的产物更接近真实与本质。在艺术里,一切感觉都是印象,将一些印象的片断通过艺术手法加以凝练和再创造,就是主观地反映真实。
  本组雕塑的创意主要是源于石库门本身的设计特征,沪语中把用一种东西包套或收束另外的东西讲作“箍”,如箍桶,于是这种用石条“箍”门的建筑被叫作“石箍门”,后又讹作“石库门”。东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上海却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这是上海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即融合中西的传统。这与上海开埠以后的自我认同有很大的联系。石库门的具体特征如下:
  1.结构特点:石库门建筑既有江南院落民居的风格,又融合了欧洲联排式的布局特点,是中西合璧的结晶,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聚落而居、以合为主、分而不隔、相互照应、对外封闭、对内敞开等特点。
  2.装饰特点:石库门建筑的装饰性特别强,在山墙、过街楼都有重点装饰。
  3.生活特点:原以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为主,后被单身和几户小家庭共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所取代。邻里间生活关系密切,人员十分复杂。
  石门库建筑的元素有着独特和丰富的含义,大门上挂着好多只木盒子,实际上是里面住户的信箱。横七竖八占了近乎一半的门面,强烈地透着此处人们的生活气息。上海“混血”文化的精神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和结晶,它本身的发展历程也是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石库门的建筑材料具有时代性,建筑残骸具有指向性,将其进行重组出一系列雕塑群。整体雕塑仿佛石库门建筑立面,中间通透玻璃配合的地方,代表石库门上的信件和信箱,使得原本封闭的民居外立面同时有了信息和交流,一开一闭的对比特征显著。
  设计方法:“不能让历史变成未来的包袱也不能让未来失去历史的根基”。因此石库门设计的核心是“破”与“立”之间的关系,设计的三个阶段如下:
  1.石库门建筑的原型—提取相关代表性元素灰色和褐色的清水砖、素混凝土、黑漆木材、信箱、门把手等。
  2.石库门建筑的消失——残垣断壁的记忆。
  3.石库门建筑的重组——将相关代表性元素与拆迁后的残桓断壁相结合进行重组。
  “石库门情结”反映了上海人对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及邻里关系的怀念与向往。它本应成为上海新住宅建设以及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向。这就是说,新上海的建设应当将文化认同作为构建的重要因素,特别在上海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中,新上海人的大量移民以及涌入,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借鉴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得出,我们可以总结黎族的建筑结构,设计特点以及装饰特征,来提炼相关元素。延续“破”与“立”的设计方法,研究黎族民居建筑的“原型”、打破黎族民居建筑的“原型”、重组黎族民族建筑的“原型”。充分融合在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上,既能保留和传承黎族民族建筑的文脉,又能体现新时期南海岛屿建筑外观的时代感。
  参考文献:
  [1]张引.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中的黎族传统民居元素应用[J].装饰,2015,(06):80-81.
  [2]马世之.中原楚文化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李以学,张梦,张引.浅析海口挺秀牌坊的设计特征与价值[J].艺术科技,2015,(06):15,86.
  [4]李中扬,夏晋.文脉——城市记忆的延续[J].包装工程,2003,(04):121-123.
  [5]常青.风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时代建筑,2000,(03):25-27.
其他文献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南京云锦传统工艺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在对云锦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云锦手工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逐步远离了濒临消亡的境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对于云锦手工技艺的保护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还需要社会、民间力量的支持,市场的合理作用才能让云锦手工技艺根植于社会大众、保持鲜活的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虽然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依然满足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再加上投资压力的增加,无形中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胜出?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专访了江苏大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亦文女士,请她来谈谈她的经营管理思想。  苏亦文自2004年加入大都建设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兴业”的经营理念带领
期刊
摘要:通过对商丘新城规划所面临的困惑与商丘古城历史资源的对比分析,提出借鉴“系统思维”打造成特色城市规划;借鉴古城布局促进城市分区整合;借鉴古城规划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均衡发展的三点建议。并以此为例,对当代城市发展与历史资源利用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商丘;商丘古城;城市规划;借鉴;历史资源  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以人为本”、“生态协调”等建城理念的兴起,社会对城市的要求不断
期刊
主人公根植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总体实现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  一、现实主义艺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现实主义艺术的概念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初次应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文艺。  现实主义(REALISM)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基本思想是侧重于按照现实生活本
期刊
摘 要:设计与文化是相融的。设计不仅能表达文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南京六合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在对南京有一定人文理解的基础上对广场景观进行设计定位的,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其在文化元素的改造、空间文化的表达、景观的细部的运用等方面彰显出了新城市的文化特色,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文化品质,增强了城市活动。  关键词:文化;景观设计;城市广场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方
期刊
摘 要:现根据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家指定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的内容,运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等的方法来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上出现问题大体能区分五个方面:经济因素、程序因素、教育因素、法律制度,通过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来研究改善方案。  关联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传授学生  一、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  1.非物质文化
期刊
摘要:  哥特式建筑与文艺复兴式建筑一直是欧洲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隆大教堂和圣母百花大教堂为例,通过对两者设计风格与时代背景进行解读,从而分析其建筑风格与形式中所表现精神涵蕴的不同。意在解读所处时代宗教建筑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与精神诉求。  关键词:哥特式;文艺复兴;宗教集权;人文主义;精神涵蕴  哥特式建筑11世纪末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哥特式追求建筑的高耸,教堂结构多以尖顶、
期刊
摘要:  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都富有着智慧,而这种智慧不仅兼容并蓄着外来的文明而且富有着十足的创造精神。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就是这一智慧的完美体现,它在延续印度佛教雕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伟大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造像风格。从北魏时期开始,中国有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佛教造像艺术,而到了隋唐时期,这种艺术也日渐成熟起来。在现存的佛教造像作品中,龙门石窟的石刻造像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风格。  关键
期刊
市属高校动画造型课程项目制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编号2013117  摘要:  印章艺术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印章篆刻完成了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演变。21世纪初,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艺术设计领域——DIY手刻橡皮章。  关键词:印章艺术;DIY手刻橡皮章;创意;艺术形式  一、中国传统印章的起源與发展  印章的起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印章的起源是由于政治上的凭
期刊
摘 要:从“格子杀手”蒙德里安格子绘画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新颖的设计理念,并进一步应用于旧建筑立面再生设计当中。这样,不仅使旧建筑能够与时俱进,而且让其赋予了新的生命。以南京林业大学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为例,以“格子游戏”为设计理念,详细诠释了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方案。对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运用蒙德里安格子画的构图语言,从现代风格角度,提出了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