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中》的韩民族特性体现与文学性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h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崔致远作为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知名诗人,由于其深厚的诗学造诣和遣唐文化交流的经历,在韩国古代诗坛享有盛名。本文擬以其代表作《秋夜雨中》为例,通过对诗文内容的分析,结合概括诗人生平对创作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对该作品的文学性与其中体现的韩民族特性一做窥探。
  关键词:崔致远 《秋夜雨中》 “恨”文化
  每个民族与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印记,这种深刻的文化心理往往会通过作品得以体现和不断传承。笔者以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知名文人崔致远的诗文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其诗作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接纳程度较高,能作为理解韩民族心理特征与文学产生交互作用的实证进行分析。崔致远于公元857年出生于现在的韩国庆州,由于年少聪慧,恰逢新罗与大唐交往密切,12岁便远离故土,奔赴大唐向学。诗人仅用7年就科举及第,担任了大唐官职。在唐朝留学为官十六的年间,崔致远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在韩国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秋夜雨中》作为诗人最负盛名的作品流传至今,其中的文学价值与民族情怀都是颇具分量的。被封为“东国儒宗”的崔致远著书颇多,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有《中山覆篑集》,是韩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个人文集。此外,批判黄巢之乱的《讨黄巢檄文》与《秋夜雨中》更是诗人的代表作。本文以《秋夜雨中》为例,通过对诗文内容的分析,结合概括诗人生平对创作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对该作品的文学性与其中体现的韩民族特性一做窥探。
  《秋夜雨中》全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短短二十个字,诗人表露了不为人知的悲愁与困苦之情,将异国求学的思乡之情与韩国人的“恨”文化之凝重体现了出来,可以说这首诗作是将诗人的文学造诣与韩民族传统情绪表露无遗的集大成之作。
  作品的第一、二句渲染了秋风四起,诗人茕茕孑立,感怀际遇寂寞的孤独之情。既有因少小离家,身在异乡产生的疏离感,也可解读为诗人未能大展抱负的遗憾与痛苦。第三、四句虽用字平平无奇,但结合诗作的创作背景来看,则大有深意。这首诗创作于崔致远即将归国之前,因此尾联中“万里心”正是诗人迫切想要回到远方故国憧憬的体现。虽思怀祖国,仍不忘初心,大有要一展宏图的雄心在其中。
  在首联与颔联的内容中,诗人忧伤感怀自怜,这是韩国固有的民族情结“恨”文化中带来的表述,是“东国文学之祖”崔致远深刻民族心理的体现。这种“恨”并非仇恨或者怨恨,而是一种复杂的民族情感。由于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无奈与遗憾、郁愤交织的复杂情感,往往会成为文学作品中挥之不去的气质。在多数作品中,“恨”本身含有一种或幽怨抱憾,或悲痛悔恨,或愤慨绝望的韩国式悲伤美学。小到男女情感、个人际遇,大到家国历史,这种骨子里的民族属性与朝鲜半岛流离多舛的动荡历史是相辅相成的。但崔致远的治学经历中,长期受到中国儒教文化的熏陶,深刻地理解了儒家意识,因而其作品中既保留了韩国“恨”文化中自怜的美学精髓,又有了如其字“孤云”般足够高远的立意与文学视野。
  诗文的颈联与尾联可谓是峰回路转,虽则“三更雨”同前文“秋风”呼应,看似仍在烘托伤怀的低落氛围,实则通过对比,以最后一句诗文表露了对未来的期许。公元884年,诗人被任命为国信使,辞别友人的挽留,离开了长期生活的扬州,返回了当时的新罗。回国之后的诗人虽然官场上得到提拔,但最终因为对乱世难治的悲观,辞去了官职,辗转于各地,相传最终在伽倻山的海印寺终老余生。回归故土之前,崔致远用“万里心”终结了前文秋雨中凄苦的乡愁吟诵。最后这一句饱含对故土思念的赤子之心,犹如温暖的烛光,坚定地指向了光明的未来。寥寥几笔,憧憬向往之情溢于言表。崔致远长期受儒教文化浸染,故而从遣词造句中,语出自然,善于用典,能轻易跨越文化的隔阂,可见中国晚唐盛行的诗文韵律对其作品产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崔致远是古代新罗奔赴到唐朝的文人中流传作品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除了笔者列举的《秋夜雨中》绝句诗,从留存于世的作品看,诗人对骈文的掌握程度也是备受赞誉。纵观其文学成就,不仅仅是充当文化使者,促进了当时唐朝与新罗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也凭借不俗的诗文成就深远的影响了朝鲜半岛上的汉文学。通达的儒家思想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还有求同存异的文人情怀,无一不是其作品备受推崇的原因,时至今日,仍有其史料研究、文学评析的一定价值。在《秋夜雨中》一诗里,贯穿于诗人创作始终的韩民族独特的“恨”情结和与之辉映的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光彩,足以体现崔致远作品的文学魅力。
  参考文献
  [1]金贤哲.朝鲜族作家朴善锡与韩国作家李文求文学中的“恨”情结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2]曹仪婕.论崔致远的诗歌创作[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35(02):70-74.
  [3]姚诗聪.从白智英代表歌曲文本看韩国“恨”的民族文化心理[A].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第十五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现代卷(韩国研究丛书之六十)[C].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2014:29.
  [4]党银平.韩国汉文学之祖——崔致远[J].古典文学知识,2008(02):74-82.
  [5]金永弼.“恨”的现象学分析[J].东疆学刊,2005(03):38-46.
  [6]张天来,刘建军.新罗文学家崔致远的汉文诗[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139-143.
  (作者介绍:孙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身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素质自我提升意识,建立健全的教师激励体制,以科研带动教师素质的提升,加强教师素质培训。   【关键词】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内容摘要:《登幽州台歌》是一首超越具体个体和传统文化的生命悲歌。诗歌虽源于诗人陈子昂的个人遭际,但却超越了作者个人的具体经历和经验,深刻地揭示了人作为生命个体的普遍性、终极性的窘迫处境,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的一次沉重追问;它也是超越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表达,彰显了在宇宙意识观照下人的精神孤独,体现了人在精神上的富有和灵魂上的高贵。  关键词:《登幽州台歌》 生命悲歌 宇宙意识 精神孤独  前不见
内容摘要:本文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分析《西游记》中的佛道术语的动态翻译,着重探讨译者的研究策略和取得的效果,以及两译者在佛道术语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巧妙地保留原著中大量的佛道文化。  关键词:《西游记》 佛道术语 佛道文化  一.引言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更是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它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关注,经久不衰。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传
内容摘要:俗语词语不同于其他一般性词语,一名合格而且得体的译者就需要积极把握时代的命脉,结合恰当的语言和社会环境,就俗语词语做出精准犀利的翻译。语言在交际中是必须的而且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之间有很多相似性,词汇是社会进步的反映,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进步的发展,词汇的发展可以丰富我们文化中的语言,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运用翻译方法来翻译俗语词语。  关键词:直译 意译 英语俗语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大学英语
内容摘要:冯乃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在武汉抗战时期努力进行文艺创作,积极编辑文艺刊物,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同时,他还提出一系列抗战文艺观点,指出了抗战文艺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艺运动的任务,并要求加强抗战文艺统一战线。冯乃超通过身体力行和大力呼吁,积极鼓励抗战作家进行创作,为抗战文艺做出了他的贡献。  关键词:抗战 文艺 冯乃超 武汉  抗战时期,大批文人流落武汉,为武汉文坛注入勃勃
【摘 要】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需求,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校企互动,双向介入,在融合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途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得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生产建
内容摘要:汉民族文化是古代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汉民族文化尊卑观念森严、伦理道德观念鲜明以及重视农桑的特征,随后从古代汉语词汇构成、古代汉语词汇词义引申、古代汉语词汇隐含象征三个方面探讨了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希望这些观点能够为古代汉语词汇的探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汉民族文化 古代汉语词汇 引申词义  汉民族文化与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密切联系,汉民族文化又是古代汉语
【摘 要】数控车削加工对前面的工序加工质量要求更高了,原因是数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加工过程控制是由计算机控制的,缺少人工控制的灵活性,如果前面工序不能很好的保证,就会严重影响后续精加工的工件质量,本文就作者遇到的几个常见的加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控车床;车削加工;问题分析     1.大型薄壁件车削自激振动的抑制  切削颤振,是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怎样科学的开展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并且在尽量节约工程造价的同时要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这是各个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以及投资者都十分关注
内容摘要:对于作家来说,观察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这种观察有别于我们普通人的“官察”,仅仅停留在视觉上,艺术观察应该通过感官信息超越感官信息,还应善于在相异中发现相同和在相同中发现相异。  关键词:写作 头脑 观察  观察,无论对于从事文艺创作、或科学研究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功力。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里,一切都取决于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家的观察力。”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