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解题思维僵化等),提出了解决策略(如设计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注重思维过程,重视反思和评价等),以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解决策略
引 言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合理处理这一教学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要认识到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学生可以用数学知识算清支付金额、找零金额等.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学科是基础学科.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目前,一些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时只利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从整体上看,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解题思维僵化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以备考为目标,解题思维僵化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会解新题、非套路题.与此同时,一些教师比较注重考试分数,忽略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导致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限制学生解题思维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有着一定负面影响.
二、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学生年龄比较小,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始终保持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景:小华去市场买苹果,每个苹果2元,小华买了8个苹果,回到家,妈妈说太多了,让他退掉3个,于是小华退掉了3个,想一想,小华最终买了几个苹果?花了多少钱?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情景中的角色,让学生重现情景,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讲授数学知识,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解释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生活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同时可以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向学生讲授面值的大小,那么学生因生活经验不足,很难理解面值的大小.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景:小明需要用2元买一支铅笔,他在存钱罐中攒了18个一角钱硬币.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方式,向不同的小组提出问题:小明攒下的钱可以买1支鉛笔吗?如果不够,小明还差多少钱?教师将学生日常存钱的行为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导致数学学习能力下降.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促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时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各种类型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并解决关于时间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引导学生认识电子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反面钟表的时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白纸上记录钟表时间,再将翻过来读取时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注重思维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一些教师直接将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了概念或知识点,却不会运用.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给出高和边长,让学生自主画平行四边形,再用这组高和边长画长方形,将这两个图形重叠,观察这个两个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裁剪和拼接.这时,学生就能够发现经过切割以后,平行四边形能变成长方形.因此,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四)拓展教学范围
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教师要拓展自身教学范围,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学习方法,布置社会调研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期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超市.学生走访附近超市,开展学习调查,统计商品成本、售价及售货量,计算超市盈利情况.要想确定商品一年的盈利情况,学生需要了解销售淡旺季等信息,这对小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建筑物高度估算题目,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在建筑物旁边竖立竹竿,通过竹竿影子长度和竹竿高度的关系,确定建筑物的高度.这种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些数学题目超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认知水平,增加了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如一些小学生无法理解贵贱和价钱高低的关系,也不理解如何计算利润,无法理清数量关系.例如:2000年4月份共有30天,而2010年4月有几个星期?学生接触这道题目时不知道如何解决.一些学生通过画日历的方式计算.但是如果学生画错了日历,会导致计算错误.学生不知道每年4月都是30天,缺乏生活常识,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生活常识,向学生传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细致、严谨地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明明放学的时候捡到15元钱,后来红红说她弄丢了买铅笔的钱,明明借给红红5元钱,红红之后还给明明2元钱,明明现在一共有多少钱?
(六)重视反思和评价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解决问题本身,还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解决问题过程和反思评价是数学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方法和结果.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当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途径是否简捷.如果学生没能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要给予指导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评價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菊花.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19):35-36,38.
[2]邓运桂.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9):62.
[3]徐多胜.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46-147.
[4]薛华.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138.
[5]台芳芳.树立类型意识 重视习惯培养:浅谈六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46.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解决策略
引 言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合理处理这一教学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要认识到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学生可以用数学知识算清支付金额、找零金额等.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学科是基础学科.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目前,一些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时只利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从整体上看,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解题思维僵化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以备考为目标,解题思维僵化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会解新题、非套路题.与此同时,一些教师比较注重考试分数,忽略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导致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限制学生解题思维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有着一定负面影响.
二、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学生年龄比较小,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始终保持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景:小华去市场买苹果,每个苹果2元,小华买了8个苹果,回到家,妈妈说太多了,让他退掉3个,于是小华退掉了3个,想一想,小华最终买了几个苹果?花了多少钱?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情景中的角色,让学生重现情景,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讲授数学知识,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解释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生活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同时可以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向学生讲授面值的大小,那么学生因生活经验不足,很难理解面值的大小.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景:小明需要用2元买一支铅笔,他在存钱罐中攒了18个一角钱硬币.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方式,向不同的小组提出问题:小明攒下的钱可以买1支鉛笔吗?如果不够,小明还差多少钱?教师将学生日常存钱的行为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导致数学学习能力下降.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促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时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各种类型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并解决关于时间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引导学生认识电子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反面钟表的时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白纸上记录钟表时间,再将翻过来读取时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注重思维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一些教师直接将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了概念或知识点,却不会运用.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给出高和边长,让学生自主画平行四边形,再用这组高和边长画长方形,将这两个图形重叠,观察这个两个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裁剪和拼接.这时,学生就能够发现经过切割以后,平行四边形能变成长方形.因此,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四)拓展教学范围
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教师要拓展自身教学范围,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学习方法,布置社会调研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期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超市.学生走访附近超市,开展学习调查,统计商品成本、售价及售货量,计算超市盈利情况.要想确定商品一年的盈利情况,学生需要了解销售淡旺季等信息,这对小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建筑物高度估算题目,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在建筑物旁边竖立竹竿,通过竹竿影子长度和竹竿高度的关系,确定建筑物的高度.这种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些数学题目超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认知水平,增加了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如一些小学生无法理解贵贱和价钱高低的关系,也不理解如何计算利润,无法理清数量关系.例如:2000年4月份共有30天,而2010年4月有几个星期?学生接触这道题目时不知道如何解决.一些学生通过画日历的方式计算.但是如果学生画错了日历,会导致计算错误.学生不知道每年4月都是30天,缺乏生活常识,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生活常识,向学生传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细致、严谨地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明明放学的时候捡到15元钱,后来红红说她弄丢了买铅笔的钱,明明借给红红5元钱,红红之后还给明明2元钱,明明现在一共有多少钱?
(六)重视反思和评价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解决问题本身,还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解决问题过程和反思评价是数学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方法和结果.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当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途径是否简捷.如果学生没能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要给予指导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评價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菊花.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19):35-36,38.
[2]邓运桂.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9):62.
[3]徐多胜.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46-147.
[4]薛华.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138.
[5]台芳芳.树立类型意识 重视习惯培养:浅谈六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