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段话精辟生动地道出了语文课的导语设计是要讲究艺术的,艺术性的导语会产生极佳的心理效益,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导语艺术的注意效益
在讲《第一朵杏花》一文时,开课前教师拿出一朵小小的杏花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就会立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从而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教师接着说:“一朵小小的杏花怎么会引起一位老爷爷兴冲冲地奔跑,并且像年轻了几十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从中找出答案。”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由“杏花”本身引到《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上来。如此导入这篇文章,一定会收到极佳的课堂效果。
二、导语艺术的感知效益
在教读文燕的作品《最佳路径》一文时,教师运用了这样的一句导语:“同学们,我们共同来看一个小区设计的平面图:小区即将竣工,开发商计划在建筑群之间的绿地上设计一些道路,如果请你来设计方案,你打算如何让开发商选择你的设计呢?”顿时同学们的思维调动起来了,教师顺势导入新课:“方便快捷,尊重他人,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优雅路径才是完美的路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最佳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能将自己设计出的‘最佳路径’方案递交给开发商。”运用这种复合刺激,引起了同学们对这一事物的感知,从而形成了对这一事物积极的认识活动,达到学好这篇课文的最佳状态。
三、导语艺术的记忆效益
记忆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记忆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发现有趣的东西,才会引起注意,在他的大脑内引起兴奋,使他进行有效的识记。要培养学生们的记忆力,就必须扩大兴趣。
在讲《维生素C的故事》时,可运用这样的导语:“每当我们身体出现不良的反应,如口腔溃疡、皮肤干裂、浑身无力等时,你是否想到这些都和少吃水果、蔬菜有关呢?那我们就来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它会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同学们的兴趣上来了,文章也一定能学好,也一定能记住本文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四、导语艺术的思维效益
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
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时,老师是这样导入的:“人们常说,梅花鹿活泼而美丽,是人见人爱的动物;狼贪婪而凶残,是令大家害怕又讨厌的家伙。但事实上呢?也许你做梦也不会想到,人们恨透的狼居然是森林的“功臣”;而嬉戏的鹿儿,则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是真是假,到凯巴伯森林看一看,问一问,就一清二楚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和鹿》,从那含蓄、曲折的描写中就能得到满意的回答。”通过这样的设疑,创造了锻炼思维的条件,使学生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五、导语艺术的想象效益
想象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是教师不可忽视的职责之一。
教学《克隆之谜》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个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现如今,克隆技术让人们的某些想象已经成为现实,它可以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可以“制造”出人體的某些器官……你想克隆什么呢?你想掌握克隆技术吗?那么我们就来探讨《克隆之谜》吧!”由此引发同学们的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六、导语艺术的情感效益
有这样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读《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他胸戴白花,在黑板上郑重地挂上邓小平爷爷的遗像,并衬上黑纱,然后带着庄重而深沉的语调朗诵:“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千山默哀,万水呜咽,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与世长辞了。”这样就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情境,引起学生们产生缅怀历史伟人的情感体验。这时再播放沉痛的哀乐,播放邓小平爷爷骨灰撒向大海的录像,最后定格在邓小平遗像上,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巩固。这样开始这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领悟到作者那种诚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也正体现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情,那是由于邓小平爷爷热爱人民所得到的结果,从而使同学们道德感变得稳固和深刻。
七、导语艺术的意志效益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教读《海伦·凯勒》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面对挫折和不幸呢?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一生竟然写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生命的奇迹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寻根究底,她‘生命的支柱’就是崇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如此导语,开宗明义。继而通过这篇文章的进一步研讨分析,使同学们明确海伦-凯勒的生命支柱,其中意志力在她的生命中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达到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精彩的导语设计对学生们产生的心理效益是不容低估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环节的心理启动性,瞄准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巧妙应用。只有这样,每一课的第一锤才能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多功能的心理效益,达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一、导语艺术的注意效益
在讲《第一朵杏花》一文时,开课前教师拿出一朵小小的杏花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就会立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从而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教师接着说:“一朵小小的杏花怎么会引起一位老爷爷兴冲冲地奔跑,并且像年轻了几十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从中找出答案。”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由“杏花”本身引到《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上来。如此导入这篇文章,一定会收到极佳的课堂效果。
二、导语艺术的感知效益
在教读文燕的作品《最佳路径》一文时,教师运用了这样的一句导语:“同学们,我们共同来看一个小区设计的平面图:小区即将竣工,开发商计划在建筑群之间的绿地上设计一些道路,如果请你来设计方案,你打算如何让开发商选择你的设计呢?”顿时同学们的思维调动起来了,教师顺势导入新课:“方便快捷,尊重他人,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优雅路径才是完美的路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最佳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能将自己设计出的‘最佳路径’方案递交给开发商。”运用这种复合刺激,引起了同学们对这一事物的感知,从而形成了对这一事物积极的认识活动,达到学好这篇课文的最佳状态。
三、导语艺术的记忆效益
记忆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记忆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发现有趣的东西,才会引起注意,在他的大脑内引起兴奋,使他进行有效的识记。要培养学生们的记忆力,就必须扩大兴趣。
在讲《维生素C的故事》时,可运用这样的导语:“每当我们身体出现不良的反应,如口腔溃疡、皮肤干裂、浑身无力等时,你是否想到这些都和少吃水果、蔬菜有关呢?那我们就来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它会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同学们的兴趣上来了,文章也一定能学好,也一定能记住本文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四、导语艺术的思维效益
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
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时,老师是这样导入的:“人们常说,梅花鹿活泼而美丽,是人见人爱的动物;狼贪婪而凶残,是令大家害怕又讨厌的家伙。但事实上呢?也许你做梦也不会想到,人们恨透的狼居然是森林的“功臣”;而嬉戏的鹿儿,则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是真是假,到凯巴伯森林看一看,问一问,就一清二楚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和鹿》,从那含蓄、曲折的描写中就能得到满意的回答。”通过这样的设疑,创造了锻炼思维的条件,使学生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五、导语艺术的想象效益
想象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是教师不可忽视的职责之一。
教学《克隆之谜》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个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现如今,克隆技术让人们的某些想象已经成为现实,它可以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可以“制造”出人體的某些器官……你想克隆什么呢?你想掌握克隆技术吗?那么我们就来探讨《克隆之谜》吧!”由此引发同学们的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六、导语艺术的情感效益
有这样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读《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他胸戴白花,在黑板上郑重地挂上邓小平爷爷的遗像,并衬上黑纱,然后带着庄重而深沉的语调朗诵:“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千山默哀,万水呜咽,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与世长辞了。”这样就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情境,引起学生们产生缅怀历史伟人的情感体验。这时再播放沉痛的哀乐,播放邓小平爷爷骨灰撒向大海的录像,最后定格在邓小平遗像上,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巩固。这样开始这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领悟到作者那种诚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也正体现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情,那是由于邓小平爷爷热爱人民所得到的结果,从而使同学们道德感变得稳固和深刻。
七、导语艺术的意志效益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教读《海伦·凯勒》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面对挫折和不幸呢?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一生竟然写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生命的奇迹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寻根究底,她‘生命的支柱’就是崇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如此导语,开宗明义。继而通过这篇文章的进一步研讨分析,使同学们明确海伦-凯勒的生命支柱,其中意志力在她的生命中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达到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精彩的导语设计对学生们产生的心理效益是不容低估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环节的心理启动性,瞄准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巧妙应用。只有这样,每一课的第一锤才能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多功能的心理效益,达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