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懂得一些历史名词的含义,能使我们在阅读历史书籍时,能够理解得更深透一些,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和阅读能力。现将部分历史名词尤其是清代的历史名词解释如下:
1、听政:封建王朝时代,因皇帝不能独立处理政事,由皇太后代理朝政。当皇太后在大殿接见大臣时,在其座前挂一张纱幕帘隔开,故称垂帘听政,亦简称听政。
2、训政:封建王朝时代,皇帝嗣位,由其父太上皇听决政务或由皇太后过问政事。训是教导的意思。如:清光绪帝亲政之初,各要政均须请示慈禧太后,即为训政。
3、亲政:封建王朝时代,皇帝成年后亲自处理裁决政务。清朝时,皇帝亲政时要举行大典,表示听政或摄政的结束,亲政的开始。
4、摄政:封建王朝时代,皇帝幼年继位,还没有行使统治权力的能力,往往择其亲属中血统最近,又具有声望和地位的人,代理皇帝行使权力,称为摄政。
5、硃谕:即朱谕,清代皇帝所发命令的一种。凡遇非常重大的处分,必须亲笔方能表示郑重,用石朱 谕(红笔所书)的形式发表,事实上往往仍由亲信代写。
6、硃批:即朱批,清代制度,皇帝在奏章上用石朱 (红)笔所书的批示,事实上不一定都是亲笔。
7、懿旨:清代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
8、廷寄:清代向各省传达皇帝谕旨的一种方式。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叫廷寄。
9、顶戴:清代区别官员级别的帽上顶珠质色。一、二品红色,三、四品蓝色,五、六品白色。六品以下用铜黄色。
10、花翎:清代官员帽饰。官员礼帽后饰以孔雀翎,称花翎,以翎眼之多寡区分等级,普通皆一眼,高者二、三眼。
11、亲王:爵位名。清代宗室封爵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简称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如恭亲王、庆亲王等。
12、郡王:爵位名。清代宗室封爵次于亲王者称为多罗郡主,简称郡王。
13、贝勒:爵位名。满语王或诸侯的意思。其位次于亲王、郡王,并用以封蒙古贵族。
14、贝子:爵位名。满语为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的意思。其地位次于贝勒,并用以封蒙古贵族。
15、国公:爵位名。地位次于贝子,一般用以封少数民族的贵族。
16、福晋:满语,意为妻子,并含有贵妇之意。清代制度,亲王、郡王及亲王世子的正室均称为福晋,侧室则称为侧福晋。
17、格格: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号。亲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女称多罗格格;贝勒女亦称多罗格格;贝子女称固山格格;国公女称格格。
18、额驸:官名。清代制度,固伦公主(皇后之女)的丈夫称为固伦额驸;和硕公主(妃嫔之女)的丈夫称和硕额驸。以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之女的丈夫分别称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
19、阿哥:清代皇帝之子均称阿哥,按长幼顺序,皇长子称大阿哥。
20、军机处: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时设立。
21、中堂:明清时对大学士的称呼。他们实际掌握宰相权力。
22、宗人府:官署名。明清时管理皇帝宗族事务的机构。
23、钦天监:官署名。清代掌管观测天文气象、编制历书的机关。
24、理藩院:官署名。清代管理蒙古、新疆、西藏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关。
25、都察院:官署名。清代最高监察、弹劾和建议机关。
26、三法司:清代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专门会审重大案件。
27、总督:官名。为正二品官,清代最高地方官员,别称制军、制台、制府,管辖一省或两三省军民要政。
28、巡抚:官名。清代总管一省地方政府的长官,为从二品官。
29、布政使:官名。清代掌一省财政、民政和人事的地方长官,从二品。
30、绿营:清代军制。清代汉兵的旗用绿色,与八旗兵相区别。
31、提督:官名。清代辖一省绿营的最高长官。为从一品官,比巡抚高一级。
32、总兵:官名。绿营兵高级武官,仅次于提督。为武职正二品官。
33、钦差大臣:官名。清袭明制,由皇帝委派并授权专办重大事务的高级官员,权威很大。
34、同仁堂:旧中国北京乐氏家族创办经营的最早的中药商店。1669年(康熙八年),清太医院吏目乐尊育始设家庭制药小铺于北京。1702年,其子乐梧冈正式设店,名“同仁堂”,又称“乐家老铺”。
1、听政:封建王朝时代,因皇帝不能独立处理政事,由皇太后代理朝政。当皇太后在大殿接见大臣时,在其座前挂一张纱幕帘隔开,故称垂帘听政,亦简称听政。
2、训政:封建王朝时代,皇帝嗣位,由其父太上皇听决政务或由皇太后过问政事。训是教导的意思。如:清光绪帝亲政之初,各要政均须请示慈禧太后,即为训政。
3、亲政:封建王朝时代,皇帝成年后亲自处理裁决政务。清朝时,皇帝亲政时要举行大典,表示听政或摄政的结束,亲政的开始。
4、摄政:封建王朝时代,皇帝幼年继位,还没有行使统治权力的能力,往往择其亲属中血统最近,又具有声望和地位的人,代理皇帝行使权力,称为摄政。
5、硃谕:即朱谕,清代皇帝所发命令的一种。凡遇非常重大的处分,必须亲笔方能表示郑重,用石朱 谕(红笔所书)的形式发表,事实上往往仍由亲信代写。
6、硃批:即朱批,清代制度,皇帝在奏章上用石朱 (红)笔所书的批示,事实上不一定都是亲笔。
7、懿旨:清代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
8、廷寄:清代向各省传达皇帝谕旨的一种方式。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叫廷寄。
9、顶戴:清代区别官员级别的帽上顶珠质色。一、二品红色,三、四品蓝色,五、六品白色。六品以下用铜黄色。
10、花翎:清代官员帽饰。官员礼帽后饰以孔雀翎,称花翎,以翎眼之多寡区分等级,普通皆一眼,高者二、三眼。
11、亲王:爵位名。清代宗室封爵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简称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如恭亲王、庆亲王等。
12、郡王:爵位名。清代宗室封爵次于亲王者称为多罗郡主,简称郡王。
13、贝勒:爵位名。满语王或诸侯的意思。其位次于亲王、郡王,并用以封蒙古贵族。
14、贝子:爵位名。满语为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的意思。其地位次于贝勒,并用以封蒙古贵族。
15、国公:爵位名。地位次于贝子,一般用以封少数民族的贵族。
16、福晋:满语,意为妻子,并含有贵妇之意。清代制度,亲王、郡王及亲王世子的正室均称为福晋,侧室则称为侧福晋。
17、格格: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号。亲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女称多罗格格;贝勒女亦称多罗格格;贝子女称固山格格;国公女称格格。
18、额驸:官名。清代制度,固伦公主(皇后之女)的丈夫称为固伦额驸;和硕公主(妃嫔之女)的丈夫称和硕额驸。以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之女的丈夫分别称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
19、阿哥:清代皇帝之子均称阿哥,按长幼顺序,皇长子称大阿哥。
20、军机处: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时设立。
21、中堂:明清时对大学士的称呼。他们实际掌握宰相权力。
22、宗人府:官署名。明清时管理皇帝宗族事务的机构。
23、钦天监:官署名。清代掌管观测天文气象、编制历书的机关。
24、理藩院:官署名。清代管理蒙古、新疆、西藏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关。
25、都察院:官署名。清代最高监察、弹劾和建议机关。
26、三法司:清代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专门会审重大案件。
27、总督:官名。为正二品官,清代最高地方官员,别称制军、制台、制府,管辖一省或两三省军民要政。
28、巡抚:官名。清代总管一省地方政府的长官,为从二品官。
29、布政使:官名。清代掌一省财政、民政和人事的地方长官,从二品。
30、绿营:清代军制。清代汉兵的旗用绿色,与八旗兵相区别。
31、提督:官名。清代辖一省绿营的最高长官。为从一品官,比巡抚高一级。
32、总兵:官名。绿营兵高级武官,仅次于提督。为武职正二品官。
33、钦差大臣:官名。清袭明制,由皇帝委派并授权专办重大事务的高级官员,权威很大。
34、同仁堂:旧中国北京乐氏家族创办经营的最早的中药商店。1669年(康熙八年),清太医院吏目乐尊育始设家庭制药小铺于北京。1702年,其子乐梧冈正式设店,名“同仁堂”,又称“乐家老铺”。